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瑛
關鍵詞: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必備素養
基金項目:民族地區大學生信教問題的多維透析與教育轉化研究,201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NO:15XJJC71004)
2019年3月19日,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提出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嚴、人格要正六方面的要求,為進一步加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理論素養、專業素養、職業素養指明了方向。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必須努力夯實理論基礎,全面提升自身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塑造政治品格,為更好地開展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活動把穩思想之舵。
扎實的理論基礎。“馬克思主義思想理論博大精深、常學常新”[1]。馬克思主義是共產黨員的必修課,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必須牢牢掌握的專業知識,更是開展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理論根基。
馬克思主義是一個科學的、人民的、實踐的、開放的理論。理論的科學性體現在它符合客觀規律的發展要求,馬克思主義深刻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并在此基礎上使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再到現實;馬克思主義的人民性體現在它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揭示了資本主義學說為其統治服務的階級性質,從而提出無產階級要以服務人民,解放全人類為奮斗目標;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實踐性體現在它的理論成果和思維方式源于實踐,人類通過實踐認識世界,并在認識提升以后,又以實踐為指導改造世界;馬克思主義的開放性體現在它是不斷發展的理論,事物始終處于運動、變化、發展的過程中。作為一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無論是從戰略的高度還是理論的深度,都必須明確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堅定的理想信念。堅定理想信念,不斷錘煉黨性修養,是高校思政理論課教師的基本素養,也是共產黨員的基本義務。“黨性說到底就是立場問題。全黨同志要強化黨的意識,牢記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產黨員,第一職責是為黨工作,做到忠誠于組織,任何時候都與黨同心同德”[2]。
“真理力量集中體現為我們黨的正確理論”[3]。進入新時代,堅定理想信念的重要表現就是要自覺樹立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真理性信仰。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新思想宏偉設計和深刻分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方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必須不斷學習和深入研究新時代的運動規律和深刻內涵,明確新時代對高校教師的內在需要和外在指向,在教學和科研工作中,做到真懂、真信、真宣傳、真貫徹,不斷錘煉政治品格,提升黨性修養,在傳授學生專業技能的同時,不斷提升學生的思想覺悟和政治素養。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引導教育學生將愛國情、強國志與報國行有機統一的主渠道,因此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以深厚的家國情懷和豐富的文化底蘊引導教育學生,全面體現專業素養的同時助力學生成長成才。
“要引導學生堅定四個自信,厚植愛國主義情懷,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4]。因此,培育學生的加過情懷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重要任務。
中國傳統文化中講究“家國一體”,家和國之間是休戚與共的依存關系,家國之間的命運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涵養和塑造了中國人深厚的家國情懷和高度的愛國精神。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在“厚植愛國主義情懷上下功夫”。在教學工作中,通過深入學習相關理論知識,深化自身的家國意識,通過閱讀紅色文化書籍報刊、參觀紅色文化基地、觀看聆聽紅色文化音視頻等方式,提升自身的家國情懷,通過積極的社會參與和實踐,強化自身的家國行為,進而更好地引導學生弘揚愛國奮斗情,樹報國之志。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在長期歷史發展過程中,因地理環境、經濟方式、政治體制、意識形態等作用而形成的文化積淀,它融化于思想意識中,內化為心理和性格,影響著我們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方式。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不可能離開社會整體的文化背景,游離于社會文化發展的格局來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而需在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積累上開展和進行。
從本質上來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專業素養的重要體現。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必須具備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文化品質。同時,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還需具備辯證的思維方式。因為它是科學精神和科學理念的融合與發展,潛移默化的影響著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政治方向、思想素質和道德情操,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樹立正確的政治方向提供科學的哲學基礎。
教師,是承擔教書育人職能的專業技術人員,教師本身既是職業也是專業。高校思想政治理教師,既要具備較高的思政專業理論素養,還要具備扎實的職業素養,才能夠真正促進自身全面發展。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培養高素質教師隊伍,倡導全社會尊師重教”[5]。師德是教師在教育活動中所表現出的高尚品行,是社會道德原則和規范在教師職業中的具體要求和表現。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師德師風,不僅關系著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自身發展,更關系著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培育,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應明確國家的政策、方針和路線,教學及研究內容要體現時代價值和社會需求,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大局和方向,圍繞學生成長成才開展教學研究,引導學生將個體發展與社會發展相融合。同時,應掌握學術活動的基本原則、路徑方法和具體規范,通過科學誠信的研究態度和嚴謹務實的研究作風,積極發揮學術道德示范引領作用,自覺捍衛學術道德底線,主動將學術道德內化為學術規范行為,從而營造教師樂于學、善于學、尊于學的濃厚學術研究氛圍,以自身高尚品格和道德人格對學生施加積極有益的教育影響。
當前,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從數量要求轉向質量要求,教育內涵式的發展、一流學科的建設、社會對人才的高層次需求對教師教學能力提出新的挑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個人教育理念的形成、知識結構的完善、教學風格的創建、教學水平的發揮,直接影響教學效果。
作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如何將馬克思主義理論講深、講透,講生動,講有趣,既是一項技能,也是一門藝術。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善于將研究的重點和方向、研究特長和方向、教學的課程與內容相結合,堅持理論與實際相聯系,學術性與政治性相統一,本學科和交叉學科相融合,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和水平。對于教學上的難點和問題,及時反思自身教學理論中的缺陷,教學實踐中的失誤,通過改進教學設計、整合教學資源、提升管理能力等,積極探索新的教學途徑與方法,揚長避短,減少失誤,促進自身教學能力的全面發展,形成自身獨特的教學風格。
參考文獻
[1]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馬克思主義思想理論博大精深常學常新[N]人民日報,2018-11-31.
[2]王洪元.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N]光明日報,2019-6-3.
[3]魏強.用經典涵養正氣[N].光明日報,2019-5-10.
[4]孫杰.思政課教師“情懷要深”的科學內涵與實踐路徑[J]濰坊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20(01).
[5]丁世林,王潔雯.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師素養提升路徑研究——以六個方面素養為中心[J]黑龍江工業學院學報(綜合版),201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