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論政治生態之于自然生態的生態學意義

2020-09-28 07:11:35王國蓮
理論導刊 2020年9期
關鍵詞:美麗中國

王國蓮

摘 要: “生態系統是人類社會長時段政治經濟建構的歷史產物”,生態環境問題具有社會政治—自然的本質。分析政治生態對自然生態的影響,是新時代中國環境治理的現實要求,也是新時代中國特色政治生態思想的題中之義。從“政治生態之于自然生態”問題入手分析“政治生態之于自然生態”的生態學意義,對于論證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是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政治保障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

關鍵詞: 政治生態;自然生態;美麗中國;生態學

中圖分類號:D6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7408(2020)09-0050-07

“生態系統是人類社會長時段政治經濟建構的歷史產物”[1], 生態環境問題具有社會政治—自然的本質,將其置于社會政治生活之中去考量,揭示政治生態之于自然生態的影響,是新時代中國環境治理的現實要求,也是新時代中國特色政治生態思想的題中之義。本文試從“政治生態之于自然生態”問題的提出入手,分析“政治生態之于自然生態”的生態學意義,論證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是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政治保障。

一、“政治生態之于自然生態”問題的提出

恩格斯指出:“辯證法在考察事物及其在觀念上的反映時,本質上是從它們的聯系、它們的聯結、它們的運動、它們的產生和消逝方面去考察的。”[2]遵循辯證法原則,我們認為,政治生態與自然生態都是“自然—人—社會”大系統的有機組成,都具有其內外環境,處于內外部各因素之間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有機聯系之中,形成了互為條件、雙向互動、相依相印相滲的關系。常言道,老天爺風調雨順,就意味著五谷豐登、國泰民安;政治上海晏河清,就意味著正氣充盈、萬物勃發。這表明政治清明、社會祥和與生態良好之間存在著內在關聯。“政治生態之于自然生態”問題的提出,是基于新時代中國生態環境問題的時代場域、實踐探索和研究現狀。

1.從時代場域看,新時代我國生態環境問題凸顯著強烈的“政治屬性”。近代以降,特別是20世紀60年代起,伴隨全球性生態環境危機的出現,生態與政治的內在關聯由隱性化漸趨顯性化,人類的生態需要呼喚著“人間的至善”即政治觀照。如現代環境保護運動先驅蕾切爾·卡遜,她不僅熟知環境,也了解政界的非同一般之處,在1962年就談及“與特別利益相關的金錢與勢力這一孿生污垢”①,且大膽設想“農藥問題會因為她明智預言的政治問題的存在而長期存在。清除污染必須先清理政治”①。美國學者丹尼爾·科爾曼在《生態政治:建設一個綠色社會》一書中指出:“環境災難的深層原因、真正的原因深深扎根于人類事務的政治之中,化解之道自然也存乎其中。”[3]

毋庸置疑,我國生態環境問題與政治也高度相關。進入新時代,我國生態環境問題凸顯著強烈的“政治屬性”。2013年4月25日,習近平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上關于第一季度經濟形勢的講話中指出:“今年以來,我國霧霾天氣、一些地區飲水安全和土壤重金屬含量過高等嚴重污染問題集中暴露,社會反映強烈。經過三十多年快速發展積累下來的環境問題進入了高強度頻發階段。這既是重大經濟問題,也是重大社會和政治問題。”[4]4繼而他又追問:“如果仍是粗放發展,即使實現了國內生產總值翻一番的目標,那污染又會是一種什么情況?屆時資源環境恐怕完全承載不了。……所以,我們不能把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提倡綠色低碳生活方式等僅僅作為經濟問題。這里面有很大的政治。”[4]52018年5月19日,習近平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強調指出:“生態環境是關系黨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也是關系民生的重大社會問題。”[5]可見,在習近平看來,生態問題是復雜的矛盾集合體,在生態層面不合理的東西在經濟層面、社會層面、政治層面也不會合理,尤其是存在著“很大的政治”和“重大政治問題”。“政治問題,任何時候都是根本性的大問題”[6],“政治問題要從政治上來解決”[7],而政治問題的根源總是深藏于政治生態之中,“政治體系也是一個生態學的概念,因為它強調了政治領域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8]新時代環境治理的持續推進,逐漸暴露出其產生的深層緣由,正是一些地方、領域或部門政治生態惡化,導致某些官員在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生態權益問題上不作為、亂作為、慢作為、假作為。因此,新時代我國生態環境難題的破解,既要從政治高度著眼,還須從政治生態著手,下大氣力拔“爛樹”、治“病樹”、正“歪樹”,涵養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以期實現清朗政治生態與良好自然生態之間相得益彰。

2.從實踐探索看,傷痕累累的自然生態呼喚、渴求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當下,在中央鐵腕治污、堅決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的背景下,推進生態文明、耕耘美麗中國的生態紅線不能觸碰,維護生態安全、貫徹綠色發展的科學決策不能偏離。但是,為什么因生態環境保護不力、監管不力及整改不力被問責的官員竟然是“前赴后繼”“扎堆”出現甚至“一窩端”呢?為什么類似陜西秦嶺北麓西安段違建別墅、甘肅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破壞和黑龍江牡丹江“曹園事件”等屢屢上演?顯然,深究被問責官員的所作所為、反思諸多違紀違法案件,這不是懂不懂人與自然之間關系的問題,而是人與人之間的利益問題、政治問題尤其是政治生態問題。即是說,違建別墅整而未治、禁而不絕,實際上是一種更深刻問題的表征,深藏于幕后的是污濁政治生態的問題。

政治生態惡化是一個致命的問題,它發出一種信號,顯示一個時期一些地方黨風、政風出了問題,呈現出一種病態,即“政治生態惡化綜合征”,造成的最大危害之一即能夠引發一種惡性循環,使“有組織地不負責任”(烏爾里希·貝克語)得以上行下效和傳播,從而成為制約美麗中國建設的深層次的關鍵變量,正所謂“和保護秦嶺生態同等重要的,是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9]。為此,只有從政治事務運作的棲息地去探究和深察,才能彰顯凈化政治生態之于美化自然生態的制度優勢和治理效能,才能認識到美麗中國建設,不僅是經濟的綠色革命、政治的生態法治、文化的生態理念、社會的生態共建,更需凈化政治生態。唯有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成為涵養美麗中國的沃土,推進生態文明“四梁八柱”的制度體系才能真正發揮治理績效。

3.從研究現狀看,美麗中國研究期待政治生態理論的觀照。自黨的十八大提出“美麗中國”這一詩意圖景,尤其是黨的十九大將“美麗”作為現代化強國目標后,“美麗中國”研究受到學界高度關注,成為近年來學術研究的熱點和創新的生長點,呈現出多視角與多學科介入、理論研究與實證研究齊頭并進的形勢,這為美麗中國研究提供了理論資源。但總的來說,從政治生態視閾研究的成果較少,既有的成果還存在三個方面不足:一是國內外學界關于美麗中國研究的理論大多是圍繞政治與生態兩個維度展開的,并沒有將這兩個概念關聯起來使用,對政治生態這一結構性變量的忽視或者輕視,無疑是美麗中國研究理論的結構性缺失。二是既有的成果多是新聞報道類,學理性研究成果闕如。如陳金來的《凈化政治生態 美化自然生態》(2017)[10]、胡巍的《秦嶺保衛戰,一場生態保護與權力任性的大對決》(2018)[9]、何詠坤的《聚焦自然生態背后政治生態問題》(2019)[11]、劉燕娟的《政治生態自然生態“雙修復”》(2019)[12]等報道,都聚焦自然生態背后的政治生態問題,這為美麗中國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和啟發,但限于題材和篇幅,成果以敏銳視角捕捉問題見長而學理分析稍遜。三是既有的實證研究成果還需要進一步拓展、深化,尤其是從理論高度提升研究的普遍性和一般性。如學者陳曉燕、董江愛的《資源型地區的政治生態與權力結構》(2019)[13]一文,以實證研究方法,論證了在礦產資源豐裕地區,資源財富是形塑政治生態的重要變量,資源豐裕與政治生態顯著相關,政治生態惡化是其陷入資源詛咒困境的重要表征 。該文調研、分析的是自然資源豐裕與政治生態顯著相關的一個典型案例,但如何提升研究所具有的普遍意義呢?我們認為,針對政治生態惡化對自然生態的影響,深入實際進行調查,注重研究的區域性和特殊性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但也有必要進一步研究探討在自然生態環境演變中起重要作用的政治因素,尤其是從理論高度提升研究的普遍性和一般性。

二、“政治生態之于自然生態”的生態學意義

從某種意義上講,經濟就是對自然資源的管理。為了協調人與自然的關系,人們需要合理地安排他們與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即必須探索出一種與此相契合的政治組織方式尤其是健康有序的政治關系。

從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來看,政治生態屬于政治上層建筑,它是經濟的集中體現并受經濟基礎的制約,同時又反作用于經濟基礎。結合我國實際,就自然生態角度而言,長期的經濟增長至上追求以及粗放的經濟增長模式引發的生態問題凸顯,作為經濟集中體現的政治尤其是政治生態亦表征嚴重癥候;就政治生態角度而言,政治問題凸顯導致的生態問題在近幾十年來已經十分嚴重,兩者的雜糅加劇生態問題的復雜性、艱巨性和長期性。

辯證地看,“政治生態系統是廣義生態系統的一個構成部分”[14],但政治生態本身就是一種無形的威權的生態力,它的清朗關乎人與人、人與社會和諧相處,也關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因此,只有深刻認知政治生態的涵義、特質、權重及與自然生態直接或間接的復雜關聯,才能在中國社會政治實踐的現實考量中體悟“政治生態之于自然生態”具有不可或缺的生態學意義。

1.政治生態對整個社會生態具有統率性。

政治生態是指一定政治系統內部各要素之間以及政治系統與其他社會系統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相互制約所形成的生態聯動,是一個地方或一個領域政治生活現狀以及政治發展環境的集中反映,是黨風、政風、社會風氣的綜合體現[5]。 相較于剛性的政治制度,政治生態即是政治意義上的生態問題,是政治系統中能量流動、物質循環、信息傳遞賴以運行的“軟環境”,其間最大影響因子是政治生活的風氣風俗,其特質是“軟環境”不軟且極易受到污染。政治生態是政治生活的土壤、政治運行的管道、政治形勢的晴雨表、政治權力的試金石,彌漫其間的風尚、習俗,如同風看似無形卻有形,不可小覷。“政治生態和自然生態一樣,稍不注意就容易受到污染,一旦出現問題再想恢復就要付出很大代價。”[16]可謂“澆風易漸,淳化難歸” (王勃《上劉右相書》)。

社會政治生活,尤其是實際政治權力運作的成效昭示,政治生態權重較大,是整個社會生態的統率。政治生態彰顯著風清氣正的正能量,即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在公權力作用下的經濟社會發展才能按照特定的法律規范、制度規范和程序規范有序運行,有效推進發展的公平性、公正性和可持續性;反之,政治生態充斥著烏煙瘴氣的負能量,即政治權力異化、政治規范偏頗、政治文化腐朽,必然滋生出劣變的生態因子,流風所及,嚴重敗壞社會政治風氣,破壞正常的經濟社會秩序,即“不僅表現在社會關系存在著極不和諧的緊張關系,而且表現在人與自然的關系存在著巨大的異己性沖突”[17]。正是深知政治生態的存在樣態有清濁之別,深察政治生態的博弈狀態是正邪之較,深透政治生態的效用結果呈優劣之分,習近平多次強調:“政治生態好,人心就順、正氣就足;政治生態不好,就會人心渙散、弊病叢生。”[16]“做好各方面工作,必須有一個良好政治生態。政治生態污濁,從政環境就惡劣;政治生態清明,從政環境就優良。”[18]這充分表明,良好政治生態可以產生全方位的積極影響,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是做好各方面工作的最大政治紅利。

2.“政治生態之于自然生態”具有高度正相關性。

“政治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機制首先是通過政治人而實現的”[19], 政治人處在特定的政治生態之中。利益是政治關系的基礎,是人們政治活動的主旋律,自然也是特定的政治生態關系變化的關鍵動因。當社會政治生活中充盈著民主、法治、公平、正義等價值理念、以追求共同利益和公共產品為最大化的目標指向時,表征著這個社會政治生態清明,政通人和,必然直接或間接地有利于涵養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態。因為自然生態環境的問題表面上看是人與自然的矛盾,而實質上是人與人、人與社會的經濟利益、政治利益和生態利益的矛盾集合體。

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以其特有的“軟環境”統籌協調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的利益關系,這有利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如焦裕祿、楊善洲、董福財等黨的優秀干部,正是在積極營造良好政治生態的背景下,通過保護先進的生產關系和社會關系,促進自然生態系統本身所具有的物質變換能力提高,即帶領百姓植樹從而改變了惡劣的自然生態,促進了生態生產力的發展。再如山西右玉縣委書記們以“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為念持之以恒地綠色接力,更以“久久為功,利在長遠”的政績導向,使如今的右玉擁有了一道鎖定風沙的綠色長城。可謂“政者,正也” (《論語·顏淵》) ,“道洽政治,澤潤生民” (《尚書·畢命》) ,這充分體現了政治生態紅利對一個區域的生態生產力具有巨大而持久的影響力。反之,污濁政治生態則充斥著貪腐、獨斷、失范、奢靡等歪風邪氣,且“惡劣風氣的背后牽扯著復雜的利益,盤根錯節,一些人自覺不自覺地混跡其中,推波助瀾,以致潛規則盛行”[20]。這表明,政治生態污濁助長了一些人瘋狂追逐私利,這勢必會直接或間接施害于自然生態。如歷史上的“蜀山兀,阿房出”,就是一個充斥著奢靡之風的政治生態掠奪和掃蕩自然生態的真實寫照。

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的政治生態總體是健康向上的。但毋庸諱言,由于轉型期社會矛盾復雜、體制機制不健全甚至缺失以及落后陳腐觀念沉滓泛起,在一些領域、地方和部門給滋生劣變生態因子提供了溫床,尤其是當金錢與權力這一孿生污垢污染了政治生態,其流弊不僅直接危及政治穩定、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而且直接或間接地擾亂了自然界物質循環,加劇了人與自然的矛盾。美國前副總統阿爾·戈爾在《瀕臨失衡的地球》一書中曾深刻剖析到:“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也是一個生態學問題。腐敗現象污染了健康可靠的管理模式,污染了民主政府以及我們共同管理環境的能力所依賴的那種管理模式。幾乎在每一個環境遭到破壞的事例中,腐敗現象都確實起到了重要作用,它瓦解了政治體制對環境惡化的初步跡象作出反應的能力。”[21]在我國生態環境惡化的背后,時不時上演著權力尋租的政治丑劇。如江蘇淮安環保系統以張汝華為首的環保局官員,他們掌握著地方的環保大權,利用職務之便,為了收回自己支付的成本甚至加倍地賺回來,不惜犧牲民眾的生態利益,致使污水橫流、濃煙沖天、霧霾鎖城。此類環保系統極為惡劣的腐敗窩案表明,自然生態被嚴重破壞的背后,是環保系統被毀損的政治生態,是環保“群蠹”漠視群眾生命健康,上下勾連、內外勾結、集體權力尋租的瘋狂腐敗行為[22]。這充分表明為官者一旦擁有特定的政治權力,就擁有了支配資源和控制自然的決策權和執行權。這也正好印證了生態文學作家徐剛在《長江傳》中嚴正指出的:“山里的農民告訴我:嚴重的問題是教育干部。官清之日,山綠之時。”[23]

質言之,盡管自然生態系統復雜精微且具有不確定性,盡管經濟粗放型的高速增長加劇了生態惡化,盡管人們說生態危機源于人類的心態危機,但可追溯到更深層的緣由,即正氣不張,歪風邪氣成狂,導致一些領域、地方和部門的整體風貌和從政環境堪憂。政治生態因金錢賄賂而污染、因權力異化而扭曲,自然生態無不受污濁政治生態的干擾、侵蝕。政治生態惡化正是助長腐敗的溫床、加劇自然生態惡化的關鍵變量。美國知名綠黨人士吉爾·斯坦認為,我們沒有別的辦法改善環境和提升健康水準,除非改變我們的經濟模式,但是要做到這一點,就要向權力發起挑戰。如果有人問我,現在開的是什么藥,我只能說是政治藥物,因為不健康的政治是一切疾病的根源,我們必須先治愈它[24]。正是在此意義上,我們認為,美麗中國不是海市蜃樓,而是與整個國家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尤其是黨內政治生態緊密相關的。政治生態之于自然生態以其特有的巨大影響力和滲透力通過生態回路而聯動,且呈現高度正相關,污濁政治生態是導致自然生態惡化的溫床,清明政治生態是培育良好自然生態的沃土。

3.注重凈化政治生態以修復自然生態是習近平生態文明建設思想的成功經驗。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生態文明建設思想指導下,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這源于黨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要內容,生態文明制度建設駛入“快車道”,重塑各級黨政領導干部的政績觀、發展觀,開展一系列根本性、開創性、長遠性工作;也得益于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黨風政風明顯改善,為建設美麗中國吹來朗朗清風;更得益于習近平“對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問題看得很重,黨的十八大以來多次就一些嚴重損害生態環境的事情作出批示,要求嚴肅查處”[4]15。以秦嶺北麓西安段圈地建別墅為例,習近平于2014年5月至2018年7月對此事共作出6次批示,其中第6次批示是:首先從政治紀律查起,徹底查處整而未治、陽奉陰違、禁而不絕的問題[25]。習近平親力親為抓整治,態度鮮明、立場堅定,向全黨全社會釋放了明確而又強烈的政治信號。正是對諸如此類沉疴頑疾的整治,產生了廣泛的社會效應和深遠的政治效應。伴隨秦嶺違建及各地違建拆除的風暴來襲,人們對凈化政治生態之于美化自然生態的深層意義理解得更加明晰、深刻、透徹。

事實上,政治生態,就它自身不是自然環境的生態而言,是自然生態環境改善、修復的政治意義上的生態。自然環境有其變化發展的客觀規律,而新的日益增長的干擾是由人類自身的活躍性引起的,尤其是來自政治因素的干擾。美麗中國建設,還自然以寧靜、和諧、美麗,就不僅僅具有生態學意義,而且具有政治生態學意義。自然生態的山清水秀與政治生態的風清氣正是互為印證的。在此意義上,我們堅信:美麗中國終將成為現實,但最大挑戰是政治事務尤其是政治生態必須合乎自然生態法則。

三、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為美麗中國打造清朗底色

凈化政治生態是美化自然生態的重要政治保障。為了實現政治生態要山清水秀、自然生態也要山清水秀的美麗愿景,我們必須堅持問題導向,堅持以政治建設為統領,以黨的自我革命促進生態革命,發揮制度優勢,提升治理能力,這就必須以“一種生態學意識”加強黨的政治建設,重構適應自然法則的政治環境。

1. 必須嚴肅黨內政治生活,以政治清明守護美麗中國。

“人之偉大在于創造了政治;同時,人之幸福也有賴于政治。”[26]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和最大優勢。唯有開展嚴肅認真的黨內政治生活,才能有效解決黨內政治生活存在的庸俗化、隨意化、平淡化、失之于寬軟等突出問題。為此,必須增強黨內政治生活的政治性,善于從政治站位上審視生態環境問題,對國之大者要心中有數;必須增強黨內政治生活的時代性,善于緊扣損害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體會“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4]12,積極探索新時代生態脫貧、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的新舉措;必須增強黨內政治生活的原則性,全面落實黨內監督責任,壓實生態環境保護第一責任人,善于以民主制度和法治精神劃定并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和資源利用上線,絕對不允許突破三條紅線;必須增強黨內政治生活的戰斗性,善于發揚斗爭精神,發揮政治巡視和環保督察巡視雙利劍作用,對破壞生態環境的惡性事件敢于亮劍、敢于斗爭且善于斗爭,動真碰硬根除頑瘴痼疾,守護綠水青山。

2.必須嚴明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以政治自覺助力美麗中國。

“經國序民,正其制度” (《資治通鑒》) 。建設美麗中國是一場偉大且持久的生態革命,涉及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的變革,實現這樣的根本變革,必須依靠最嚴格的制度和最嚴密的法治。對領導干部而言,必須帶頭遵守生態文明建設的各項法規制度,更要自覺嚴守黨規黨紀。試想,一個擁有9000多萬黨員的大黨,假如缺乏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怎么能維護黨的團結統一,確保中央政令暢通呢?為此,必須維護黨中央權威,深刻認識“問題是靠權威來解決的”[27],“沒有權威,就不可能有任何的一致行動”[28],破壞生態環境的“破窗效應”就會時不時上演;必須維護黨的團結,深刻領悟“黨的團結是黨的生命”[29],“團結出凝聚力,出戰斗力,出新的生產力,也出干部”[30]。我國的獨特國情尤其是生態環境問題的特殊性、復雜性、系統性,迫切要求打出“團結牌”,形成“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整體合力;必須遵循組織程序,深刻體悟“以嚴格的組織程序管理黨員的行為”[31]乃是現代政治的通例,堅決杜絕我行我素的行為,在重大的生態環境問題上必須請示和匯報,不允許超越權限辦事、不能先斬后奏;必須服從組織決定,深刻認識“黨組織的決定就是命令”[32],具有權威性、嚴肅性及公信力,領導干部應自覺承擔生態環境的政治責任,不得跟組織討價還價,推諉扯皮;必須管好親屬和身邊工作人員,深刻體悟“莫用三爺,廢職亡家”的勸誡,嚴防他們擅權干政、謀取私利和非法利益。

3.必須發展積極健康的黨內政治文化,以政治自信滋養美麗中國。

“文化是一群人共同遵守的非正式準則的集合。”[33]黨內政治文化就是“黨性”,就是政黨獨特的精氣神。習近平指出:“黨內政治生活、政治生態、政治文化是相輔相成的,政治文化是政治生活的靈魂,對政治生態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34]181? 對此,必須倡導和弘揚忠誠老實、光明坦蕩、公道正派、實事求是、艱苦奮斗、清正廉潔的價值觀;必須倡導規規矩矩的上下關系、清清爽爽的同志關系,親清的政商關系;必須旗幟鮮明抵制和反對關系學、厚黑學、官場術、潛規則等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深深嵌入追求“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4]4的政治信念,不斷培厚良好政治生態土壤,以優良的政治沃土“參贊天地之化育”。

4.必須突出選人用人的政治標準,以政治真誠呵護美麗中國。選人用人是政治生態的風向標。病態的政治環境不可能有健康的經濟、平衡的生態,更不可能讓德才兼備者勝出。用人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現象對政治生活危害最大,端正用人導向是嚴肅黨內政治生活的治本之策。為此,必須堅持黨管干部原則,以正確的用人導向為美麗中國做好組織保證。習近平指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時間緊、任務重、難度大,是一場大仗、硬仗、苦仗,必須加強黨的領導。”[5]“實踐證明,生態環境保護能否落到實處,關鍵在領導干部。”[4]110還必須貫徹新時代好干部標準,以忠誠干凈擔當為美麗中國盡責盡力。恩格斯在《給〈薩克斯工人報〉編輯部的答復》一文中指出:“在我們黨內,……要擔任領導職務還需要熟悉黨的斗爭條件,掌握這種斗爭的方式,具備久經考驗的耿耿忠心和堅強性格……”[35]列寧在《決不要撒謊!我們的力量在于說真話!》一文中疾呼:“我們應當說真話,因為這是我們的力量所在,而群眾、人民、大眾將在事實上即在斗爭后作出究竟有沒有力量的解答。”[36]2020年4月20日,習近平在陜西考察提出的“秦嶺之誡”表明,修復大美秦嶺,不僅需要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和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更需要一支聽黨指揮、忠誠干凈擔當的干部隊伍,當好秦嶺生態衛士。

5.必須永葆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以政治清廉涵養美麗中國。公道正派才能出清風正氣,廉潔自律才能塑良好形象。反對腐敗、建設廉潔政治,保持黨的肌體健康,是我們黨一貫堅持的鮮明政治立場。習近平指出:“反腐敗斗爭有利于凈化政治生態,也有利于凈化經濟生態,有利于理順市場秩序、還市場以本來的面目,把被扭曲了的東西扭回來。”[34]265他還強調全面從嚴治黨首先要從政治上看,不能只講腐敗問題、不講政治問題。就實質而言,腐敗問題就是政治問題、政治生態問題。建設美麗中國,要鏟除腐敗這個最致命的“污染源”,必須扎緊扎實制度的籠子,杜絕“權力的任性”;必須以清正干部、清廉政府、清明政治實現人與人、人與社會和諧相處,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必須從中華民族歷史發展的高度來看待這個問題,為子孫后代留下美麗家園,讓歷史的春秋之筆為當代中國人留下正能量的記錄”[37]。

正如學者王四達所言,中國危機四伏的自然生態只是表層現象,它是社會生態亂象叢生現象的直接反映,而社會生態的亂象叢生又與政治生態弊端重重密切相關,這是生態危機的深層根源。合理的社會制度能產生一種健康的社會心態,制度與心態既可良性互動,亦可惡性互動,治好政治生態,自然生態危機才能根治[38]。正是在此意義上,我們將自然生態環境問題納入政治生態的深層視角分析,期待以政治清明促生態文明,風清氣正守護山清水秀。

注釋:

①參見美國前副總統阿爾·戈爾為蕾切爾·卡森《寂靜的春天》(上海譯文出版社,2015)一書序言。

參考文獻:

[1] 蔡華杰.政治生態學:政治分析新框架 [N].中國社會科學報, 2018-09-26(A01).

[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 397.

[3]丹尼爾·A.科爾曼. 生態政治:建設一個綠色社會[M].上海譯文出版社,2006 ∶ 扉頁.

[4]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論述摘編[G].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

[5]習近平.推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J].當代黨員,2019(4) ∶ 6-9.

[6]習近平.在第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 19.

[7]習近平.增強推進黨的政治建設的自覺性和堅定性[J].當代黨員,2019(15) ∶ 1.

[8]加布里埃爾·A.阿爾蒙德,等.比較政治學——體系、過程和政策[M].曹沛霖,等譯.北京:東方出版社,2007 ∶ 4.

[9]胡巍.秦嶺保衛戰:一場生態保護與權力任性的大對決[J].中國經濟周刊,2018(45) ∶ 14-15.

[10]陳金來.凈化政治生態 美化自然生態[N].中國紀檢監察報, 2017-12-22(01).

[11]何詠坤.聚焦自然生態背后政治生態問題[N].中國紀檢監察報, 2019-07-29(03).

[12]劉燕娟.政治生態自然生態“雙修復”[N].湖南日報, 2019-10-29(03).

[13]陳曉燕,等.資源型地區的政治生態與權力結構[J].甘肅社會科學,2019(2) ∶ 222.

[14]任劍濤.政治生態的中國現狀與結構優化[J].理論與改革,2018(2) ∶ 39.

[15]包心鑒.論優化黨內政治生態[N].光明日報, 2015-05-13(A01).

[16]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重要論述摘錄[J].中國紀檢監察,2018(8) ∶ 4.

[17] 夏甄陶.人:關系 活動 發展[J].新華文摘,1998(1) ∶ 32 .

[18]習近平.教育領導干部立正身拒腐蝕[N].新京報, 2015-03-10(A05).

[19]桑玉成.政治發展中的政治生態問題 [J].學術月刊,2012(8) ∶ 10.

[20]李庚香.治理潛規則 營造良好政治生態[J].領導科學,2014(12)(下) ∶ 4.

[21]阿爾·戈爾.瀕臨失衡的地球[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2 ∶ 214-215.

[22]王連權.自然環境和政治生態的雙重污染[N].中國紀檢監察報, 2015-04-22(A03).

[23] 徐剛.長江傳[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0 ∶ 538 .

[24]夏美武.當代中國政治生態建設研究[D].蘇州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4 ∶ 186.

[25]周建華.習近平總書記對秦嶺違建別墅事件部分批示[N].長江日報,2019-01-10(19).

[26]林尚立.有效政治與大國成長[J].公共行政評論,2008(1) ∶ 38.

[27]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 225.

[28]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 372.

[29]中共沈陽市委宣傳部.黨的團結的利益高于一切[M].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55 ∶ 1.

[30]習近平.之江新語[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 21.

[31]本報評論員.遵循程序杜絕我行我素[N].人民日報, 2015-01-23(05).

[32]楊麗萍.服從組織分配是黨員的義務[N].深圳特區報, 2019-06-24(A03).

[33]蘇珊·羅絲-阿克曼.腐敗與政府:根源、后果與改革[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8 ∶ 244.

[34]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M].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17.

[35]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 397.

[36] 列寧全集(第1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7 ∶ 333 .

[37]陳二厚,等.為了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習近平總書記關心生態文明建設紀實(二)[N].人民日報, 2015-03-10(01).

[38]王四達.治好政治生態,自然生態危機才能根治[J].綠葉,2010(30) ∶? 62.

【責任編輯:張曉妍】

猜你喜歡
美麗中國
主流報紙的科技傳播品質應當保證
科技傳播(2016年22期)2017-03-01 13:21:45
中西方生態問題對比視角下的美麗中國建設
范疇越級翻譯策略在紀錄片字幕翻譯中的應用
美麗鄉村建設中的農村經濟“新形態”研究
人民論壇(2016年14期)2016-06-21 10:36:12
美麗中國:中國夢的鄉土美學維度
超主位的標記性研究
“美麗中國”不再遙遠
民生周刊(2016年3期)2016-03-11 17:26:5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h在线观看网站站| 91在线无码精品秘九色APP | 激情无码视频在线看| 不卡无码h在线观看| 日韩A级毛片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国产小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va欧美va国产综合下载| 午夜国产精品视频黄|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乱码| 国产a v无码专区亚洲av| 日韩无码视频播放| 91久久精品日日躁夜夜躁欧美| 欧美中文字幕在线二区| 国产精品伦视频观看免费|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妇女| 黄色网址手机国内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av无码综合原创国产| www.99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91精品情国产情侣高潮对白蜜| 国产99热| 鲁鲁鲁爽爽爽在线视频观看| 久久婷婷色综合老司机| 日韩在线播放欧美字幕| 激情视频综合网|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99| 永久免费无码成人网站| 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 亚洲人成影视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不卡中文字幕|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综合影院| 黑人巨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区| 午夜久久影院| 国产人成网线在线播放va| 婷婷综合亚洲| 亚洲AV无码一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青青久视频| 久久91精品牛牛| 国产日韩欧美中文| 国产一级精品毛片基地| 亚州AV秘 一区二区三区| 伊人久久婷婷| 国产精品性| 在线va视频| 精品视频福利| 香蕉久人久人青草青草| 最新日韩AV网址在线观看| 亚洲成aⅴ人片在线影院八| 依依成人精品无v国产| 精品99在线观看| 亚瑟天堂久久一区二区影院| 国模沟沟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永久免费A∨一级在线播放| 亚洲无码91视频| 97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呦| 国产原创演绎剧情有字幕的|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自慰喷水| 原味小视频在线www国产| 久草视频中文| 国产精品网曝门免费视频| 2024av在线无码中文最新| 国产哺乳奶水91在线播放| 亚洲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国产主播| 国产精品女熟高潮视频| 福利视频一区| 欧美日韩在线第一页| 狠狠五月天中文字幕| 在线免费亚洲无码视频| 国产二级毛片| 在线国产欧美| 免费国产黄线在线观看|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精品蕉| 白丝美女办公室高潮喷水视频| 日韩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亚洲天堂伊人| 97se综合| 国产成人无码久久久久毛片| 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幕 | 性色生活片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精品视频在线| 丰满的熟女一区二区三区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