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春梅
摘 ?要:數學區域活動是幼兒園數學教育的重要組織形式,具有獨特的教育功能。其中,實現其價值的重要途徑是科學投放數學材料。我們可以從材料本身入手,以多種方式投放,并及時調整,支持幼兒實現自主學習、自我完善、經驗建構,提高數學思維以及生活中的運用能力。
關鍵詞:立足生活;多種方式;及時調整
【中圖分類號】G614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0)23-0061-01
數學區域活動是指教師根據數學領域教育目標和幼兒發展水平,有目的地創設活動環境,投放活動材料,讓幼兒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擺弄為主的方式進行個別化自主學習的活動。
區域活動教育功能的體現,建立在適合幼兒的材料以及對材料合理投放和管理的基礎上。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提出:“兒童的智慧源于操作。”材料是幼兒和知識之間的中介,是獲取知識、發展能力的工具,是促進幼兒發展的載體,是開展區域活動的重要保證。沒有材料,活動將無法進行。
1.立足幼兒特點,選擇生活材料
兒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只要活動區域能夠為幼兒提供足夠喜歡、有價值且豐富的活動材料,就會支持幼兒自由、自主游戲,并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與材料互動,與同伴分享,在獲取數量、數概念、圖形方位、空間概念等信息的同時,與自身經驗互動,建立新的知識結構。
區域活動與幼兒生活有緊密聯系,能夠影響幼兒自我意義的產生和建立,達到深度學習。因此,源于生活、自然的材料能幫助幼兒產生愉悅的情緒,使幼兒認同感有效提升,積極主動地發起活動、參與活動、專注活動。同時,在前期材料投放過程中,進行調查,組織幼兒和家長一起搜集和準備,獲取豐富的材料來源。
例如,生活中的不同盒子與蓋子一一配對;顏色、高低、大小不同的洗衣液瓶,樹葉等進行有規律排列,認識大的、小的、最大的、最小的;手機、鐘表、車牌號碼、樓層、門牌號碼等認識數字;電影院的座位圖,認識序數和基數;冰棒棍進行點數,配對,體驗數量關系;溫度計、體溫計、尺子等測量工具;玉米、花生、豌豆等記錄,以上都是幼兒熟悉的材料,操作性更強。
2.運用多種方式,進行材料投放
活動區域內豐富的材料蘊含著不同的教育價值,是連接幼兒探索和實現個體發展的紐帶。因此,合理投放材料不僅推動了區域游戲的進程,還是區域游戲持續開展的重要條件。教師投放的材料要體現豐富性,保證每個幼兒有可操作的材料,也減少了活動中因材料不足發生的爭執糾紛。
開放式投放指幼兒教師既不過多設計和制作材料,也不預設材料使用的目標結果,更不規定材料的統一玩法,給予幼兒充分自由選擇和自主操作的空間。例如,根據數學集體教學目標,投放一些低結構的樹葉、冷飲棍、盒子等自然材料,讓幼兒根據自己的需求進行游戲。比如,小班認識大小,有的幼兒沒有完全認識大的、小的、最小的,就會去玩冷飲棍,在不斷地排列和總結中,發現三者之間的屬性。
遞進式投放指幼兒教師根據幼兒的發展規律,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的投放材料,逐步提升材料的操作難度。例如,中班數學區投放的圖形,先是投放幼兒熟悉的圓形,再投放常規三角形、長方形、梯形等,讓幼兒積累一定經驗,再進行大小圖形、圖形再構圖等游戲,根據幼兒需求以及學習方式,逐漸投放材料吸引幼兒的興趣,有助于幼兒在已有經驗和發展水平的基礎上逐步提高,在活動中感受樂趣和成功的喜悅。
散點式投放指幼兒教師投放的材料能夠基于不同的知識點向周圍輻射拓展學習內容,在挖掘材料潛在價值和深度的同時彌補材料單一性的不足。例如,大班數學區投放的篩子,幼兒喜歡擲骰子比大小,并進行記錄。后來,篩子成為幼兒解決問題的重要工具,美工區也用橡皮泥進行彩色篩子制作,并且放在超市去銷售。在幼兒多少概念、大于號、小于號理解和熟練運用的基礎上,拓展了生活經驗,發展了多種認知和動手能力。
3.關注材料管理,及時跟蹤調整
材料是教育意圖的物質載體,其本身特性及特性所規定的活動方式,往往決定著幼兒可能獲得什么樣的學習經驗,獲得哪方面的發展。過難和過于簡單的材料都不利于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對區域材料施行動態管理,及時調整。所謂調整,就是幼兒教師在“原來材料的基礎上適時、適當地進行添加、刪減、 組合、回歸等”,也就是說,活動區域中的材料不能一成不變或維持原樣,而是視幼兒的活動情況及時補充和完善材料。
及時調整材料,建立在幼兒對現場觀察的基礎上,解讀幼兒行為,發現幼兒需求。當然,材料不是越多越好,正如華愛華教授所言,判斷一個活動區材料是豐富還是缺乏,應當依據幼兒積極行為和消極行為的增減,而非材料數量的多少。只有充分發揮材料的作用,才能保持活動的延續性和連貫性。
數學區材料的選擇以及投放,直接對活動效果產生影響。因此,在開展數學區域活動的時候,一定要保證材料的合理性,選取來源于生活的低結構材料。同時,教師要考慮幼兒不同年齡層次的特點,根據具體的使用情況進行投放,讓幼兒學會認識材料、使用材料,甚至通過材料組合來解決區域活動中的問題。
教師要轉變教育理念,體現幼兒“自由、自主、創造、愉悅”的游戲精神,在行為上尊重幼兒主體地位,參與材料選取、材料使用等,真正發揮材料的作用,促進幼兒數學能力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董文杰.幼兒園大班區域活動材料投放探究[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15(03):84
[2]李春芳.幼兒園區域活動中材料投放策略研究[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8(05):174
[3]秦元東.幼兒園區域活動材料觀的轉變[J].幼兒教育(教育科學版),2008( 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