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雁鵬
【摘要】目的 探討熏洗合劑對痔病術后大面積創面生長時間影響的效果。方法 以“活血、止痛、生肌”為治療原則,采用中藥熏洗的治療方案。結果 通過對60例痔病術后大面積創面患者的臨床治療,有效率可達100%。結論 方法療效明顯,安全性高,操作方便,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熏洗合劑;痔病術后大面積創面;生長時間
【中圖分類號】R65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23..01
痔病患者術后為促進創面快速愈合,預防感染等并發癥的發生,我科室以“活血、止痛、生肌”為治療原則,運用熏洗合劑中藥方對痔病術后創面熏洗坐浴,在臨床治療中療效顯著,具體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在2019年04月~2020年1月,選取我院肛腸科療區痔瘡術后患者60例,符合納入標準的病人,將上述病人隨機分成兩組:治療組(中藥熏洗組)30例,對照組(高錳酸鉀坐浴)30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34例,年齡18~57歲,平均35歲。隨機分組,采用雙盲實驗,將治療組和對照組進行統計分析,驗證臨床有效性和安全性。
1.2 納入標準
參照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中華中醫藥學會肛腸病專業委員會及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等于2006年共同修訂的《痔臨床診治指南》[1],其中有關“痔”的標準擬定。
①年齡18歲~65歲。
②提檢血常規、尿常規及便常規、凝血常規,肝功能、腎功能,傳染病學檢查,心電、胸部射線片等,未見明顯異常者。
③符合“外痔”、“混合痔”的診斷標準。
④術后幵放性新鮮創面,未見明顯的感染物及膿性分泌物。
⑤術后創面面積范圍在>100 mm2。
⑥簽署知情同意。
1.3 排除病例標準
①患者>65歲或<18歲,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患,對藥物過敏者。
②創面<100 mm2者。
③合并有糖尿病等或精神病患者,活動性大出血患者、休克患者。
④病情危重患者,不能對本治療方案安全性與有效性,作出確切評價者。
⑤患者目前尚存在其它疾病,且使用的藥物對本次試驗有一定影響者。
⑥未簽署知情同意。
1.4 治療方法
治療組:取中藥處方:大黃、冰片各5 g,芒硝10 g,紅花、防風、黃柏、地榆、五倍子、艾葉各20 g,苦參30 g。水煎取汁200毫升,加溫水2000毫升,先熏后洗,每日2次,每次20分鐘,1周為一療程,觀察兩個療程。
對照組:采用高猛酸鉀粉1:5000配液坐浴,每日2次,每次20分鐘,同樣觀察兩個療程。
1.5 療效標準
參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制定的《中醫臨床病證診斷療效標準》[2]中的有關標準,并結合臨床實際,標準如下。
①臨床治愈:創面愈合,未見痂下積膿及其它假性愈合的表現。②顯效:創面面積縮小,且>75%,未見膿性分泌物,肉芽組織新鮮,色鮮紅。③有效:創面面積縮小,且>25%,但不足75%,未見膿性分泌物,或膿性分泌物顯著減少,肉芽組織顏色紅。④無效:創面面積縮小,但<25%,仍有膿性分泌物,肉芽組織顏色暗,或創面未見明顯縮小趨勢。
2 結 果
治療組30例臨床治愈9例,顯效17例,有效4例,無效0例,有效率100.0%,愈顯率86.7%;對照組30例臨床治愈2例,顯效13例,有效14例,無效1例,有效率96.7%,愈顯率50.0%。兩組相比,治療組愈顯率優于對照組(P<0.05)。
3 討 論
中醫認為[3],肛門病術后,經絡損傷,氣機不利,氣血運行不暢,氣滯血瘀;或創面濕熱未盡,熱毒內聚,氣血瘀阻,不通則痛;再則氣機運行不利,氣血不能傳輸于肌膚、腠理,創面失于榮養,則愈合遲緩。通過中藥熏洗治療,具有消炎、消腫、止血等作用,可改善血液及淋巴循環,促進壞死組織的脫落及肉芽組織生長[4]。
手術在解決病灶的同時,也已經暴力破壞正常的肌膚。本方以“活血、生肌、止痛”為大法,方里冰片、大黃、芒硝配有清熱、解毒、消腫的功效。苦參、黃柏、防風、艾葉配伍有清熱、燥濕、止癢的功效。地榆、五倍子有止血、消腫斂瘡的功效。適量加些紅花用于活血通經、散瘀止痛。
熏洗坐浴在中醫外治中是一種重要的運用方法,它依靠藥力和熱力的雙重作用,在減輕術后的并發癥和促進創面愈合顯示出了明顯優勢。通過本次研究比較,表明該法療效顯著,可促進病情盡早康復,同時其安全性高,未見明顯的不良反應,簡單易行,值得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中華中醫藥學會肛腸病專業委員會.痔臨床診治指南[J].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09,9(5):461-463.
[2]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132-133.
[3] 邱劍鋒,賈 菲,舒 濤,等.生肌止痛膏對混合痔術后止痛及促進傷口愈合作用的臨床觀察[J].浙江中醫雜志,2007,42(2):96-97.
[4] 陸 茂,葉俊儒,彭 科,等.中藥熏洗聯合微波治療跖疣臨床觀察[J].西南國防醫藥,2013,23(1):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