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邦虎
新課程標準中強調,“良好的道德情操、正確的審美意識,對學生形成價值觀念、人生觀念有著重要的影響,是語文教學的主要內容”。初中作文教學并非只是傳授知識,還要幫助學生完善人格,培養學生的情感,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為學生日后的學習與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本文對初中作文教學中學生情感思維培養方法進行分析,以期為同仁提供新的教學思路、教學觀念與教學方法。
一、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
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有著敏銳的洞察力,樂于觀察與思考。在初中作文教學中,如果學生能真切地感受到教師的關心與愛護,便會愿意接受教師的引導與督促,其寫作能力、核心素養會不斷提升。因此,在情感思維培養方面,教師要利用作文教學,發揮其引導與促進作用,完善學生的情感思維,讓學生的寫作靈感、寫作思路更加豐富、清晰,夯實寫作基礎。
例如,在作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當地教育資源,探索多元作文教學路徑,積極開展豐富的作文教學活動,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用心。帶領學生近距離接觸不同的事物,調動其學習熱情和探索興趣。教師可讓學生以小記者的身份,采訪當地的英雄模范,并根據采訪的內容寫作。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情感思維,讓其寫作情感更加豐富。同時,還能幫助學生解決寫作無思路、內容單一等問題,提高寫作水平。可見,發揮教師的引導與促進作用,有利于提高作文教學的整體效果。
二、做好作文教學中的情感連接工作
課堂是學生與教師情感溝通的場所,教師要爭取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調動學生的寫作熱情,讓其積極投入到寫作中,為培養學生情感思維奠定良好的基礎。教師只有自己滿懷情感,才能感染學生,讓學生的情感思維得以強化,增強學生的寫作體驗,提高寫作能力。為此,教師應全面把握教材內容,了解作者的人生經歷,體會課文中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情感,并站在學生的角度,將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向學生傳遞,讓學生的情感思維更加完善,為學生的寫作提供豐富的素材,提高學生的作文質量和語文核心素養。
例如,《背影》一文主要描寫濃濃的父愛,如果學生對朱自清坎坷的命運、家庭狀況并不十分了解,就感受不到濃烈的父子之情,也無法理解作者一想到父親的背影,就會“淚流滿面”的心情。課文寫朱自清在家道沒落、親人離世、父親失業的狀況下,看見父親拖著肥胖的身體,步履蹣跚地來到鐵道邊向月臺上爬去,只是為了買幾個橘子。教師在講解此處內容時,可讓學生聯想自己的父親,強化其情感思維。講解后,讓學生以“背影”為主題寫作,促進學生情感的抒發,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三、借助豐富的情感材料
初中生面對中考的壓力,每天不僅忙于各科的學習,還要處理一些生活瑣事,導致學生與學生間的相處時間十分有限。同時,大多數初中學生因過于靦腆,不懂得人際交往,不會運用正確的眼光看待社會上的人或事。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在作文教學中,利用語文教材中豐富的情感材料,對學生情感思維進行培養,讓學生不僅能加深對語文知識的理解,還能真切感受到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提高語文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與表達能力,夯實寫作基礎,促進身心健康成長。
例如,大多數教師在講解《孔乙己》時,將教學的重點放在讓學生感受封建制度吃人的本質上,忽視了在悲涼的社會環境中孔乙己善良的一面,如教 “我”認字、給孩子們分茴香豆等。但是如此善良的人卻被世人嘲笑、藐視,最終受到殘害,以致死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感受人世間的酸甜苦辣,以及當時人們思想的麻木。教學時,教師應重視引導學生對孔乙己善良一面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情感思維,讓學生從中受到啟發,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
綜上所述,初中生因有著強烈的好奇心、探索欲,對于新鮮事物有很強的學習動力,教師應牢牢把握學生這一特點,利用豐富的情感素材,根據學生的學習基礎和接受能力,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調動學生的寫作熱情和課堂探索欲望,強化學生的情感思維,彌補學生的情感空白,讓其寫作內容更加豐富,寫作思路愈發多元化,提高其寫作水平和語文核心素養。
【本文為江蘇省南通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8年度課題(批準號:GH2018073)“基于核心素養培育的初中情思作文階梯訓練研究”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