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寧
【摘 要】音樂劇這種表演形式起源于西方,近幾十年在中日等亞洲國家也逐漸興起,但中日在音樂劇文化的發展模式上存在一定差異,導致音樂劇文化的發展成果差距較大。分析中日音樂劇文化發展模式的差異,吸取優秀音樂劇經驗,對中國音樂劇演員的培養大有裨益。本文從中日兩國音樂劇文化發展模式的差異分析入手,探討了音樂劇文化發展中對音樂劇演員素質的要求,并探討了中國音樂劇文化發展中應如何培養音樂劇演員,旨在為中國音樂劇文化的健康發展提供更多參考建議。
【關鍵詞】中日差異;音樂劇文化;音樂劇演員培養
中圖分類號:J65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24-0025-02
隨著社會文化生活的日漸豐富,音樂劇在中國文化市場中的發展也越來越好,逐漸受到更廣泛的關注和喜愛。但是在音樂劇文化發展方面,中國在世界范圍內仍處于比較落后的狀態,不僅和西方國家的音樂劇文化發展存在差距,鄰國日本在音樂劇文化發展中也有很多值得中國借鑒的地方。在音樂劇文化發展中,音樂劇演員是核心,重視音樂劇演員的培養,積極從日本音樂劇文化發展模式中分析總結音樂劇演員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對中國音樂劇演員的培養有很大幫助。
一、中日兩國音樂劇文化發展模式對比分析
通過對當前中日兩國音樂劇文化發展模式的對比,可以分析得出,日本在音樂劇文化發展方面比較超前,且音樂劇發展也較為成功。兩國在音樂劇文化發展方面存在的差異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而這些音樂劇文化發展模式中的差異,也是音樂劇演員培養中需要關注的內容。
(一)音樂劇原創文化差異
在中日兩國音樂劇文化的發展模式中,音樂劇原創文化的差異比較大。日本已經能夠比較成熟地進行原創音樂劇的創作,對西方經典音樂劇作品的本土化改編也比較成功。日本原創的如《網球王子》、《哆啦A夢》等音樂劇,在日本國內甚至國際市場上都受到好評,而在對西方諸如《貓》等經典音樂劇的改編上,也加入了符合日本受眾審美和本土文化需求的內容。而中國在音樂劇原創方面能力較弱,多數表演內容為引進的西方音樂劇,且本土化改編程度低,少數諸如《金沙》等原創音樂劇,在歌曲、舞蹈編排等方面也尚未盡善盡美,原創質量較低。這與中國音樂劇演員的創作力、表現力等能力不足也有一定關系[1]。
(二)音樂劇運營專業性差異
在中日兩國音樂劇文化的發展模式中,音樂劇運營和音樂劇文化市場發展方面的差異也比較大。在日本音樂劇文化發展中,市場運營能力比較強。以日本音樂劇《網球王子》為例,在上映11年后,觀看演出人數仍能達到170萬的成績,除了音樂劇作品本身的優秀之外,與日本音樂劇文化發展模式中的運營專業性密不可分。日本在音樂劇演員與其他商業方進行合作宣傳、音樂劇周邊產品創作、音樂劇演員明星化打造等方面經驗豐富且運作良好。但是中國在音樂劇文化發展中并不十分重視音樂劇的運營。中國音樂劇演員在宣傳配合、音樂劇運營、音樂劇商業合作互動方面參與度不高,缺乏與受眾互動交流的意識,音樂劇演員對自身的形象、藝術修養等也并不十分關注。
(三)音樂劇專業人才差異
根據中日音樂劇文化發展模式的對比研究可知,中日音樂劇文化發展最根本的差異就是音樂劇演員專業性的差異。在日本音樂劇演員的培養過程中,對演員演唱、舞蹈、編舞、臺詞、表演等方面的專業能力訓練十分全面,保證音樂劇演員在職業發展和專業素質培養中做到均衡全面。而中國音樂劇演員在專業能力上卻不盡人意,很多演員難以達到“全能型”的標準,而在音樂劇專業表演知識和表演素質上的任何一塊短板,都是導致中國音樂劇文化發展受到制約,音樂劇在原創力、感染力、表現力以及藝術性上難以與世界接軌,難以與日本比肩的關鍵[2]。在音樂劇文化發展中,重視音樂劇演員的培養和訓練,是中國未來音樂劇文化發展的出路和方向。
二、音樂劇文化發展中音樂劇演員應具備的基本素質
從中日音樂劇文化發展模式的對比研究中,我們能清楚地認識到中國音樂劇文化發展中的不足,而音樂劇演員的培養,則是拉近中日音樂劇文化發展水平,使中國音樂劇在世界上有立足之地的關鍵。在音樂劇演員的培養過程中,首先應該明確音樂劇演員應具備的基本素質,以下為筆者總結的關于音樂劇演員基本素質的內容。
(一)舞蹈及形體素質
在音樂劇表演中,帶給觀眾最直觀感受和最具有視覺吸引力和沖擊力的就是音樂劇演員的形體和舞蹈動作。在音樂劇演員的培養過程中,舞蹈及形體素質是音樂劇演員必備的基本素質。音樂劇表演中涉及到的舞蹈種類很多,有芭蕾舞、踢踏舞、爵士舞等類型,演員在學習時,想更好地呈現音樂劇的劇情和藝術張力,就不能僅僅學會少數幾種舞蹈,而需要兼顧每一種舞。另外,音樂劇演員在學習舞蹈時,不能僅學習舞蹈動作,重點是通過舞蹈傳達出音樂劇的美感、劇情內涵和藝術語言,所以音樂劇演員要通過不斷鍛煉保持良好的形體,在形體美的基礎上學習舞蹈藝術,更好地詮釋音樂劇[3]。
(二)音樂劇演唱素質
演唱是音樂劇表演中不可缺少的環節,也是音樂劇主題和劇情的重要表現手法。音樂劇演員應該具備過硬的演唱素質,而且這種演唱素質不能僅從聲音的優美角度出發,而需要能夠通過演唱體現音樂劇的劇情內容、思想內涵,并且在演唱過程中還要能夠配合肢體舞蹈,呈現音樂演唱和舞蹈動作的和諧美。在訓練音樂劇演員的演唱能力時,一方面應該重視演員音樂基礎知識的掌握,另一方面也需要演員能夠掌握多種演唱方法,對美聲、民族、通俗等唱法都能駕馭。演唱素質的培養,在音樂劇原創中具有重要作用,是提高音樂劇演員音樂創作能力的重要因素。
(三)臺詞及語言表達素質
故事、主題和劇情是串聯音樂劇的線索,而這些內容都需要音樂劇演員用臺詞和語言進行表達。在音樂劇演員的培養過程中,臺詞和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不僅包括基礎的字正腔圓,還包括音樂劇演員對臺詞的加工能力和表現能力。臺詞的加工是演員表現角色內心世界的窗口,是一部音樂劇是否具有感染力的保障。
(四)音樂劇表演素質
在音樂劇演員的培養過程中,表演素質的培養是重點,因為音樂劇本質上是一種表演,只是采用音樂、舞蹈等方式加以呈現。要培養音樂劇演員的表演素質,就需要使演員擁有敏銳的洞察力和靈活的應變能力,能夠在遵循音樂劇舞臺規律的基礎上自主地進行角色分析和演繹,通過表演展現出音樂劇中人物的情感。表演素質實際上表現為一種理解能力強化后的二次加工,需要演員有一定的理解、創作能力。
三、中國音樂劇文化發展模式下音樂劇演員的培養策略
中國在音樂劇文化發展中,首先要解決的還是音樂劇演員的培養問題,用好的演員催生更精彩的音樂劇原創作品,借助演員魅力提高受眾對音樂劇的關注度,強化音樂劇在商業領域的吸引力,讓中國音樂劇文化呈現良性發展。下面針對音樂劇演員所需要具備的基本素質,總結了四點音樂劇演員培養的策略。
(一)重視音樂劇演員專業技能的培養
首先,應該加強對音樂劇演員專業技能的培養。在專業技能培養中,打造“全能型”音樂劇演員十分重要。無論是音樂院校音樂劇專業的教學,還是音樂劇團對演員的職業培訓,都應該注意全面性。訓練內容應該包括音樂創作、聲樂訓練、舞蹈基本功、舞蹈模仿和動作創編、臺詞訓練、表演訓練等各個方面的內容,讓音樂劇演員通過全方位的訓練,掌握音樂劇表演中各個環節的重點,從而更加適應音樂劇的表演。最好在全能訓練的基礎上激發音樂劇演員一定的音樂劇原創能力,使其在與音樂劇創作人員溝通時能提供更多專業性的想法和建議。
(二)強化音樂劇演員的理解力和創作力
音樂劇是基于現實行為邏輯的藝術創作,在表演中演員應該有一定的音樂劇理解力和創作力。所謂理解力,是指對音樂劇主題和內涵的深入理解,而創作力則是對音樂劇通過表演、歌唱與臺詞進行的二次創作。所以在音樂劇演員的培養過程中,應該讓演員更多地體驗生活、感受世界,通過豐富人生閱歷和增加對世界的觀察和感悟,更好地理解音樂劇和對音樂劇進行二次創作,提高自身的藝術表達能力。
(三)拓寬音樂劇演員的知識面和提高音樂劇演員的基本素養
在音樂劇文化發展中,本土化音樂劇的創作需要音樂劇演員和創作者有豐富的知識面,能夠將本土文化元素融入演唱、表演和舞蹈中。所以在培養音樂劇演員的過程中,應該加入民俗、文學、美術等更多的內容。對音樂劇演員知識面的拓寬和基本素養的提高,是增強音樂劇感染力和豐富音樂劇內容的關鍵。日本在音樂劇創作中就吸收了多元化的內容,《網球王子》等與2.5次元動漫文化相結合的創新音樂劇,都是音樂劇演員知識面豐富和基本素養過硬的產物[4]。
(四)加強分析和排練西方優秀音樂劇作品
在培養音樂劇演員的過程中,提高演員對經典音樂劇作品的表演能力和理解能力,是培養演員的有效途徑。在培養音樂劇演員時,可以更多地排練一些西方經典音樂劇作品。通過對經典作品進行音樂、動作、劇情等方面的反復揣摩,提高音樂劇演員對音樂劇的分析能力,能夠讓演員吸收經典音樂劇的優勢。而且對西方經典音樂劇的演繹和創新,也能在市場推廣中吸引一些傳統音樂劇愛好者,對經典音樂劇的傳播和宣傳也有一定作用。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音樂劇作為一種以音樂、舞蹈、戲劇為主要表現手段的藝術表演形式,受到世界很多地區人民的喜愛,在傳遞音樂藝術、豐富受眾文化生活方面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借鑒日本音樂劇文化發展模式,從專業能力、知識面廣度、原創力等多方面進行中國音樂劇演員的培養,才能真正實現中國音樂劇文化的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昕,鄒敏華.當代中國音樂劇的發展及其研究的階段性特征[J].閩江學院學報,2017,38(06):82-88.
[2]鄭敏.高素質演員的培養是中國音樂劇事業發展的重點[J].北方音樂,2017,37(01):100-101.
[3]袁月.日韓音樂劇的發展現狀對我國音樂劇本土化的啟示[J].戲劇之家,2015,(16):20-21.
[4]張娣.從日本音樂劇<網球王子>看中國原創音樂劇[J].文學界·人文,2008,(12):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