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國家對素質教育的重視,在新課程標準改革的政策背景下,我國高等院校對體育課程的態度也相應發生改變。現階段,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但其中依舊存在一定的問題與不足。基于此,本文以終身體育視角為基礎,圍繞高校體育教學改革提出了未來發展的新定位,改革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以及相應的解決對策,以期為高校體育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幫助與參考。
關鍵詞:高校教育;體育教學;終身視角;改革探索;策略
社會和教育界對高校體育的重視已經隨著時代進步而發展,體能測試不但已經成為大學生學期必備的考核項目,而且也是培養學生綜合素養的重要環節。目前我國高校體育教育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果,但其中仍然存在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這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需針對影響因素提出解決策略。做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為高校學生提供更為優質的體育教育環境,實現體育教學的最終目標。
一、終身體育視角下高校體育教學的改革定位
(一)提倡以實踐為手段,增強學生的全面發展
就目前情況來看,經濟的快速增長和滿足人們基本生活追求也逐漸成為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因此,在高校體育中,教師所關心的是課堂技能的傳授,卻忽視了人的心理素質、社會素質等,這些都存在著一定的差距。而在新時期背景下,就應該提倡以實踐為手段,適當的轉變教學方式,讓學生可以主動的去接受一些知識。這種實踐包含了體育運動技能和活動組織的實踐等。
(二)主動適應現階段的課程內容,滿足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從教育的角度來看,高校體育首先考慮的是如何與國家推進的全民健身相互融合,與此相適應的素質教育也將成為高校體育教育中的主流思想。從高校學生的角度開看,新時期社會的特點,以及對于人才素質的要求,這些都對現階段高校體育課程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二、終身體育視角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的專業素養有待提高
就目前我國高校體育教學發展現狀來看,部分體育教師依舊在使用陳舊的教學方法,無法突破傳統的教育理念,仍然把單一的增強學生體質作為體育教育的最終教學目的。在實際的體育授課過程中,教師只注重給學生進行理論講解,或者只是機械的讓學生模仿簡單的體育動作,未曾探究理論知識的真正應用價值。這樣不僅會導致學生無法對體育課程產生興趣,并對體育課產生抵觸心理,如此惡性循環會致使體育教學無法正常有序的開展。例如,在進行體育動作訓練時,教師因自身專業素養有限,在學生做出錯誤的動作后教師并未及時發現并幫助其改正而造成學生肌體損傷,這不僅讓學生對教師的授課水平和專業能力產生懷疑,同時會導致學生對體育鍛煉逐漸產生厭煩的心理。由此可見,體育教師的專業素養對于高校體育教學能否向好的方向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教學設施不完善
開展體育教學需要充足的空間和相應的設施,運動場和體育器材作為能夠順利開展體育教學的前提基礎,應當引起學校的高度重視。在許多高校中存在體育場地落后,體育器材破損、數量不足的現象,這成為制約體育教學質量的主要客觀因素,同時導致學生對體育課不夠重視。例如,塑膠操場出現破裂,可能會導致學生在跑步時摔倒;球類場地籃筐和攔網損壞,致使學生無法正常進行球類運動等。加之隨著每年進入學校的學生越來越多,體育場地和體育器材的使用頻率和使用人數越來越多,老化和損壞的程度不斷加深,如學校不對此引起重視并積極解決,體育教學將受到很大阻礙。
(三)學生缺乏體育興趣
由于高中時期的學校教育只注重學習成績,致使大部分學生上大學后仍然難以意識到體育鍛煉的重要性,對體育課程不重視,沒有形成良好的運動習慣。也正是因為過于缺乏體育鍛煉,導致基礎的熱身訓練和準備活動就會讓學生感到疲憊,從而無法更好的進行接下來的專項訓練。許多同學感受不到運動的快樂,只在被動的運動,形成惡性循環。
三、終身體育視角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實踐策略
(一)優化高校體育教學環境
好的教學環境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上課態度,也是有序開展體育教學的必備條件之一。因此,各大高校應當重視對體育教學環境的建設,做到對體育器材的定期維修和維護,確保體育基礎設施可以得到及時的維護與保養。例如,構建反饋機制,通過體育教師和學生的反饋,對需要更換的設施進行及時調整,對學生的需求衡量后盡快落實。尤其是要注意對一些新興體育項目的教學環境進行建設,引導學生參與到一些新興體育項目當中,養成良好的學習興趣,促進終身體育意識的形成。
(二)更新體育教學模式和內容
高校體育教學如想達到預期設想的目標,需借助教學模式和教學內容的輔助才可以實現,模式和內容的落后不但會影響教學目標的達成,還會影響學生的體育興趣。例如,提供多種運動項目讓學生根據興趣進行自主選擇,并把選擇同一項目的學生組織成專項運動興趣小組,讓學生們在興趣的基礎上不斷加深對此項運動的了解。這樣不但可以構建起高效的體育課堂,還可以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
(三)提高體育教師的個人能力
在體育教學中,教師個人能力和專業素養的高低直接關乎教學質量如何。教師應當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教學準備,除了教授課程內容外,可以引導學生把理論知識轉化到實際應用中去,讓體育理論生活化,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校可適時組織多校體育教師教學經驗分享會,讓體育教師在相互交流中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除此之外,還可以舉辦體育教師運動會,不斷增強教師的專業素養和個人能力,讓教師在比賽中學習到其他教師的“閃光點”,并且使其可以始終保持良好的教學狀態。教師對教學改革應當引起足夠的重視,在備課階段做到著力搜集先進的教學理論和教學方法,通過互聯網等途徑學習優秀教師的教學思想,將體育終身發展作為教學的出發點和目標。
(四)積極轉變教學方式,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技術
教師應當根據教材的內容,盡量確保課程內容的合理性和靈活性,課的設計要極具個性化。讓這些單一且枯燥的教學變得活潑和輕松,在這種愉悅的氛圍中,還要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此外,教師在教導一些比較困難的動作時,可以適當的應用影像或者是掛圖等多媒體輔助教學,來滿足學生在視覺以及思維上的多種需求。例如在講到籃球、馬拉松這些學生比較感興趣的運動項目時,教師在上課之前就必須要擁有一個比較充分的準備,查閱與整理這些資料,并將其巧妙的插入到課堂教學的內容中去。
對于體育設施的建設,相關行政部門建立專門的專項經費,積極為高校撥付一些專用資金,同時高校自身也要重視體育設施的建設工作,爭取經費的來源,這樣才能確保體育教學的物質保障。只有確保了體育資源的完善整合,才能滿足學生多元化的運動需求,提高他們參與體育課的積極性,達到一個良好的教學效果。某高校在體育教學改革中,推行了俱樂部的教學方式,在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時候,也充分的發揮出了體育強生健體的功能。在這種教學模式內,將終身教育理念貫穿其中,并且將活動、訓練和競賽融為一體,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長與興趣,自由的選擇自己比較喜歡的俱樂部。在這種機制下,不僅讓學生的興趣得到了滿足,更能增強他們的集體榮譽感。
結束語:
結合上述分析不難看出不難看出,終身體育視角下的我國高校體育教育仍然存在不足之處,基于此高校體育教師應當突破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方法,各大高校應當對教師加強理論培養并對教學設備進行及時更新,學生作為體育教學的主體應當對體育課引起重視,明白體育鍛煉對自身未來發展的重要性。在實踐中不斷探索,高校、教師、學生共同協作促進高校體育教學向更好的層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胡義忠.終身體育視角下的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研究[J].齊魯師范學院學報,2018(003):50-54.
[2]姚琛.終身體育視角下高校體育教學的改革與發展問題探究[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8(11):153+155.
[3]姜杉.終身體育視角下對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創新與優化研究[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7(20):111-112.
[4]黃河.基于終身體育視角的高校體育課程教學改革與發展策略研究[J].體育時空,2018(022):100.
[5]任廷鋒.終身體育理念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與創新的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7(32):9+11.
作者簡介:
陳路(1984-),男,河南舞陽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體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