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梅
摘 要:審計成果是審計工作的最終信息呈現,反映了審計項目立項、實施等的基本情況,為審計工作后續開展提供了有效指導。審計成果的合理運用能夠帶來審計的高質高效,但基層人民銀行審計成果的運用還存在不少問題,重視審計成果的運用具有現實必要性。本文從基層人民銀行審計成果運用中的既存問題入手,提出審計成果運用的多元有效舉措,以期深化審計分析、整改審計方案、強化審計監督,讓審計成果運用落到實處,取得實效。
關鍵詞:人民銀行;基層;審計成果
一、審計成果運用內容及價值
審計成果是審計工作的成效反饋,也是審計工作的結晶,更是審計工作的核心價值部分。審計的最終目的就是審計成果的運用和審計整改的落實。審計成果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審計項目的優劣,反映了審計質量的高低。審計成果運用的價值顯而易見。其一,被審計單位能夠就審計出來的問題進行整改并接受處罰,積極采納審計單位給出的建議,在審計成果的指導下使后續工作更規范更有效。其二,被審計單位的工作能夠獲得正確方向指導,變被動整改為主動的制度完善,結合審計成果報告自我總結與反思,學會舉一反三,不斷修訂和完善內部控制制度,優化管理,提升工作實效。其三,審計成果或者建議如果被上級批準或采納,可以指導推出全局性、行業性的指導意見和方針政策,推動制度、法規及流程的完善,帶動各種經濟活動和行為的規范,也避免問題重復出現、重復審計。
二、基層人民銀行審計成果運用的既存問題
(一)審計成果不受重視
無論是被審計單位還是審計人員都沒有高度重視審計成果,這意味著審計成果難以轉化為審計指導。而被審計單位和審計人員在對待審計成果轉化利用這一問題上又有態度及認知差異。對于被審計單位來說,其普遍認為審計成果對自身影響較小,這種錯誤的認知理念導致其無法主動進行審計成果的轉化,敷衍應對,更多地進行選擇性整改,選擇對單位或者組織價值有利但投入要求不高的問題進行整改,而對與組織利益關聯不強、整改難度大、操作復雜的審計問題敷衍處理、消極應對。從審計人員角度來看,其對審計特別是內審認識不足,將審計工作簡單地等同于查問題、寫報告、做總結、做匯報,關于如何提升審計成果的轉化率考慮不多,審計前期工作做得好,最后的轉化環節卻沒有做到位。其沒有認識到審計成果的價值,將重點放在審計監督上,忽視了審計后的整改稽查。這些錯誤思想導致基層銀行的審計成果不受重視,轉化
率低。
(二)審計成果分析不足
審計成果的作用是指導工作,優化管理,而前提是對審計成果的科學統籌分析。但從當前的審計情況來看,審計成果統籌分析明顯不足。當前缺乏良性且長效的綜合分析機制,審計成果信息還停留在初級產品階段,無法進行審計信息的有效提取與整合,審計成果分析不夠深入。此外,部分審計人員觀念滯后,審計成果分析能力弱,信息判斷與提取不理想,在審計成果分析時缺乏全局思考與前瞻考慮,創新不足,審計成果分析膚淺且片面。
(三)審計披露不夠徹底
審計成果的運用必須以有效的披露機制作為支持,但基層人民銀行在審計成果運用中披露不徹底不充分,追根溯源是內部控制機制不健全,內部審計報告和審計決策等沒有報送給監察部門、紀檢部門進行信息披露,其他部門包括被審計部門對最終的審計結果缺乏有效的認知,影響了審計成果的運用。當前缺乏審計結果公告機制,基層內部審計部門忽視具體微觀現象,無法提煉共性問題,審計成果的利用嚴重受限,一個審計項目一個審計成果,不具備廣泛的教育警示價值。
(四)審計整改始終滯后
審計成果運用最直接有效的體現是審計整改工作落地。但當前審計部門的監督指導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被審計單位局限于對問題的現有認知,沒有深入挖掘審計成果的整改價值和思路,整改工作時較為茫然,方向感不強,動力不足,常常是事倍功半。而基層人民銀行缺乏系統完善的審計整改標準,無法客觀全面地考量整改效果,評估其適當性和時效性,導致最終的整改往往是治標不治本或者文不對題,努力做出的整改又面臨短期化的問題,使得審計成果指導下的整改無法長效發力。
三、基層人民銀行審計成果運用優化對策
(一)端正態度,重視審計成果運用
思想上的重視能夠帶動行動上的落實,對審計成果運用來說,端正態度、認識到審計成果運用的現實價值是關鍵。要從態度端正入手,提高審計人員的審計成果運用意識。具體來說,要始終圍繞審計成果運用意識強化這一核心,定期組織培訓,激發審計人員審計成果轉化運用的積極性。審計態度端正,審計行為才能在正確的導向下落地,審計工作才有價值可言。而審計態度的端正除了靠審計人員的自覺,也需要有效的指導與培訓。要定期進行知識培訓和案例指導,讓審計人員樹立審計成果運用的大局意識,也掌握審計成果運用中所需要的信息操作技術,具備專業化審計成果處理能力,在理念更新的情況下積極推動審計成果的轉化。定期培訓中除了技能技巧的講解外,也必須激發審計人員的創新意識和服務意識。秉承審計到整改到規范再到轉化提升的工作主線,加強宏觀分析,微觀統籌,積極分析審計成果,提出問題,制定舉措,促進審計成果的轉化并督促審計整改工作及時落地。除了依靠教育培訓和審計人員的自覺外,更要建立完善的審計成果運用激勵機制,將審計成果運用納入到審計業務考核中,明確責任人、審計目標和預期,讓審計成果的運用與轉化成為審計人員自覺性的行為。
(二)統籌分析,強化審計質量控制
審計成果有效運用的前提是審計成果分析的精準與科學,因此必須強化審計質量控制。現代社會,信息技術的運用更為成熟,也為審計成果的信息分析與判斷提供了技術支持。審計中要從傳統的審前調查和審中復核模式中跳出來,發揮信息技術的信息處理優勢,讓審計工作貫穿到風險分析、內控、績效管理等方方面面。提升基層人民銀行的內部審計質量,強化審計項目的精品意識,讓審計成果的分析更深入更徹底,使審計指導價值更為凸顯。審計成果的統籌分析需要多管齊下。一方面是在審前調查基礎上,將調查放在現場實施階段,針對典型的案例進行層層剖析,多手段并舉,將時間推理、數據推理、環境推理、流程推理等相結合,審計的過程也是審計成果深入分析的過程。另一方面要引入評審機制。基于謹慎性原則,就審計方案進行科學性、全面性、實效性的客觀分析,加強與審計目標的一致性關聯,無論是審計內容還是審計方法都與單位的內部控制、風險管理實際掛鉤,要及時發現審計的不足,小組成員群策群力,建言獻策,完善審計成果,出具更具整改價值的審計報告。
(三)信息披露,審計整改落到實處
審計成果信息披露的落地主要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方面是審計成果報送及運用溝通機制的健全完善。要借助信息技術手段,構建完善的審計成果管理系統,實現審計成果運用的自動化、程序化,使審計報送更為規范與透明,達到審計成果信息傳遞的雙向化。完善審計成果報送流程就必須建立成熟的報送制度,明確規范審計綜合報告、審計專報,定期匯總各種審計項目結果,可以跨年度、跨項目進行審計成果整合。審計成果報送要更公開,更及時,以促進審計成果有效運用。另一方面要整合監督力量,確保審計信息披露真實與及時。搭建信息資源共享監督平臺,及時披露審計的真實情況,公布審計部門的審計建議。建立審計整改長效機制,將審計、業務及職能聯合,形成監督管理合力,提高審計執法和審計披露效果。在多方力量的監督下,審計信息披露的真實性將更有保障,也能帶動審計成果盡快轉化。
(四)完善機制,審計監督持續有效
審計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是審計報告的出具,也不是審計信息的披露,而是審計報告指導下的審計整改到位。審計整改能夠帶來銀行內部管理的優化和風險的有效控制,有效消除審計隱患,確保銀行流程、項目安全。整改有無到位、建議是否被采納都是審計成果運用的著眼點。在具體執行中,要堅持審計結論跟蹤監察,強化審計回訪,建立責任追究制度,及時發現審計后的整改不作為、整改不到位情況。此外,審計整改意見的落地離不開監督追責。要將定量和定性結合,建立從領導層到主管領導層到部門領導層到基層經辦人員的一體化反饋機制,做好整改信息的定時反饋,責任到人,防止屢教不改。提高審計建議的可行性,提高審計成果的利用價值,特別是選擇典型的、共性的、有指導意義的審計成果報告督促整改。加大審計整改處罰力度,一旦發現整改不到位的情況,就要及時處罰制裁,以儆效尤,特別是要對相關責任人進行約束與處理,提高部門人員審計整改的責任心和積極性。
四、結語
審計成果的運用是審計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是審計工作的核心和靈魂,而在審計成果的運用中我們也走了不少彎路。當前,基層人民銀行審計成果的運用并不理想:審計成果不被重視,轉化率低;審計成果分析不足,工作指導乏力;審計信息披露受限,審計成果效力發揮不足;審計缺乏有效監督,審計整改遲遲落不到實處。對于這些既存問題,只有加強宣導,轉變思想,重視審計成果運用,才能推動審計工作有序開展。只有優化審計成果分析,才能讓被審計單位獲得有效的審計指導。只有強化審計信息披露和審計監督,審計成果帶來的整改督促才能取得實效。只有創新思想,多管齊下,審計成果運用才能取得理想預期,才能實現審計工作價值的最大化。
參考文獻
[1]章遐.基層央行內部審計成果運用的思考[J].經濟研究導刊,2019(36):90-91.
[2]姚平.審計成果轉化運用實踐探索:以某基層銀行內部審計為例[J].青海金融,2018(9):49-51.
[3]陳艷華.基層央行內部審計成果運用的實踐與思考[J].吉林金融研究,2018(8):73-74.
[4]王學蓮.人民銀行內審成果轉化運用途徑與效果分析[J].審計與理財,2018(5):19-21.
[5]戴鋒.如何推進人民銀行審計成果轉化運用[J].時代金融,2018(6):78,80.
[6]李承皓,王得猛,蘇清紅.地市供電企業審計成果運用存在的困難及對策分析[J].數字通信世界,2019(1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