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敏
小學是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重要階段。學生想寫出好作文,就要學會把寫作與實際生活相結合,通過觀察生活、體驗生活、聯系生活與回歸生活,提高寫作能力。這就要求教師重視小學作文生活化教學,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引導學生把生活中的所見、所聞寫入作文,從而使作文內容豐富、情感飽滿。
一、鼓勵學生觀察生活,激發寫作興趣
寫作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途徑,但寫作對于小學生而言一直是個難題。大多數學生把寫作當成不得不完成的任務,對寫作提不起興趣,不主動寫作。要改變這種情況,在小學作文教學課堂上,教師要發揮引導作用,鼓勵學生觀察生活中的事物,從觀察中獲得感悟,激發寫作興趣。
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校內觀察:觀察班上其他學生的性格、每位教師的上課方式、學校里種了哪些花草樹木等;再到校外觀察:觀察放學路上有什么景物、上學途中行人的表情等。也可以讓學生重點觀察自己感興趣的事物,還可以專門設定主題,讓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觀察。通過觀察,學生一定收獲頗多,會有很多想法,并且想把這些收獲與人分享。此時,教師再讓學生把觀察到的內容寫下來,學生寫作時必定文思泉涌,能順利完成寫作任務。可見,教師若能鼓勵學生觀察生活,學生就能發現許多有趣的現象,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教師再引導學生寫作,學生就會產生濃厚的興趣,寫作也會變得更輕松。
二、鼓勵學生體驗生活,積累寫作素材
在小學作文教學中,教師在鼓勵學生觀察生活的同時,也不能忘記鼓勵學生體驗生活,要讓學生在細心觀察身邊事物的同時,親身參與生活實踐,更好地體驗生活,積累寫作素材。
例如,教學描寫人物時,可以先讓學生回家觀察父母的面部特征、身體特點、穿衣風格等,并且在觀察的同時,觸摸父母的臉龐、雙手、頭發,擁抱父母,再把自己做這些事時的感受寫下來,字數不限。教師在批改時要給予學生肯定與鼓勵,如此,既鍛煉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又培養了學生信息整合與轉化的能力。而且,教師的肯定也增強了學生的寫作自信,提高了寫作的積極性。為了積累寫作素材,教師可以讓學生寫日記,把發生在身邊讓自己印象深刻的事記錄下來。久而久之,學生就能學會體味、表達生活,作文也會充滿生活味。這樣,教師進行作文教學時能更加輕松,學生的寫作能力也會慢慢提高。
三、鼓勵學生聯系生活仿寫
想寫出佳作,有了素材還不夠,還要掌握寫作方法。要學習寫作方法,小學語文教材就是非常合適的范本。教材中的文章是很多專家在大量文學作品中選出的最優秀的且最適合小學生閱讀的作品,類型廣泛。教師若能利用好教材,就能幫助學生提高寫作水平。
比如,閱讀一篇課文時,教師先告訴學生文章是作者觀察生活后寫出的佳作,接著引導學生將課文內容與實際生活相聯系,思考作者是如何將自己的生活展現出來的,并回憶自己生活中是否有類似的事情,對這些事有何感悟,接著模仿作者的寫作手法寫作。如此,不僅可以讓小學生學習寫作技巧,還能激發其寫作興趣。久而久之,學生能在仿寫中學會更多寫作方法,提高寫作能力,形成自己的寫作風格。
四、鼓勵學生回歸生活,表達真實感受
教師要在小學作文教學中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學會將生活融入到寫作中,表現最真實的生活與情感。寫作的目的是表達對生活的思考與感悟,進行作文教學時,教師要鼓勵學生回歸生活,寫最真實的作文。
例如,讓學生寫“最喜歡的運動”這一主題作文時,先讓學生思考平時最喜歡什么運動,然后把運動項目寫在紙上,教師統計出學生最喜歡的幾項運動項目,選一節自習課,帶學生到操場上體驗,結束后讓學生寫作。這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寫作熱情,也因為學生親身體驗過,寫出來的作文更真實。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觀察生活中的趣事,并在課堂上把這些趣事與同學、教師分享,鍛煉表達能力,實現課堂與生活的結合,使學生的作文回歸生活,表達真情實感。無論是哪種方法,目的都是讓學生回歸生活,把生活中最真實的感受寫進作文,從而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想要實現小學作文的生活化教學,就要鼓勵學生觀察生活、體驗生活、聯系生活、回歸生活,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全方位鍛煉小學生的寫作能力,讓學生掌握寫作方法,在作文中展現真實的生活,表達真情實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