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偉強
摘 要:資管新政的頒布,無疑加劇了本就激烈的市場競爭,給信托行業持續發展帶來了沖擊和挑戰,由此,信托行業作為我國金融業的第二大子業,在現階段開展信托業務的過程中,要將內控體系優化作為一項基礎性、前提性工作開展,以增強信托業務開展在資管新政下的適應性,在新時代開辟出一條符合自身發展的道路,實現穩定發展。
關鍵詞:資管新政;信托業務;內控
一、資管新政下推動信托業務內控體系優化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實現信托業務效率持續提升
信托業務是一項綜合性、系統性業務,開展過程中涉及的主體較多,由此,以整體性、系統性為抓手推進內控體系優化,促進企業自身發展能力和協調性提升,有利于實現信托業務開展效率持續提升。
(二)有利于識別和掌握信托行業發展機遇
充分發揮內部控制在現階段發展的基礎性和戰略性意義,在資管新政下開展信托業務內控體系的持續優化,有利于企業充分發揮信托業務開展的主體性地位,結合市場發展現狀,利用Clementine、SPSS等數據分析軟件進行仿真模擬,在可視化、科學化基礎上調整信托業務開展與布局的重點方向,發現信托行業發展機遇并加以高效利用。
(三)有利于促進戰略發展目標最終實現
高效有序的內部控制,是信托業務良好開展的基礎和保障。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內部控制體系有著先天的協調性和整體性,是信托業務在新形勢下謀求高質量發展的題中之意,其能夠補短糾錯,最大化滿足市場發展帶來的個性化、多樣化需求,推動戰略發展目標最終實現。
二、資管新政下信托業務內控體系優化過程中的主要問題
(一)思想認識存在偏差
資管新政的頒布與實施,對信托業務的日常開展提出了更多、更細致的標準,要求信托業務開展以增強內控能力為起點,開展更具市場化、科學化特色的產品與服務,而當前信托業務內控體系優化的過程中存在思想意識偏差,工作人員往往以完成基本工作為主要目標,個人主觀性的發揮存在不足,限制了內控體系優化的整體進度。
(二)考核評估體系欠缺
當前,信托業務的考核評估體系仍沿用傳統,尚未結合資管新政的最新要求,這是制約信托業務在新形勢下開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導致信托業務在開展中常因對相關制度不熟悉而滋生問題與隱患,且這些問題與隱患的隱匿性較強,常會形成不易發現、難以解決的“硬骨頭”,對信托業務開展效率提升與品牌打造形成不利影響。
(三)信息共享陷入停滯
基于信托業務開展流程多、涉及部門多的基本特點,其在開展過程中對于數據收集的時效性、規范性和真實性有極高的標準,這也是提高信托業務開展科學性和綜合效率的根本動力。然而,當前企業在優化信托業務內控體系的過程中存在數據壁壘,實務工作與業務決策間的數據傳輸通道不暢,各部門間缺少統一的數據反饋與共享機制,導致信托業務開展不能以一手數據信息作為支撐,或花費成本高而受益少,整體信息共享陷入停滯。
(四)監督管理存在缺失
在信托業務開展的過程中,實施監督與動態管理,從而確保工作開展的有效性,及時發現工作流程中存在的缺點和不足之處并及時處理,是資管新政下推動信托業務內控體系優化的主要動力。但現階段,信托業務在開展過程中的監督主要停留于計劃制定和結果驗收兩個階段,對于過程的把控力度不足,也沒有發現實務工作開展過程中的各類問題,這在無形中保留了錯誤滋生空間。
三、資管新政下推進信托業務內控體系優化的幾點建議
(一)以統一發展目標為導向,建立良好的內部氛圍
資管新政下,以企業戰略發展目標為根本導向建立起良好的內部氛圍,是推進信托業務內控體系優化的必要因素,企業在推進信托業務內控體系優化的過程中要深諳此理,始終將內部環境建設作為一切工作開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第一,常態化開展工作人員教育培訓。在個人思想和信托業務開展技能兩方面加強工作人員教育培訓,并制定適當的考試考核制度,從而在端正工作人員工作態度的同時,增強其開展信托業務的根本能力。第二,加速構建高水平的工作人員隊伍。與開設金融、信托、財務等專業的高等院校開展校企聯合,通過設置專業實習基地和定向培養計劃等方式,提升高素質人才在整體工作人員隊伍中的占比,營造科學型、學習型內部氛圍。第三,制定內容多樣的激勵機制。通過多樣化的激勵措施提升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熱情,是構建良好內部氛圍、高效實現信托業務內控體系優化的重要推動力,企業要善于傾聽,收集工作人員在工作、生活等多方面的需求,并在成本計劃管控范圍內制定物質、精神層面的多樣化激勵措施,鼓勵工作人員全身心投入工作。
(二)以實務工作開展為目標,構建科學的考評機制
從資管新政的最新要求出發,謀求高質量、高效率的考核評估,是打造信托業務品牌、持續提升口碑與服務品質的根本之策。首先,要從當下實務工作開展的具體情況出發,結合量化考核指標,對流程上各節點工作進行客觀評估。其次,要深入把握資管新政的具體內容和要求,在全面學習的基礎上,進行要點提煉和二次提升,并通過邀請專家學者的方式,結合資管新政和當前信托業務開展情況,對考核評估制度與模式進行優化升級,以科學性為保證,增強其靈活性和有效性,靈活應對市場形勢變化。最后,要切實推進一線業務開展與宏觀策略制定的深度融合,保證工作數據信息及時上傳,對考核評價機制進行常態化更新和完善。
(三)以內部有機協同為助力,構建信息共享體系
內部控制工作的突出特點就是增強企業運營與發展的內部協調性,而資管新政下信托業務的開展也不是孤立的,需要各職能部門通力合作、高效配合。第一,完善頂層設計。立足全局,統籌規劃信托業務開展與內控體系優化的分工和流程,最大限度刪減不必要的環節,并輔以常態化協調會議和協同培訓,增強相互配合的能力和意愿。第二,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構建電子化數據信息共享與傳輸平臺,基于企業內部網絡,實現“一平臺多分點”布局,在保證數據信息安全的基礎上,建立內部數據信息存儲平臺,以增強信息取用的時效性和針對性。第三,建立數據信息責任與保險機制。當前,數據已經成為一種社會生產資源,信托業務內控體系在優化的過程中也要牢固樹立起“數據價值”觀念,將數據收集、處理和高效應用作為日常工作的重要環節,并在此過程中明確責任分配,出現問題及時進行糾正和處理。
(四)以發現客觀問題為導向,構建實時的監督制度
資管新政的頒布是信托行業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縮影,要求企業在開展信托業務內控體系優化的過程中,以發現客觀問題為導向,進行自我完善與自我發展,規避不良傾向。第一,要增強責任意識,進行適度的壓力傳導。信托業務開展過程中的小問題可能會對服務質量和品牌構建造成極大影響,因此在內控體系優化的過程中要強化權責意識,明確獎懲機制,發現問題及時定位責任人。第二,完善監督制度。通過行業經驗總結和經典案例分析,歸結信托業務常見問題,并在此基礎上制定可視化、科學化、符合行業發展現狀的監督與控制標準,作為內控體系優化的重點內容,以為信托業務開展提供指導。第三,緊抓實時性。在完善監督制度和責任分配結構的基礎上,改變以往“頭尾結合”的監督方式,成立信托業務開展推進辦公室,對信托業務開展及其內控體系優化、應用的全過程進行監督,發現問題及時上報,以便將損失將至最低,增強發展的持續性。
四、結語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信托業務在開展過程中必須將資管新政的具體要求作為根本導向貫穿始終,推動信托業務內控體系的持續優化。誠然,當前信托業務在內控體系優化的過程中還存在認識程度不足、數據信息共享效率低、內部監督力度不足和考核評價體系缺失等多樣化問題,但不可否認,通過戰略性調整與提升,其仍然能夠實現對企業自身乃至國民經濟發展的持續推動。
參考文獻
[1]朱明,胡蘇紅.信托受益權登記背景下的信托產品銷售決策變化及影響:基于不同渠道偏好和成本的視角[J].金融理論與實踐,2020(4):106-110.
[2]胡愛明.資管新規下提高信托企業內部控制有效性的探討[J].保險職業學院學報,2019(6):39-42.
[3]楊川,盧敏瓅,周珺.“新資管”背景下中小銀行理財業務影響研究:基于資產負債結構和財務競爭力視角[J].金融會計,2019(6):1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