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賦

摘 要:夜經濟是很多城市都在積極發展的“熱門”經濟。繁榮的城市往往都有著發達的夜經濟,城市越現代化、越文明,對夜晚時間的利用就越強。本文歸納了夜經濟對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從五個方面探索了城市發展夜經濟的路徑。
關鍵詞:夜經濟;城市發展;經濟社會發展
一、引言
隨著城市居民生活節奏的加快和消費水平的提升,居民在下班之后通常進行娛樂及消費活動,以緩解生活和工作壓力,于是在夜間這個時間段形成了一條特殊的經濟鏈,即夜經濟,它是指在夜間發生的消費等經濟活動。《中國城市夜經濟影響力報告》(2019)顯示,2019年國民60%的消費發生在
夜間。
二、夜經濟對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
夜經濟的發展必然會帶來城市的繁榮,夜經濟發達不僅意味著城市有著巨大的財力去進行夜經濟的基礎投資,也意味著城市有著巨大的夜間消費能力。發展夜經濟,能夠有力促進城市經濟社會的發展。夜經濟對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具體如下。
(一)提升城市形象
點亮城市之夜是發展夜經濟的必要手段之一,夜經濟越發達,城市夜間就越明亮。從空間角度來看,谷歌夜間衛星圖提供了最為直接的證據:越是發達、繁榮的地區,夜間燈光強度就越大。歐美地區明顯強于亞太地區,我國沿海地區遠比中西部要亮。燈光本身是城市一道獨特且獨立的風景,其使得城市看起來更美,利用燈光的夜經濟策略能夠提升城市形象,結合營銷還將大幅提升城市品牌形象和影響力,吸引公眾注意,從而吸引產業、人流聚集,創造大量新的就業崗位,帶動城市發展。
(二)體現城市活力
夜生活是一座城市最真實的狀態。城市夜生活體現的是市民在夜晚工作之余的休閑、娛樂和消遣、放松,代表著城市最天然和最典型的特征。而城市夜生活的參與者,往往是體現城市活力、代表城市未來的年輕人群。年輕人精力充沛、消費理念超前,而夜生活也提供了線下交流場所,這對于依賴線上交流的年輕人是不可或缺的補充。對未來城市發展來說,年輕人越多,產業活力越大,消費勁頭越足,城市養老負擔越小。因此,夜生活的參與者充分體現了城市活力。
(三)吸引科技人才
吸引人才最重要的是吸引年輕人才,我國各大城市尤其是新一線、二線城市都在“搶人”,尤其是搶年輕人。年輕人越聚集的地方,“夜”往往越突出。2018年《城市支夜報告》顯示,中國“最年輕”的城市深圳,恰是“最不眠”的城市。對年輕人來說,城市要有豐富的生活,尤其是符合年輕人邏輯的生活,這樣其才會被吸引。如今,“夜”是年輕人評判生活吸引力的重要維度之一,從這一點來看,發展夜經濟對于開展各種“搶人大戰”的城市來說意義重大,尤其是致力于科創的大都市,面對科技人才年輕化的大趨勢,構建精彩的夜生活不失為一種有效的人才吸引之道。
(四)發展旅游經濟
消費是促進經濟穩定運行的“壓艙石”,也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性因素。以服務消費為主要內容的夜經濟在城市GDP中所占的比重不斷加大,且發展迅猛。北京、上海、深圳、廣州、杭州等城市的夜間消費約占全天消費額的一半,并逐步上升。夜生活彰顯了城市對外來人群的包容和開放度,對旅游城市來說,發展夜經濟將大幅提升其消費深度,延展旅游內涵;而對非旅游城市而言,發展夜經濟將可能成為其鍛造發展旅游經濟的利器,實現旅游經濟的突破。
三、城市夜經濟發展和管理運營的對策建議
近年來,夜經濟表現出越來越大的發展潛力。夜經濟是很多城市都在積極發展的“熱門”經濟,許多規模不一的城市甚至設立專職,對夜經濟進行規劃管理。然而,想要發展好夜經濟,在實際操作中會面臨巨大挑戰,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出發,實現城市夜經濟的發展和管理。
(一)夜經濟管理應實現從“管制”到“管治”
2019年起,基于擴大內需、促進消費等訴求,北京、上海、濟南、天津等城市先后出臺了促進夜經濟發展的實施意見。伴隨城市復雜化和社會多元化,夜經濟難以適應當下多利益主體、多目標體系及快速變化的經濟社會環境。政府要更好地發展夜經濟,需協調好多個利益主體的復雜訴求,以實現經濟發展、社會包容、文化多元的目標。可以通過合作、協商建立伙伴關系,通過確立共同目標來管理重大公共事務,實現從“管制”到“管治”,做好溝通、規劃和協調。
(二)夜經濟政策制定要走“群眾路線”
國內城市目前夜經濟政策的整體思路是從經濟目標和城市品牌出發,明確具備旅游開發潛力的重點區域,梳理大的旅游線路、主題和特色,具體就是從上而下,抓重點,而國外夜經濟政策正好相反,關注的是小街道、小商戶、年輕人、新文化等。國內城市在夜經濟政策制定過程中可參考這種自下而上的方式,額外關注之前夜經濟規劃中有所忽略的小街道、小商戶、年輕人等,進一步實現城市精細化管理,擴大內需市場,提升經濟韌性。
(三)夜經濟的規劃實施要落到細處
規劃的目的是塑造更好的生活方式,夜經濟在規劃實施理念方面,要側重考慮可用性、安全性等相較于日間更為突出的問題,不僅要細致考慮人民群眾的需求和生活場景,還需要考慮建設、運營、維護的綜合成本,真正把工作做到細處。城市不僅要基于現有的夜生活場景進行規劃,還需要創新更優質多元的空間載體,引導人民群眾升級夜間生活方式。按照自下而上、以人為本的原則,夜經濟規劃可以通過優化公共空間和社區環境、完善制度和細化管理條例、推動市民與公共政策的對話等,將夜經濟的規劃實施真正落到細處。
(四)夜經濟文化消費應注重創新
2019年《阿里巴巴“夜經濟”報告》顯示,除餐飲和購物外,夜間的文化消費成為新的增長點。但許多文化機構只是簡單地拉長消費時間,卻沒有相應的經費支持,也沒有固定的消費者,因此仍然難以常態化地進行夜間運營。還有數據顯示,商圈流量并非夜經濟核心影響因素,2019年全國排名前十的夜經濟影響力城市中,只有6座商圈入圍前十。這意味著,夜經濟不是簡單的延長營業時間。要使夜經濟的文化消費具有持續性,應在文化層面注重創新,培育新文化、新消費、新業態,創造合理的商業模式,創新夜間盈利方式,以此來培育消費動力。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探索創新。首先是豐富夜經濟文化載體,扶持和鼓勵新文化新業態;其次是創新營銷手段,針對不同類型人群展開差異化定向營銷,培育新業態;最后是扶持“草根”,鼓勵群眾參與,激發群眾對新的文化消費業態的興趣。
(五)夜經濟的配套設施應確保優化
要建設好發展城市夜經濟的配套設施,最重要的是抓好交通和安全兩方面。要發展好夜經濟,綜合交通的優化必不可少。很多城市已經出臺了延長地鐵運營時間、增設夜班線路等措施,除此之外還需要針對夜間交通的特殊性進行綜合優化,如進一步規范夜間打車、共享出行、代駕代泊等相關服務,提供更加優質的夜間交通服務。而在安全層面,關鍵要做好事前預防,避免過度增加夜間管理維穩成本,通過完善制度,探索年齡限制、特許經營和營業時間等,提升安全門檻,降低管理成本。此外,城市的建筑和燈光設計應更多考慮市民的夜間外出活動,公共場所應做好照明、標識和監控,既方便市民夜間活動,也能確保夜間人身安全。與此同時,要確保發展夜經濟不影響周邊社區的環境品質和居民的正常生活。
參考文獻
[1]黃羽翔.關于發展我國城市夜經濟的對策與建議探討[J].商訊,2020(3):174.
[2]王洪寶.對城市“夜經濟”的調研與思考[J].奮斗,2020(3):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