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物是初中學生必須學習的一門課程,它也是保證學生在初中階段能夠了解萬物起源的課程之一,因此進行生物教學時,必須保證教師的教學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同時,又因為在初中升學考試中,生物也占據著較為重要的分值,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保證通過有效的教育手段,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幫助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真正掌握生物學科的知識和技能。
關鍵詞:初中;生物;教學;興趣
一、 前言
生物其實是一門十分有趣的學科,因此在教學時,教師如果只是單純的想要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其實是十分簡單的一件事情。并且,在當前階段隨著新課改的內容頒布以來,已經實現了一系列的教學改動,這也使得當前的教學手段相較于傳統教學而言,更具有趣味性。并且,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通過生物教學中的實驗教學和探究教學,就能夠有效吸引學生的目光,進而讓學生在實踐的活動中,鍛煉自身綜合技能的不斷成長。基于此,文章主要就當前階段初中教學中,如何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并保證在教學過程中,最大限度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進行詳細的探討。
二、 趣味啟蒙是保證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
學生剛剛進入到初中的學習環境時,會對學校的各個方面感到興奮,并且這種新鮮感會帶動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對每一個學科和不同的教師都能夠產生好奇心理,所以如果在第一節課的上課時,教師的言行舉止能夠獲得學生的好感,那么他們也會對教師所教授的學科產生興趣,并保證在今后的學習過程中,通過對老師人格魅力的欣賞,來實現對自我學習的督促。那么,生物教師應該如何在第一節課通過趣味教學來做好啟蒙工作呢?首先,生物教師要保證給學生們留一個有趣的印象,比如教師可以穿著休閑的服飾,使用和藹的話語,并加上一定的肢體語言向學生先進行自我介紹,然后詢問學生幾個問題,讓學生猜一猜生物是一門什么樣的學科,這樣就可以在最快的速度內拉近與學生之間的關系。
其次,教師也要掌握好第一節課的教學內容,畢竟細節決定成敗,而第一節課決定往后的每一節課,學生是否愿意學習這門課程。因此,教師也可以在生物課教學的過程中,使用生物學課本當中的前言來進行話題引入,然后讓學生根據前言當中一些有意思的話術進行探討。比如,為什么要實現嫁接技術?為什么人在剛出生的時候只會哭泣?又為什么人與動物有著相同的行為,習慣卻又不一樣呢?這些問題就能夠有效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讓學生能夠有學習生物知識的欲望。此外,教師也可以適當引導學生,并告訴學生這些問題的答案其實都在我們所學習的生物教材當中,進而讓學生通過對教材的閱讀,掌握一些對生物的基礎認知。
最后,教師在第一節課的教學中,也可以適當地引入一些有趣的生物小游戲或者是抓住學生某一個時期所提出的問題進行對生物知識內容的概念講解,亦或者告訴學生們學習生物的意義,并探討一下學習生物之后,學生能夠獲得哪些能力?進而在未來的發展中,通過這些能力的應用可以讓學生獲得怎樣的成就,這也能引起學生的美好遐想,進而在這種想象之中不知者不覺地為學生埋下學習生物知識的種子。
三、 豐富的實驗是帶動學生學習興趣的動力
生物課程當中有許許多多的實驗,因此這種豐富的實驗也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那么,在生物教學中,學生第一個真正上手可以進行的實驗的課程就是在學習顯微鏡時,針對顯微鏡的練習和使用。首先,教師要讓學生掌握好基礎性的內容,并讓學生可以對顯微鏡的各個主要結構以及名稱功能有一個詳細的記憶,還要根據書上的操作流程進行紙上的模擬演練,這樣才能夠在操作之前掌握其中的必要知識。
其次,在操作的過程中,也要保證學生能夠抓住操作的關鍵點,還要按照注意事項所說,一手托鏡座,一手握鏡臂,防止物鏡碰到載玻片。兩眼在觀察時,必須保證同時睜開,然后使用左眼去觀察,這樣才能夠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當這些基礎操作講解完畢后,學生才可以逐步上手進行操作。
最后,在學生進行實際操作的過程中,一些注意事項其實完全可以讓學生在操作過程中逐漸掌握。例如,很多學生在第一次使用顯微鏡時,都有無法看到載玻片上物體的問題,這時教師就可以適當引導學生回憶一下書中所講解的內容,嘗試自己去調一下焦距和目鏡,或者是在進行觀察時,是否沒有將遮光器進行有效調節,通過幾次嘗試學生自己就能找到問題的源頭,這樣就能夠改善這一問題的出現。值得教師注意的是,實驗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學習知識,并通過實踐來掌握住一些基本的操作技能,因此在教學時,針對本節課而言,最關鍵之處就是對顯微鏡的了解以及對其操作的基本應用。雖然,教師在教學時無法做到面面俱到,且并不能夠將每一個顯微鏡的部件名稱進行功能上的介紹,但是教師完全可以留下充裕的時間讓學生進行練習,并讓學生可以在實際操作中,找到這些物品使用的方式,這樣通過學生自己動手,才能夠更加吸引學生參與實驗的興趣。
四、 探究活動是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的途徑
很多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常常會覺得生物課程十分有意思,那是因為生物課也有很多的探究活動可以讓學生對不同環境下的不同生物表現進行分析。例如,在進行動物的學習行為教學時,就可以進行簡單的實驗探究,讓學生通過對實驗整體的設計來證實動物的學習行為應該如何進行。并且,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完全可以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來參與該項活動,進而讓學生自由地進行方案的設計,并由學生獨立完成,當學生出現問題時,教師可以給予一定的指導或者是讓學生通過通力合作來解決實驗當中的一些問題,這樣就可以讓學生在動手參與制作的過程中,找到學習生物的樂趣,還能在問題探討下,實現思維火花的碰撞,進而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既能夠掌握生物知識,又能夠鍛煉自身能力的成長。
五、 課外活動是幫助學生打開知識大門的鑰匙
課外活動是延續課內教學的技能性提升,也是保證學生在課后可以通過對于活動的參與來實現對知識的反復驗證和應用,因此它也是一種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有力手段。對此,教師在進行活動布置時,就必須掌握好課外活動的建設意義,同時也要制定出詳細的課外活動計劃,保證在進行開展課外活動時,能夠通過自身的約束能力保證學生參與的紀律性。再者,在進行活動內容定制時,也需要關注學生的興趣點,這樣才能夠為學生布置學習任務,從而保證學生能夠在參與課外活動時,始終有著昂然的興趣。一般而言,生物的課外活動可以是采集動物標本或者是植物標本,這樣既能夠讓學生感受到生物知識的魅力,又能夠讓學生在實踐動手中感受到課堂學習的知識。例如,在學習過的知識當中,有講解到植物的葉脈與人類的指紋一樣,所以世界上是沒有相同葉脈的葉子存在的。針對這個理論,教師就可以帶領學生在自然環境下找尋不同種類、不同形狀的葉子,并將同一種類型的葉子進行歸類,在通過實驗操作來將其表面葉肉去除,只留下葉脈部分,這樣就能通過對葉脈的對比來證實這一理論是否屬實。
六、 情境創設才能更好地幫助學生消化知識
情境的創設也能夠有效吸引學生的興趣,畢竟初中階段的學生年齡較小,且受其自身生理、心理發育的影響,因此為學生提供一個有趣的學習環境,也能夠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喚起學生的內在學習潛能,從而幫助學生在課堂上主動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活動當中。例如,在學習泌尿系統這部分內容時,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情境交流,再給予學生話題探討,為什么人會患有糖尿病,此時的病人在尿液循環中缺失了哪一步致使其尿液中的糖原出現。亦或者教師也可以采用情境表演,讓學生帶著器官卡片模擬人體循環,然后再進行趣味對話,在這種愉快的課堂氛圍下,也能夠最大限度的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并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記住學習的知識內容。
七、 做好評價反饋工作
評價反饋既包括了對學生上課當中的具體表現進行評價,也包括了對學生課后的作業評價、活動評價以及考試評價等。在進行課上活動或者是課后作業的布置時,最好做一些開放性的設計,這樣既能夠讓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可以表達自己的觀點,也能夠在點評的過程中給予學生一定的表揚和鼓勵,這樣就能夠有效保證學生在課堂活動開展時,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該過程中。但是,如果學生的平時成績或者是考核成績一般的話,教師也要通過課后的人文關懷來找尋學生學習效果不佳的原因,并針對學生的個人問題進行調整,這樣就能夠喚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并保證時刻都能夠讓學生有一個良好的狀態投入到生物知識的學習中。值得注意的是,這個階段的學生雖然會對教師的點評有依賴感,但是教師的點評也需要具有科學性,畢竟很多學生都會表現出當教師對其評判的內容如果能讓他感到滿意,則會讓學生有興奮的學習狀態,相反則會讓學生產生失落心理,甚至會讓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因此,點評也是一門具有探討性的課程,需要教師依據不同學生的性格特點以及日常表現進行詳細分析,進而才能夠活用點評反饋這一內容。
八、 總結
在初中階段進行生物教學時,只要教師做好上述幾點內容,就能夠保證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也能夠喚起學生學習的潛在能力,并實現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戴沛捷.提高學生生物學習興趣的策略[J].寧夏教育,2016(Z1):115-116.
[2]王樂.提高初中生生物學習興趣的策略[J].內蒙古教育,2014(4):46.
[3]周瑾隆.提高學生生物學習興趣的幾點策略[J].成才之路,2012(4):57.
[4]張曉玲.初中生物教學中怎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J].甘肅教育,2019(10):125.
[5]劉志民.初中生物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9(19):164.
[6]楊立云.注重生物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探究[J].成才之路,2018(25):98.
作者簡介:高杰,山東省臨沂市,山大華特臥龍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