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文質 泥川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從“六穩”到“六保”,就業問題均擺在首位。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就業”一詞共出現39次,而高校就業工作更是重中之重。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新就業形態也是脫穎而出,要順勢而為”。這為高校就業工作的開展指明了方向。
鄭州商學院歷來高度重視大學生就業創業工作。在以吳澤強校長為組長的就業工作領導小組帶領下,學校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貫徹落實上級工作要求,緊密結合學校實際,著眼長遠增創機遇,最大程度降低疫情對應屆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造成的影響,全面統籌、化“危”為“機”,謀劃新思路、明確新路徑,全力做好2020屆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
在危機中育新機,堅定信心,壓實責任
疫情發生后,學校第一時間成立了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并下設畢業生專班,對疫情下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進行研判和部署。校長吳澤強、黨委書記張樹軍多次率領全體校領導深入各院部一線,了解畢業生就業狀況,加強思想引領,壓實主體責任,督導工作開展。
思想引領,堅定信心。在疫情防控期間,學校深入研判當前畢業生就業形勢,加強對畢業生的思想引領,將理想信念教育和畢業生就業觀教育相結合、將專業技能提升和畢業生綜合素質培養相結合、將創業教育和畢業生創新精神培育相結合,廣泛開展畢業生就業思想教育。同時,學校要求就業處、各二級學院要切實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充分認識當前做好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重要性、緊迫性,充分利用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和大力促進就業創業的一系列政策等有利因素,進一步增強做好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信心。
制定方案,壓實責任。學校根據上級關于就業創業工作要求,結合工作實際,制定《2020屆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實施方案》,明確責任主體,清晰工作目標,確保畢業生就業形勢穩定。各二級學院根據學校總體部署,結合院部實際情況制定就業工作進度表,從今年3月30日至6月30日,劃分為七個階段,明確每個階段的工作進度和任務,確保2020年就業工作目標順利實現。
于變局中開新局,搭建“云梯”,協同育人
就業“上云端”,服務“接地氣”。受疫情影響,在線下招聘活動暫停、用人單位和畢業生面對面交流暫時阻斷的情況下,鄭州商學院全力打通線上招聘通道,在就業工作中強化“云端”頂層設計,落實“云課”幫扶指導,拓展“云上”求職渠道,為畢業生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搭建“云梯”。
優化服務,分類指導。學校上下聯動,就業處和教務、學務、二級學院等單位密切配合,全面摸查畢業生求職心態和求職意向,對求職積極性較高、求職意向明確的畢業生進行精準分類,并根據畢業生需求在求職技巧、簡歷設計、求職面試等方面給予指導。學校利用網絡平臺建立畢業生求職大數據庫,根據用人單位需求和畢業生求職意向進行人職匹配,為畢業生及時推送招聘信息,節約畢業生求職的時間和資金成本,提高其求職效率。
校企聯動,拓寬渠道。自今年2月份以來,學校先后組織了三場2020屆畢業生網絡雙選會,累計600余家用人單位參與招聘,提供崗位18000余個,同時充分利用就業信息網和微信公眾號,每天發布不少于5家用人單位招聘信息,保證就業信息渠道暢通;主動溝通知名優質企業,面向畢業生進行網絡宣講會,實現需求對接;積極組織引導畢業生參加教育部“24365 全國校園招聘服務活動”“國聘行動”和我省舉辦的“分秒在線促就業春暖活動”,為學生提供多種就業渠道。
在線培訓,提升能力。疫情防控期間,學校向學生持續提供在線指導課程和創新創業服務,把穩學生就業創業思想之舵。在就業方面,利用“智慧樹”平臺,為2020屆畢業生提供“就業趨勢、職業決策、打造簡歷”等國家級精品在線課程;攜手北森生涯大學生職業測評平臺,為1000多名畢業生提供專屬職業測評服務;通過微信公眾號推送“就業大講堂”30余期,重點對畢業生關注的就業政策、求職指導等進行發布和解讀;把握專升本擴招機遇,為學校1000多名專升本考生進行免費線上指導,切實提高通過率;聯合校外考試輔導機構,開展公務員、特崗教師、銀行招考等網絡公益講座。在創業方面,組織學生在網絡平臺學習創新創業相關課程,其中有78位學生創業者參與到平臺課程測試中,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創業興趣;積極聯系鞏義當地優質項目,結合學生專業組建項目團隊,鼓勵師生共創項目、校企共創項目積極參賽,更好備戰第六屆“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切實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把學生的就業擇業、創新創業教育有效融入社會這個大系統,實現供求匹配同頻共振。
從困難中喚真情,不忘初心,精準幫扶
疫情之下,學生就業延期,就業困難升級,在一切困難和變動中,不變的是學校育人的初心。為切實提高畢業生就業工作效能,學校加強規范管理,以制度促行動;堅持精準幫扶,以行動贏真心;開展心理輔導,以真心換真情。
規范管理,科學施策。學校結合工作實際,規范工作程序、加強制度建設。在就業創業服務上,學校打造E流程,手續辦理簡單快捷。疫情防控期間,畢業生不能如期返校,很多畢業生就業協議書遺留在學校,無法與用人單位簽約。學校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為有需求的畢業生二次寄發就業協議書;通過《致2020屆畢業生的一封信》將畢業生就業事務網上辦理流程第一時間向各學院和畢業生通知、解釋;開發微信小程序,對畢業生的檔案轉遞、材料補發、開具證明等就業服務實現“不見面辦理”,全面簡化、優化辦理手續。截至目前,共為300余名畢業生辦理檔案轉遞服務。同時,學校提前組織開通了創新創業小程序,實現在孵項目線上數據填報,增設線上項目申報及場地預約等功能,并通過公眾號不定期推送相關創新創業政策及資訊,為學校創業學子提供優質的線上創業服務;開通畢業生咨詢電話、QQ群、網站平臺等為畢業生答疑解惑;切實加強畢業生就業安全教育,嚴密防范招聘陷阱、就業欺詐等,切實保障畢業生利益。
建立臺賬,精準幫扶。學校根據不同的畢業生需求,分類建立畢業生工作臺賬,尤其是家庭經濟困難、學業困難、求職困難、重點疫區的畢業生,深入了解他們的求職意向和實際困難。在就業指導、學習成績提升、求職創業補貼申請等方面實施分類指導,精準幫扶,切實解決畢業生實際困難。為全面了解2020屆畢業生疫情期間就業狀況,學校招生就業處聯合各二級學院開展摸底調查,建立畢業生就業信息庫并每兩周更新一次;針對疫區畢業生、建檔立卡困難學生、少數民族學生、就業能力弱學生等重點群體,建立就業困難群體工作臺賬。對目前篩選出的包含107名畢業生的就業重點群體,制定幫扶方案,聯合心理健康中心、就業指導教研室以及輔導員合力對該群體開展分類就業指導,實行“一對一”幫扶,確保重點群體全覆蓋,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中心”,三全育人,不忘使命與擔當。
心理輔導,緩解壓力。學校深入了解存在求職壓力和心理健康問題的畢業生,特別關注已建立心理健康檔案的畢業生,指派心理咨詢師進行“一對一”心理疏導和就業幫扶,充分發揮已就業畢業生、學生黨員、學生干部、家長的作用,通過師生關懷和朋輩指導,引導其保持積極向上的就業心態,渡過就業難關,實現理想就業。
悠悠學生事,鄭商總關情。做好大學生就業創業工作,雖任重而道遠,卻是飽含真情實感的良心工程,是高校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體現。正如吳澤強校長所說的,高校的重要職能之一是人才培養,而人才培養質量最直觀的評價載體便是學生能否高質量就業,學校必須緊緊圍繞以學生為中心開展教育教學改革,努力實現學生從“能就業”“好就業”到“就好業”“能創業”。學校將堅守初心,立足學校辦學目標與定位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不斷完善高效、實在而豐滿的就業創業工作機制,全方位提升學生就業創業能力,努力實現更高標準、更高水平的高質量就業,全力推動學校高質量發展。
責編:思 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