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星宇
摘 ?要:陶行知提出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對教師影響深遠。本文以“鄉村教育”為出發點,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奠定扎實的寫字、朗讀、閱讀的基礎,成為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
關鍵詞:鄉村教育;基礎訓練
【中圖分類號】G623.2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0)23-0036-01
陶行知是我國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認為農村教育是中國教育最薄弱之處,所以他認為“改進社會最重要之事業”應該從鄉村教育出發,他在《改造全國鄉村教育宣言書》中說:“本社的鄉村教育政策是要鄉村學校做改造鄉村的中心,鄉村教育做改造鄉村生活的靈魂。”鄉村語文教學要以學生為本讓語文教學在扎實的基礎中更生動。
1.加強寫字訓練,幫助鄉村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品質
古人云:“寫字者,寫志也”,“字如其人”,字的好壞可以反映寫字人的精神面貌。“心正則筆正”,書以德貴。學生在寫字的教學中,可以培養細致,集中,平靜,持久的學習素質。俗話說“人生聰明寫字始”,漢字書寫不僅是學生理解中國文化的開始,也是學生終身學習和發展的必要技能。國家新課程標準對小學生書寫的統一要求是“正確、端莊,行款整潔”、“有一定的速度”。田字格,米字格等習字格式可以訓練學生把字寫的規范整潔。
那么在鄉村教學中教什么呢?指導孩子觀察每個字的框架結構,每個筆畫的起筆和收筆位置,通過以下步驟:一是觀察每個筆畫的長短、走勢、位置。二是學生觀察老師的起筆、轉彎、收筆以及速度,然后學生在書的空白處記順序。三是學生描一個,照樣子書寫一個,注意眼到手到心到。寫字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我相信鄉村的語文教師也都明白,但我個人認為,現在的寫字教學已經慢慢的陷入了一個誤區。寫字教學在語文課中已經變得無足輕重,在鄉村這一現象越發嚴重。現在批試卷的普遍現象是學生的字跡凌亂潦草,閱卷老師有時幾乎不能識別,可只要答案正確了,即使寫得“龍飛鳳舞”,他們總是會得到分數。教師會根據內容正確與否來給分,而不是書寫工整與否來加減分,這造成許多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降低了書寫要求,并且一味的追求正確的答案。
總而言之,加強鄉村教師對寫字教學的重視已成為當務之急,只有加強重視,才會在平常的教學工作中花時間真正做好。寫好字,讓寫字教學在鄉村教育中綻放美麗!
2.重視朗讀訓練,幫助鄉村學生掌握正確的朗讀方法
朗讀是一種創造性的閱讀活動,將沉默的書面語言轉化為可聽語言,是眼睛,嘴巴,耳朵和大腦的協同效應活動。葉圣陶先生說:“閱讀教學總得讀。”鄉村的語文老師要重視朗讀訓練。因此,小學階段的閱讀教學都該把朗讀作為重中之重。可在我們的鄉村學校,教師不重視朗讀,有的想重視也不知道該如何訓練,那么該如何進行朗讀呢?
簡而言之就是“三分文章七分讀。”就是要有一定的閱讀量,只有量變才能實現質變。看到一篇新文章,最好的學習方法就是反復朗讀。文章的中心思想都可以通過重要詞語或語段來體會,有的句子含義深刻,通過朗讀能準確感受到作者的觀點。比如,學習《番茄太陽中》中的“那年,我來到了這座城市,臨時租住在一棟灰色的舊樓房里,生活很艱難,心情灰暗無比。”和“紅紅的“番茄太陽”一直掛在我的心中,溫暖著我的心。”我首先讓學生分別查字典解釋“灰暗”和“溫暖”的意思,然后在朗讀前出示資料卡,讓學生了解作者衛宣利的寫作背景,然后反復朗讀體會到:作者衛宣利阿姨因為在車禍中失去了雙腿,獨自離開熟悉的城市,心情是多么的悲傷難過,她的生活灰暗無比,當遇到明明,一個五歲的盲孩子,盡管她什么也看不見,但是她卻能用手去觸摸,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她樂觀堅強的生活著,笑聲像銀鈴一樣一串串追著人走,這深深的打動了衛宣利阿姨,一個五歲的孩子都能做的這么好,我還有什么理由悲觀?所以她也被明明感染了,世界變的溫暖起來。在讀中感受明明的愛笑和樂觀堅強,讀到灰暗時候語速緩慢低沉,讀到溫暖時是輕快活潑的。普希金說:“我的語言和著和諧的節奏,和嘹亮的韻腳,隨著夢涌流。”當學生陶醉在朗讀中,用靈魂擁抱文字,在咬文嚼字中感受語文的魅力,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體會語言的節奏,這是課堂最美的畫面。
3.拓展閱讀訓練,幫助鄉村學生培養閱讀的興趣
閱讀訓練一直是廣大教師關注的重點。小學生的知識水平較低,理解能力較差,迫切需要提升。閱讀訓練也是鄉村教育的瓶頸。因為鄉村孩子的閱讀量少,知識儲備也少,他們思想單純成熟晚,學生之間差距又比較大,閱讀訓練通常是他們最不喜歡的課程,尤其是遇到有難度不理解的文章,課堂氣氛差,不聽甚至神游四海的現象時有發生,這是語文老師最不愿看到的。但隨著年級的上升,必須要加強閱讀訓練,在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中,特別是鄉村教師對學生的學習狀況總是不放心,從頭到尾實行一把抓,閱讀都是填鴨式的教學模式,一起講解一起抄寫統一的標準答案,覺得只有把所有的題目講完寫好了,學生才能達到教師的期望目標。可是現在推廣的是素質教育,一味的灌輸知識太落后了,這是不實用的教學方法,極大地限制了學生的思維,阻礙了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
我認為當務之急是,讓學生明白閱讀目的,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在午自習和課后我都鼓勵學生閱讀,讀故事、名人傳記、科技、寓言,名著等等,每周利用午自習請一位學生上講臺分享他最近喜愛的一個小故事,說說自己的感受。平時在常規評比中出色的學生我會獎勵書籍,在教室成立讀書角,學生每周互相自由交換書籍閱讀。一學期下來,孩子們積累了一定的閱讀量,在我的課堂上,時不時就會蹦出經典名人名句,對每篇閱讀都能說說自己的感受,更重要的是班級中形成了熱愛閱讀的氛圍,對學生而言,在學中玩,在樂中學。
閱讀是語文最重要的一部分,生命汲取精神養分的最好階段就在少兒時期。我們身處推崇閱讀的社會,讓他們多閱讀,讀經典,在閱讀中收獲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