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惠敏



摘 要:大理旅游業在地區經濟發展中持續處于領跑地位,但仍然出現了產品供需結構矛盾嚴重,旅游能源消耗過高而旅游收入難以彌補,旅游服務水平和旅游服務要求不匹配等問題。新時期人民需求發生根本變化,大理旅游產業要以提升“旅游幸福感”為核心實現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構建以旅游新六要素為主體的新型供給結構,注重提升旅游產業體驗效用,改進公關宣傳策略以改變旅游者心理權重,從而以全新思路推進大理旅游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關鍵詞:大理旅游;旅游幸福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策略
中圖分類號:F592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0)22-0140-05
新時期旅游需求呈現出大眾旅游,全域旅游,創新旅游的特點,游客行為日益自主化、自由化和自助化,旅游需求也日益多元化、差異化和個性化[1]。大理旅游業在地區經濟發展中持續處于領跑地位,但仍然出現了產品供需結構矛盾嚴重,旅游能源消耗過高,而旅游收入難以彌補,旅游服務水平和旅游服務要求不匹配等問題,經濟新常態下需求端向供給端提出了新的要求,人民所需求的是“量豐富、質上乘”的高端供給產品。旅游產業同樣要實現結構優化升級,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的發展路徑。
一、大理旅游產業的供需狀況
(一)大理州旅游產業需求狀況
1.旅游消費需求數量不斷增加。一部《五朵金花》電影向世界展示了蒼山洱海的朝暾夕暉、青巒碧水,由此拉開了大理旅游的序幕。經歷“七五”起步“八五”打基礎,大理旅游在“九五”時期取得了大發展,成為滇西經典旅游線路上的關鍵節點和目的地[2]。1999年大理接待海內外游客500多萬人次,旅游總收入達14億元,大理旅游消費需求由來已久。據統計,2010年大理州共接待海內外游客1 337.75萬人次,其中國內游客1 297萬人次,海外游客40.75萬人次;2018年共接待海內外游客4 710萬人次,其中國內游客4 605.42萬人次,海外游客104.58萬人次,年均增長率分別為:17.04%、17.16%、12.50%。2010年大理州旅游總收入達115億元,國內收入106.26億元,海外收入8.74億元;2018年大理州旅游總收入達795億元,國內收入751.79億元,海外收入43.21億元,年均增長率分別為:27.34%、27.71%、22.10%。2010年大理州旅游收入占GDP之比為24.2%,2018年達到70.8%;2010年旅游收入與第三產業增加值之比為64.8%,2018年達到168.1%。由此可見,大理旅游消費需求旺盛,旅游產業也成為大理地區重要的支柱產業。
2.旅游消費需求項目不斷豐富。新時期旅游消費已經成為眾多人的剛性需求和增長潛力最大的需求[1]。旅游者們對于大理旅游消費需求不再停留在蒼山洱海的秀麗風光,紛紛深入大理各地,消費更多的旅游產品,如風景名勝類、古城古鎮類、民族文化類、宗教朝覲類、休閑度假類、田園風光類等旅游產品廣受眾多消費者的青睞。
(二)大理州旅游產業供給狀況和供給改革
1.大理州旅游產業供給狀況。大理作為享譽世界盛名的旅游目的地,旅游資源豐富,經過多年的開發和發展,有種類繁多、紛繁多彩的旅游產品。如風景名勝類(蒼山、洱海、南詔風情島、蝴蝶泉等),古城古鎮類(大理古城、巍山古城、沙溪古鎮等)、民族文化(天龍八部影視城、喜洲、劍川等)、宗教朝覲類(巍寶山、石寶山、雞足山等)、休閑度假類(雙廊、海西海東、洱源地熱國等)、田園風光類(銀橋花海、海西田園、賓川采摘等)。
2.大理州旅游產業供給問題。一是旅游項目同質化現象嚴重。上述旅游產品除蒼山洱海旅游產品由于地理分布原因主要供給地在大理市、洱源縣、漾濞縣外,其余旅游產品均在大理州12個縣市均有供給,且旅游項目同質化現象較為嚴重,尤其是文化旅游、休閑旅游、鄉村旅游基本大同小異,項目缺少特色,且各地旅游產品供給過程中各自為政,相互模仿的情況較為嚴重,既缺乏統一部署,又缺少特色打造。二是旅游供給產品質量不高。大理旅游產業供給產品主要依賴于自然風景資源,觀光類旅游產品眾多,但檔次較為低級,缺乏深度。尤其是旅游服務產品,如高端酒店、餐飲購物中心、高級休閑場所、個性化旅游產品等都較為缺乏。提供旅游產品的服務人員也普遍缺少高級管理服務經驗。為基本旅游供給體系服務的各類設施,如供水、供電、供熱、污水處理、電信和醫療系統以及旅游目的地機場、碼頭、道路等各種配套工程建設都較為落后,總體供給產品質量均不高。三是旅游產業融合度較低。雖然大理旅游產業長期以來被定位支柱產業,但支柱產業的融合帶動作用卻沒有得到良好的體現。旅游產業向第一、第二產業的延伸不足,產業深度融合不夠,農業旅游產品、工業旅游產品、商業旅游產品都很少。四是旅游產業供給鏈較短。大理長期以來供給的主要是以觀光為重點的傳統旅游產品,新產品打造緩慢,新業態培育不足,體驗性產品發展或是簡單或是滯后,個性化旅游產品、自助化旅游產品較為稀少,具有大理民族文化特色的產品更新緩慢,且外來文化產品沖擊加大,各縣市深度開發項目效果不理想,出現旅游產品供給鏈較短,旅游者的“可玩性”不足,停留時間減少。
二、旅游幸福感的內涵、測度和效用函數
(一)旅游幸福感的內涵
旅游的目的都是獲得體驗,并且是愉悅的幸福的體驗。因此旅游幸福感是指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獲得的即時感受,即旅游地給旅游者的即時的客觀影響。
(二)旅游幸福感的測度
旅游幸福感可以用效用進行測度。我們認為,體驗效用是測量旅游幸福感的主要側重點。體驗效用可以用兩種方式度量:第一種是時刻法,即將事件過程中每一時刻的快樂程度進行跨時加總,其中,每一時點體驗到的快樂或痛苦可通過讓當事人實時報告主觀體驗而得到,也可通過監測特點的生理指標而得到。另一種是記憶法,即在事件結束后,讓當事人對整個事件的快樂程度進行全局性回顧,由這種方式得到的度量結果可被稱為記憶效用或剩余效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