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簡單介紹了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情境建設的重要意義,重點探討了其具體應用,包括建設問題情境、建設生活情境等,旨在創建生動、活躍的個性化教學課堂,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使學生可以更好地獲得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科;情境建設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20)34-0192-01
引言
在數學課堂中創設情境要對學生的身心發展情況、學習基礎等方面充分考慮,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氛圍,讓學生可以在自由民主的氛圍中獲取知識,給予其學習信心,保證教學效果不受其他因素影響。
1.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效情境建設的重要性
1.1 吸引學生注意力。
建設有效情境是將情境教學法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吸引學生注意力,提高其學習興趣。因為,情境教學法具有趣味性,使教學課堂更加生動,通過情境建設能夠促使學生在和諧友愛的氛圍中收獲知識,增強其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從而提高學生的課堂注意力。
1.2 提高教學效率。
在小學階段的學生有思維跳脫、好奇心重等發展特征,易被新鮮事物吸引注意力。在小學數學課堂中使用情境教學法可以將抽象的知識具體表現出來,促使學生在情境中獲取知識,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于提升教學、學習效果,促進學生更好的掌握數學知識。
1.3 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水平。
由于每個學生的身心發展都不盡相同,有階段性等特點,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建設有效情境可以符合學生的學習需要,對于喜歡數學的學生,能夠快速理解數學知識,而對數學缺少興趣、難以理解數學知識的學生,能夠滿足學生的學習要求,提升數學的學習樂趣。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要加強交流,加強對學生的了解。
2.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效情境建設的應用
2.1 問題情境建設。
數學是學生最不感興趣的一個學科,由于小學生缺少成熟的思想,對知識的理解能力較差,不能充分理解教師講授的數學知識。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可以使用創設問題情境的方式,提高學生的注意力。而問題情境教學要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情況、學生的學習能力對教學方式進行創新,通過建設情境使被動接受知識轉化為主動接受,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注意力,促進學生有較好的獨立思考能力與思維能力。
為保證情境教學有較好的應用效果,教師要做好備課工作,在建設問題情境時要從學生的身心發展情況、學習能力、教學目標等角度出發,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例如,在北師大版小學五年級數學“質數”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先舉出一個數字讓學生思考該數字可以被哪幾個數字整除,再從被除數中選擇一個數字讓學生進行思考以上問題,以此類推,最終引出關于質數的定義。或者教師可以提出問題讓學生在100以內的數字中找出質數,有利于讓學生充分理解質數的含義與性質,加深對質數的理解[1]。
除此之外,教師可以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差異性對學生進行分層教育,為不同的學生創設不同難度的問題情境,使其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做到因材施教,保證教育公平,避免出現“一刀切”的情況。例如在北師大版“計算陰影部分面積”課程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呈現三角形、弧形、圓等難度不同的圖形,針對能力較差的學生,要讓學生對圖形的基礎知識充分掌握,了解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增強學習自信;針對能力較好的學生,要為學生設置高難度的問題,增強學生的鉆研能力,提高其知識水平。
2.2 生活情境建設。
經過調查顯示,學生學習內容越與現實生活相符,越會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有利于保證學習效果不受其他因素影響。而數學具有較強的抽象性,導致學生不能輕易理解所學的知識,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對數學的教學方法與教學目標進行充分分析,深入挖掘生活素材,課程教學不要過于局限教材內容,要依據教學的內容建設情境,使教學內容更加貼近生活,增強數學學習的樂趣,有利于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的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改善學生學習的注意力,增強其理解力、分析力。例如,在北師大版三年級數學“認識分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日常生活建設問題情境,如小紅一家5口人平均分蛋糕,那么小紅能分到幾分之一的蛋糕?倘若小紅媽媽不吃,將她那份給小紅,那么小紅能分到幾分之一的蛋糕?學生通過思考問題能夠充分掌握關于分數的數學知識。
2.3 實踐情境建設。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幫助學生將學習到的知識靈活運用到實踐中,因此,教師要為學生建設實踐情境,促進學生可以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例如,在北師大版小學四年級數學“三角形的穩定性”課程教學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所學的知識幫助學校修理板凳,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在北師大版六年級“百分數”課程教學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對日常生活中與百分數相關的內容進行調查,促進學生充分了解數學知識的重要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北師大版六年級“圓柱的體積”課程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學生提前準備易拉罐、水瓶等物品,學生通過對物品進行分類,找出物體中的特點,讓學生體會圓柱體的結構特點、制作材質,對圓柱體形成新的認知,加深對圓柱體的理解[2]。
除此之外,在情境教學過程中,課后反思也是至關重要的,教師要在課后環節對教學效果進行反思,找到自己在教學中的不足之處,堅持“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研究新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水平,為學生創設更優質的教學情境。
結論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建設情境要對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以及教學內容充分考慮,提高學生的學習注意力,讓學生都能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增強學生的數學思維及探究能力,使數學教學有較好的成效。
參考文獻:
[1] 張苗苗.建有效情境 打造生動課堂——探析情境創設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0(06):87.
[2] 張春華.創設教學情景 促進知識內化——談小學數學有效課堂教學的策略[J].中國農村教育,2019(14):94.
作者簡介:朱建華(1975.1-),男,湖南郴州人,本科,中學一級,數學教育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