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恒濱
米萬鐘(1570一1628年),字仲詔,號友石、文石居士等。陜西安化(今甘肅省慶陽市慶城縣)人,徙居北京。明代著名書畫家。宋代書畫家米芾后裔。少年時代受到良好教育,對儒、道、佛研究尤深。1594年考中舉人,1595年考中進士。官任太仆寺少卿、江西按察使等職。米萬鐘為官不趨炎附勢,關心民眾疾苦,注重文化教育,所到之處,頗受稱贊。與魏忠賢閹黨格格不入,被彈劾削職,直到魏氏集團潰滅,才得復職起用。古來書畫家多愛石,米萬鐘尤甚,收藏了大量奇石,整理成《絹本畫石長卷》,癡迷不亞于人稱“米癲”的米芾。曾在山上發現一塊長八米的巨型奇石,雇傭數百人,用四十四匹騾馬費時多日運送下山,還未運到自家庭院時遭到罷官,只好將此石棄于路邊。后來被乾隆皇帝搬運到頤和園。二米對奇石的喜好和研究,至今在賞石界有很大影響。
米萬鐘畢生手不釋卷,在書畫藝術上精研深究,造詣深厚。其作品運筆流暢,風雅飄逸,名重一時。當時與董其昌、邢侗、張瑞圖三人齊名,又有稱呼為“南董北米”。米萬鐘書法主要學習米芾,但未能達到米芾的精致筆法,雖有豪邁之氣,惜未達到自由完美之境。米萬鐘還著有《篆隸訂偽》《澄澹堂詩文》等二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