許柏明

【摘要】目的 研究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采用中藥復元湯治療對神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方法 病例樣本為2018年5月~2019年10月時間段我院收治的50例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分組方式為隨機數字表法,平均劃分為2組,即研究組和對照組,兩組樣本量保持一致,n=25,對照組患者治療方案為常規西藥治療,研究組患者治療方案為中藥復元湯,研究比較組間相關臨床指標。結果 評估組間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及生活能力評分,研究組均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 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采用中藥復元湯治療臨床效果顯著,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中藥復元湯;缺血性腦卒中;神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
【中圖分類號】R277.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23..01
缺血性腦卒中屬臨床常見疾病,患者受多因素影響,腦組織血液灌注量顯著降低,局部產生缺血缺氧性壞死,屬血運障礙性疾病[1]。缺血性腦卒中具有較高的致殘率及致死率,受病情影響,患者合并神經功能缺損,臨床表現為意識障礙、偏癱、失語等,嚴重影響生活質量。臨床治療缺血性腦卒中主要采用藥物等綜合治療方案,常規西藥治療可改善患者臨床癥狀,部分患者病情反復,且不良反應發生率偏高。中醫理論對缺血性腦卒中嚴重深入,利用中醫藥治療該疾病臨床價值突出。本次研究通過對我院1年時間內收治共計50例該疾病患者資料的研究分析,重點探討中藥復元湯的實際臨床應用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8年5月為本次研究起始時間,2019年10月為本次研究終止時間,研究樣本數量共計50例,全部患者均符合缺血性腦卒中臨床診斷標準,分組方式為隨機數字表法,平均劃分為2組,組別命名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兩組患者數量均等(n=25),研究組患者中男14例,女11例,年齡范圍為48~79歲,年齡均值(62.69±5.63)歲,對照組患者中男15例,女10例,年齡范圍為50~75歲,年齡均值為(62.54±5.85)歲,基線資料組間無差異(P>0.05)。
1.2 方法
入院后兩組患者均采取神經康復、腦組織修復、控制血壓等基礎治療,對照組患者治療方案為常規西藥治療,每日口服阿司匹林1次,單次服用量為0.1 g,靜脈滴注血塞通和依達拉奉等藥物,共治療8 d。
研究組患者治療方案為中藥復元湯,具有藥物組方為核桃20 g、炙甘草6 g、鉤藤9 g、黃連5 g、當歸15 g、枸杞子15 g、丹參15 g、芍藥15 g、川芎15 g、熟地黃15 g、天麻12 g、郁金12 g、菊花12 g,水煎后取汁400 ml,早期各服用1次,共治療8 d。
1.3 評價標準
利用NIHSS量表評估組間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得分與神經功能缺損程度成正比。利用我院調查表格評估組間洗漱穿衣、二便、吃飯等日常生活能力評分,得分與日常生活能力成正比。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中計量資料為NIHSS評分、日常生活能力評分指標(x±s),檢驗方法為t,為確保數據分析計算結果準確,采用SPSS 23.0軟件計算各類數據,如P<0.05,則組間有差異。
2 結 果
評估組間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及生活能力評分,研究組均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3 討 論
缺血性腦卒中發病原因與腦部血液循環系統阻塞相關,患者腦組織缺血缺氧,導致神經功能受損,該疾病具有較高的致殘率及致死率,對患者日常生活影響嚴重,需及時有效治療。
本次研究數據顯示,研究組患者經中藥復元湯治療后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及生活能力評分均優于對照組,提示中藥復元湯臨床效果顯著。常規西藥治療缺血性腦卒中可改善患者臨床癥狀,主要缺陷為病情反復及不良反應發生率偏高。中醫理論認為,缺血性腦卒中發病與痰濁淤堵、氣血逆亂等有關,治療的關鍵為活血化瘀。復元湯中枸杞可降血脂,清除動脈粥樣硬化。核桃、丹參、芍藥等能夠活血化瘀,安神養血,可抑制血小板聚集。當歸能夠殺菌活血,郁金及川芎可止痛活血,行氣燥濕,熟地黃可預防血栓形成,補血降壓,鉤藤能夠息風平肝,菊花具有清熱解毒之功效,不同藥物組方聯合應用可達到活血化瘀,清除血栓,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臨床效果,其臨床應用價值優于西藥治療,值得推廣應用[2]。
由此可知,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采用中藥復元湯治療臨床效果顯著,可改善患者神經功能及生活能力,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許梁潔,王振坤.自擬調神湯對腦卒中患者負面情緒的影響[J].光明中醫,2019,34(20):3078-3080.
[2] 張 卉.補陽還五湯聯合康復治療對缺血性腦卒中康復患者的臨床觀察[J].光明中醫,2019,34(06):884-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