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 郭龍建
摘要:進入數字經濟時代,組織形式、商業模式等都發生巨變,原有商科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社會需求,迫切需要改革。文章針對“新商科”人才培養目標,基于逆向教學設計理念,采取項目式教學模式,設計層級化的教學目標,整合教學活動,采用多元指標對全過程進行評價反饋,構建基于項目式教學的課程設計流程。
關鍵詞:逆向教學設計;新商科;項目式教學
商科教育從沃頓商學院時期到現在已經有近140年的歷史,隨著時代的進步,經濟與科技的發展,它在不斷的進行調整和適應。進入數字經濟時代,商業模式等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原有商科人才培養、課程教育體系已經不能適應如今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吳巖指出,高等教育必須進行創新發展,“新商科”是在“新文科”概念下,提出的經濟管理類教育的新概念。怎樣進行“新商科”教學設計,培養適合時代發展與需求的新商科人才,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一、“新商科”的人才培養目標
教育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培養適合社會需要的人才,隨著社會發展,人才的培養目標要適應社會發展。李鳳亮(2020)指出新文科是根據新時代新形勢來對接人才的培養與適應,“對策化、跨界化、技術化、國際化”的趨勢正日益呈現。齊佳音(2019)強調“新商科”建設是對傳統商科教育的重塑,教育內容是跨學科的、具有綜合性的,不再是以就業為導向,而是強調培養及提升受教育者的素養。這也就要求“新商科”人才培養目標要適應國家社會的需求,培養富有創新精神的復合型人才,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激發學生的創造能力。
“新商科”的人才培養目標是由每一門課程的學習完成的,因此每一門課程教學都要根據人才培養目標來設定課程教學內容目標和開展教學活動。實踐表明,開展項目式教學能夠綜合運用學生掌握的課程知識,提升學生積極性與參與度,鍛煉和提升學生各項能力,很好地完成教學目標。
二、逆向教學設計理念
美國教育領域專家Grant Wiggins和Jay McTighe對傳統教學進行反思,發現教學設計模式的不足,從而提出了逆向教學設計——這一全新的教學設計模式。他們認為要設定學生學習目標,課程是達到既定目標的手段,即“從終點—想要的學習目標或標準—開始,按照標準所需的學習表現和幫助學生學習的教學活動形成的教學”;教學是達到目標的過程,這個過程應聚焦主體,篩選并使用學習資源,選取適合的學習指導方法,實現目標。
逆向教學設計強調以學習目標為出發點,并根據目標設定標準,然后按照達到標準所要求的學習證據,以及幫助學生學習的教學活動來進行教學方案的制定。這個過程分為三個階段,如圖1所示。
以往在商科教學設計時,教師經常過于關注活動教學和灌輸教學,忽視了學習經驗對學習者的幫助與效果作用和教學過程的互動。逆向教學設計理念則避開了教師們經常過于關注活動教學和灌輸教學的誤區。
項目式教學方法是商科教學中常采用的,它是以項目為主線,在教師引導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圍繞挑戰性的學習主題,激發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協作的意識,進行深度參與探究,掌握理論知識,并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和能力。將逆向教學設計應用在“新商科”項目式教學課程中,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手段。
三、逆向教學設計案例——以“市場調查與分析”為例
“市場調查與分析”是面向商科開設的一門專業核心課程。該課程實踐性較強,采用項目式教學為主要教學模式,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完成一項營銷調研項目,達到教學目標。為了達到“新商科”人才培養目標,改善學生體驗,提升教學效果,教師運用逆向教學設計理念,對“市場調查與分析”的項目式教學進行設計。
(一)根據逆向教學設計理念,設定課程教學目標
“市場調查與分析”課程面向商科大三年紀學生,根據“新商科”人才培養目標,結合課程特性,將課程核心目標設立為培養學生對市場營銷問題的認知、分析與解決能力,激發學生探索問題能力、創新思維能力,學會反思與批判。二級目標主要為能力的培養與知識的探究,其中能力培養包括:團隊合作能力、邏輯思考能力、表達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知識探究包括:知識獲取能力、知識整合能力、知識運用能力。三級目標為營銷調查意識、PPT制作、數據分析和調查報告寫作。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將書本知識用于實踐,不斷嘗試尋找解決實際問題的更優方案,充分挖掘自身潛力,提升自身能力水平。
(二)根據教學目標,進行教學設計
依據逆向教學設計理論,根據需要達成的本課程教學目標,結合課程實踐性強的特點,設置項目式學習任務:學生需要分析營銷現狀,選擇市場調查主題,進行市場調查,完成一份市場調查研究報告,解決實際營銷問題。教師在教學中,將項目進行拆解,根據教學內容,布置相應學習任務,引導與幫助學生完成市場調查項目(如圖2所示)。
項目式學習階段任務根據教學目標進行設定,但是項目式學習不是放任學生自學,需要教師管理整個教學過程,在教授基本知識的同時,對學生進行啟發和引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熱情,激勵學生的創新思維。課堂講授是基礎,是學生認知的階段,項目式學習任務是學生將知識內化,并學以致用的過程,同時為下一階段的認知學習打下基礎。兩者相輔相成,形成學生學習正反饋的良好狀態(如圖3所示)。
(三)多種教學活動保證教學目標達成
“市場調查與分析”主要采用課堂講授和項目式教學方法。在課堂講授中,進行課前設置課堂學習目標,課堂中的案例分析、頭腦風暴、課堂討論,課后的課堂總結等活動;在項目式學習任務中,主要采取小組作業分享,組件作業自批、互批,總結陳述等活動。根據逆向教學設計理念及項目式教學,選擇開展多種教學活動,真正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發揮引導與鼓勵的作用,保證了教學目標的達成。
(四)多元指標融合的課程評價
對學生的課程評價不僅僅包括調查報告的成績,本課程將多元評價指標進行融合,進行全過程評價。評價主要包括兩個部分:個人表現與小組作業。個人表現包括個人課堂表現、課堂出勤情況和個人課后作業等。小組作業包括平時作業和調查報告。采取的評價方法包括教學平臺數據(個人表現)、小組互評、教師評價和學生自評等。
四、總結
本研究基于逆向教學設計理念,針對“新商科”人才培養的目標采取項目式教學模式,并設計層級化的教學目標來進行教學設計,選擇多元指標對全過程進行評價反饋,構建了基于項目式教學的課程設計流程。為“新商科”課程明確教學目標、設計合理課程教學、優化課程評價體系等提供了借鑒。
參考文獻:
[1]曹培杰.未來學校變革:國際經驗與案例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8,39(11):114—119.
[2]李鳳亮.新文科:定義定位定向[J].探索與爭鳴,2020,(1):5—7.
[3]齊佳音,張國鋒,吳聯仁.人工智能背景下的商科教育變革[J].中國大學教學,2019,(Z1):58—62.
[4]胡紅杏.項目式學習: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課堂教學活動[J].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45(6):165—172.
[5]趙永生,劉毳,趙春梅.高階思維能力與項目式教學[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6):145—148,179.
編輯∕李夢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