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品一 陸文玥
(大連外國語大學,遼寧大連 116044)
愛爾蘭是西歐發達國家,歷史悠久文化底蘊豐富。除了本民族語言蓋爾語之外,愛爾蘭是歐洲除英國外唯一使用英語的國家,因此政府十分重視英語教學,促使了其教育的國際化。愛爾蘭具有完備的教育體系,完善的教學設施,其國內名校眾多,如圣三一學院、都柏林理工大學等等,一些學科如工程、醫學等的教學水平甚至超越了歐美同類學校,愛爾蘭的計算機教育水平在國際名列前茅。
愛爾蘭職業教育體系示意圖1 所示。

圖1 愛爾蘭職業教育體系示意圖
20 世紀60 年代,愛爾蘭政府為求經濟發展,對其國內教育做出了諸多改革,歷經幾十年的發展,愛爾蘭逐步形成了完善的現代教育體制。愛爾蘭的現代教育體制主要分為三個階段:初等教育階段(Prime Education)、中等教育階段(Secondary Education)以及高等教育階段[1]。學生在完成中等教育階段的課程后通常面臨兩個選擇:第一,進入傳統大學繼續完成高等教育課程,畢業時可獲得LCP(Leaving Certificate Programme)證書;第二,進入理工學院,也就是為社會培養實用型專業技術人才的全日制職業技術學校,學習VPT-1 以及VPT-2 課程。選擇VPT-1 的學生需學習兩年LCP 以及其他教育模塊共同組成的培訓項目,畢業時獲得職業性畢業證書(Leaving Certificate Vocational Programme),如學生不選擇接受其中的LCP 則在畢業時獲得應用性畢業證書(Leaving Certificate Applied Programme)[2-3]。
根據愛爾蘭政府官網的數據圖2 所示,從2000—2018 年,越來越多的愛爾蘭學生選擇在完成中等教育階段后進入全日制職業技術學校學習,可見職業技術教育的前景越來越好,在人們心中的地位也逐漸提升。

圖2 2000—2018 年按課程劃分高級課程注冊人數
VPT-2 是由培訓與就業局管理的歷時兩年的職業培訓項目,學生們需學習成人職業資格證書課程(Post-leaving certificate course),選擇此項目的學生通常已經完成高等教育,其培訓目的是促使學員更加適應職位所需的專業技能,學員們在學習職業技術技能的同時也參與到社會實踐中,因此,每周可以獲得一定的薪水報酬,這種模式也是當下我國廣泛借鑒的學徒制職業技能培訓模式。作為補充,愛爾蘭政府還推出了適合早期畢業生,即對于完成中等教育前輟學學生以及無正式資格學生的以職業為導向的計劃:青年項目(Youthreach)。參與者可以獲得長達兩年的企業安置,并且每周可以獲取津貼。在完備的教育系統的引導下,愛爾蘭職業教育蓬勃發展,為社會各行各業輸送了大量專業人才,促進了國家各個方面的迅速發展。
愛爾蘭職業教育各級各類分工明確,對于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規劃清晰。完善體系引導下有利于滿足學生各不相同的求職需求。同時,政府在教育方面大量投資使得承擔專業技術教育職能的理工學院在軟件和硬件上都滿足教學所需,這為學生提供了一個真實的模擬工作場景,也為學生畢業后走向社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愛爾蘭學生在中等教育階段就開始對自身未來的職業生涯做出了基本的規劃,高中一年級的學生面臨兩種選擇:第一是學生可以選擇在單位實習一年后,根據自身和建議來選擇未來學習的方向和等級;第二是直接參與工作,可以一邊工作一邊接受高等教育。這種教育模式擴大了學生選擇的自由度,從而使學生可以更好地認識自己,并且根據自身的特點和興趣選擇未來的道路,這不僅僅有利于學生的個人發展,也符合社會發展規律,保障了各行各業人才的充足[4]。
在愛爾蘭職業教育體系中,超過80%的教師具有企業背景,因此學生能夠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提前了解未來職場上可能會面臨的問題,從而更有針對性地學習。另外,愛爾蘭職業教育同普通高等教育一樣規范和完善,政府部門對職業教育機構監管力度強,職業技術學校與社會連接緊密,這些完備的保障使得接受職業教育的畢業生們盡早適應了社會環境,縮短了校企銜接的時間。
我國在1980 年代開始興辦短期職業大學以來,高等職業教育步入現代已有40 年時間,在此期間,中國的高職教育成果豐碩,但也引發了一系列的問題[5]。
各地方高職學校能獲得的發展資源分配不均,較為發達地區的高職學校能夠獲得省級和國家級項目的機會遠高于偏遠地區的學校,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高職教育的兩極分化,阻礙了高職教育的進一步發展。其次,由于一所學校的項目多少成為評級指標,因此很多高職學校受制于項目,甚至影響了辦學,從而導致了一系列問題。
不同于高中教育,我國很多高職學校生源復雜,綜合素質低,因此很多學校為提高教學的紀律性,對學生管理較嚴苛,缺乏人文關懷。而高職學生很多正處在青春期、叛逆期的階段,過于苛刻的管理模式也進一步增加了學生的叛逆性,使得學生更難被管教。
近年來,我國職業教育引入了一批新興的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模式,對促進教育的長足發展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但是,許多新引進的教育方法尚未經過充分的論證和實踐就被草率地引入教學當中,這導致了課堂教學對于形式的注重超越了內容,從而將教師教學引入誤區,同時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和吸收。
職業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補充,應當擔負起為專業職業技能崗位培養人才的責任。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我國職業教育不應當僅僅獨立于某一發展階段,而應當貫穿于一個人發展的始終,滿足各個年齡段的人求職的需求,著眼于各類群體的職業技能教育與培訓,不斷適應當今社會的基本需求[6]。
對比愛爾蘭職業教育精細的層級制度,我國在職業教育分類設置上略顯不足。因此,為改善這一現狀,政府應當結合地區發展程度,發展特點對職業教育的種類、數量、結構、做不同程度的細分,使之更適應當地特色,更有利于學生的職業發展。
為促使職業技能教育發展,職業技能教育學校需要進一步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不斷提升教學水平,注重與相關企業接軌,促使實踐與技能相結合。另外,還需政府加大對各類職業技能學校的財政投入,提升其軟硬件水平。
愛爾蘭職業技能教育通過一系列改革和創新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我國需要汲取其先進經驗,結合本國國情,不斷發展完善,推進職業技能教育普適化,提升大眾受教育水平,為社會各行各業輸送更多專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