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子雯
進行高校大學生思政教育。輔導員進行高校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大多采用課堂教學和課外主題教育兩種模式。在以往的教學工作中,輔導員老師以主題班會和實踐活動為陣地進行思政教育。這兩種形式不可避免的就是人員必須及時到場。特別是針對大三畢業班,許多同學在校外實習。為了有效發布學校信息,了解同學們的思想動向,運用新媒體開展網絡“云班會”成為輔導員進行思政教育的“利器”。
鼓勵學生自主學習。與其他年齡階段的學生群體相比,大學生的學習態度兩極分化非常嚴重。因為沒有升學的壓力和父母老師的督促,大學生學習全部憑借自身的自覺性和努力程度。在假期和校外實習階段,有的同學不斷學習充電,充實自身才能,而有的同學惰性非常強,不愿主動學習。輔導員通過線上“云班會”的召開,運用多種形式,鼓勵和督促學生自主學習,提升學生的思想境界,使得同學們從根本上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從而珍惜時間,把握青春,真正做到學無止境,不負韶華。
資源多元化。線下的傳統班會大多以教師講授或其他有代表性的學生演講為主體,學習資源單一,學生易審美疲勞,不利于學生群體深刻領悟班會內容。而在線上班會過程中,因為全程有網絡支持,資源來源多元化,多種學習資源可以在線使用,如PPT的展示與講解、視頻在線播放等,能夠更加豐富班會內容,更好吸引學生視線,更有利于學生了解班會信息。
不受場地限制。在召開線下的傳統班會時,輔導員需要提前選定時間場地,通知學生及時到場參加,限制較大。而“云班會”作為數字化德育的一種新形式,借助于網絡,依托于各種平臺軟件,不受場地限制。
溝通更便捷快捷。傳統班會多以輔導員為主,學生提問為輔。一些學生性格內向,對輔導員有疏離感和畏懼感。在傳統班會中,不敢與輔導員進行有效溝通。網絡班會給每個學生提供平等參與的機會,無論是善說還是寡言都有發言的機會,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學生的壓力。線上班會的內容大多通過文字記錄,不論什么性格的學生都能夠有效參與,不用擔心交流的問題。
獨特的靈活性。傳統班會開會的次數頻繁、主題重復,會導致學生的厭倦心理,從而影響學生的積極性。“云班會”在線上進行,具有其他形式不具備的獨特的靈活性。不僅方法靈活,而且課時靈動。由于“云班會”獨特的靈活性,輔導員就需要做更多的準備工作,安排更多的形式,如看視頻、連麥、交流討論等,在時間安排上可以在專門的班會課上實施,也可在晨會、自習課等課堂上實施,具有機動性強的特點。
增進師生感情。輔導員平時工作忙碌,和學生溝通感情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班會。輔導員通過班會與學生進行思想上的交流與探討,進行學習、生活等問題的了解與解決。而通過“云班會”,輔導員可以直面每一個學生,關注到許多平時難以關注到的問題。學生在自己熟悉的網絡平臺更加放的開,面對輔導員也不像平時一樣拘謹,都能夠積極地回答問題,積極的與輔導員交流自己的心得體會。高校輔導員通過主題班會的召開,對同學起到正確的引導,讓同學們知己知彼,找到努力的方向、生存的方法。
學生自覺性差。教學還是需要師生眼神的交流、思想的碰撞,線上教學缺少了眼神的溝通,就少了一些真實情感的表達。輔導員不能洞察學生的狀態,不能知曉學生是否認真專注的在聽,班會內容學習只能學生全靠自覺。部分自覺性差的學生更加無法理解班會內容甚至參與不到班會活動中。
硬件設施問題。學生家庭環境、生活條件參差不齊,部分同學網絡使用存在一定問題和困難,如信號不好、流量不夠用等。硬件設施的問題難以改善,成為云班會實踐中的剛性難題。
網絡問題。部分同學存在著網絡片頓、聲音效果不理想等問題,影響著學生參與到班會中,也影響著云班會的教學效果。
總之,班會,是學校重要的德育載體,利用好這一載體,能夠幫助學生提升德育水平與自我學習能力,使學生明確自己應有的社會責任,進而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而新時代背景下的班會,應不比于此,它是一次次德育培養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個人思維與行動力的體現,也是科學文化知識的現實運用,更應該是學生們核心素養生長、落實和呈現的重要陣地。特別是在疫情期間,主題班會以線上形式展開,大大便利了師生雙方的聯絡,成為了開展主題班會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張洪方利用“網絡班會”構建班級管理新模式[J]內江科技,2012 (09) :2
[2]潘國廷新媒體環境下高校主題班會實效性研究[J].山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89-2
[3]王俊帥,肖杰互聯網環境下的大學生主題班會設計[J]課程教育研究,2017 (OS) :44
[4]殷寧充子新媒體時代下大學生主題班會的策略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7 (10) :105 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