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萍
摘 要: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人民的經濟水平在近幾十年內得到了極大的提升,除了解決溫飽問題以外,人們對于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在日益提升。而旅游業正是在這樣繁榮的市場經濟之下得到了蓬勃的發展。我國具有九百六十萬幅員遼闊的國土面積,具有多樣性的氣候類型和地形地貌,旅游資源十分豐富。因此,隨著旅游業的發展,對于旅游的職能也在越發增多。本文主要針對文化旅游與康養旅游產業相融合展開具體分析。
關鍵詞:旅游產業;文化旅游;康養旅游;產業融合;有效策略
引言
我國國土面積遼闊,具有豐富的旅游資源。而隨著經濟的發展,旅游產業也在近數十年內得到了有效的開發和發展。而旅游業的產業結構也在發展過程中不斷得到創新和完善,使得旅游業的職能越發增多。比如以文化為主題的旅游和以康復療養為目的的旅游,在改善人民文化素質水平和身體健康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1文化旅游與康養旅游的重要價值
文化旅游與康養旅游作為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發展新時期的一種特色產物,是我國現代化旅游經濟產業的創新型產品。隨著時代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文化旅游與康養旅游在社會主義現代化經濟建設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1.1文化旅游的價值體現
首先,文化旅游滿足了國家對于提升全國人民文化水平和基本素質的需求。通過以文化為主題的旅游的開展,人們在參與旅游的過程中,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無論是文化,還是是自然類的知識,都能夠通過在旅游的過程中實現文化知識水平的積累和提升,從宏觀的角度實現文化知識的普及。
其次,帶動地方經濟發展。以文化為主題開展的旅游業,對于帶動我國經濟較為落后地區的經濟發展體現出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比如,在河池的金城江區、東蘭縣等貧困山區,具有豐富的文化旅游資源。充分利用這些資源打造紅色旅游產業鏈,可以從整體上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同時也能使紅色思想在群眾中得到廣泛的宣傳。
最后,對于學生來說文化旅游可以將所學知識具體化,實現新課程標準的教學要求。俗話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在校學生通過書本對地理、歷史、文化進行了解的方式屬于一種抽象的方式,而通過文化旅游為主題的方式可以將抽象的文化知識內容以具象化的方式體現出來,從而幫助學生直觀地形成對知識的理解。如參觀韋拔群故居等革命遺址,可以使學生感受到中國共產黨前輩為了新中國所做出的犧牲和生活條件的艱苦,從而加深對黨的認識和熱愛。通過對河池地區的旅游,可以從實踐的角度感受到河池地區紅水河一帶的美麗風景以及廣西古龍河—白龍洞風景名勝區的旖旎風光。這種將知識融入實踐之中的方式是我國現代化教學工作中的具體要求。
1.2康養旅游的重要價值
康養旅游主要是以康復和療養為目的。因此,從職能上來說主要是為了幫助人們恢復健康,調養身體為目的。因此,康養旅游在我國現代化經濟建設中主要具有以下重要價值:
首先,提升人民健康水平。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和騰飛,離不開我國勤勞的勞動人民。而人民在艱苦奮斗的過程中,身體和精神都會產生一定的壓力,導致亞健康狀況的出現。康養旅游正是能夠緩解這種問題的有效方式[1]。通過美好的自然環境,使人們的身體和精神得到充分的放松,再投入到工作中時也能體現出更好的精神狀態。
然后,對于病人的康復也能起到幫助作用。對于大病初愈的病人,選擇山清水秀或者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環境進行康養旅游,可以有效驅散病人心中因為病痛導致的陰霾,加上良好的自然環境,可以實現加速病人康復的進程。
2文化與康養旅游產業融合的意義
2.1康養旅游可以拓展文化旅游的市場空間
近些年來我國老齡化問題越發明顯,加之城市經濟發展的同時帶來的霧霾以及諸多慢性疾病的產生,導致我國對于康養旅游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因此,康養旅游成為我國旅游產業發展的一塊黃金領域。將文化旅游融入到康養旅游之中,可以有效帶動文化旅游的發展,同時也能實現對康養休閑旅游品質的提升[2]。比如,我國許多少數民族地區地處深山之中,雖具有十分獨特的文化旅游資源,但是由于地理位置因素導致前來體驗文化旅游的游客并不是十分多。但是這一地區具有十分優美的自然環境,因而康養旅游成為許多游客前來的選擇。
2.2文化旅游可以促進和提升康養旅游產業的發展
隨著我國近些年旅游產業的不斷發展,文化旅游在旅游業中作為一支新興力量得到大力發展。以“文旅+”為發展模式的旅游業成為我國現代化旅游業產業結構調整的一種創新模式,因此通過文旅+康養的模式可以有效通過文化旅游實現康養旅游的產業升級和發展[3]。隨著我國社會老齡化現象的出現,越來越多的老年游客對于休閑健康養生旅游的需求越發強烈,因而國內許多地區都出現了以養生加文化主題為主的“健康小鎮”、“健康綜合生態區”等文旅與康養旅游綜合體的打造,以滿足旅游業市場的需求。
2.3實現國民素質和身體健康的同步提升
隨著二者融合發展的過程,二者從的職能也得到了有效的融合和體現。人們在旅游的過程中,不但能夠享受到美好的自然景觀,在寄情山水的同時,還能體驗到與自然環境相結合的文化主題,極大地提高了游客的旅游體驗感,豐富了游客旅游的收獲,從身體和心靈兩方面為游客打造健康的生態旅游目標。
3文化與康養旅游產業融合的有效策略
3.1加強二者在旅游產業中的內在聯系
文化與康養旅游雖然是不同職能的旅游產業,但是實際上二者的內在具有極強的聯系。只有認識到二者的內在聯系,才能做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使文化與康養旅游的融合實現最大程度的合理發展[4]。二者的本質屬性都是旅游,那么旅游的根本目的就是為游客帶來輕松愉快的旅游體驗,因此,在旅游景區的打造過程中,可以結合自然環境以與之相符的文化產業融入其中,使游客在游覽過程中可以“融情于景”。
3.2從政策上對文化與康養旅游提出融合的指導
我國作為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國家,政府的宏觀調控作用在市場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始終是占據主導作用。因此,要實現文化與康養旅游產業結構的融合,政府可以從政策層面上給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從政策導向上鼓勵文化與康養旅游產業實現融合式同步發展,使這種發展模式成為現代旅游業的主要模式。同時,給予一定政策性的支持,如加大融合產業的旅游景區在建筑、道路修筑、市場宣傳方面的財政支持,從國家的角度強調文化對于國民的重要性等。
3.3突出文化主題在旅游中的作用
在文化與康養旅游產業融合的發展模式中,突出旅游中的文化主題,方能使二者做到均衡發展。同時,開發能夠體現文化主題的文創產品,以提升文創旅游在康養旅游中的文化價值和意義,將文化旅游這種無形資產以實體化的形式表現出來,以強化文化旅游的影響力。
4結束語
文化旅游與康養旅游作為旅游產業中兩種模式,獨立發展不但不能完全符合游客的需求,而且發展速度和規模也受到限制。因此,將二者相互融合進行發展,不但能夠完善旅游的職能,同時也能將優勢資源集合到一起,以提升旅游業產業結構的合理化調整,促進我國旅游業的高效發展。
參考文獻:
[1]劉詩意. 文化與康養旅游產業融合淺析[J]. 當代旅游, 2018(9).
[2]陳城. 擴大對外開放背景下康養旅游產業的融合模式研究[D]. 四川外國語大學, 2019.
[3]郝一川. 文旅融合背景下康養產業發展對策[J]. 當代旅游, 2020, v.18(30):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