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永
巴南區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7月21日在企業家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按照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更好服務市場主體的實施意見》要求,及時建立工作臺賬,逐項細化落實措施,圍繞服務市場主體,對標國際先進水平,采用“加減乘除”工作法,為市場主體投資興業、生產經營提供更好的營商環境。今年1至7月,全區新增市場主體11927戶,增長26.09%。
服務做“加法”,提升市場主體滿意度
一是包點聯片當好“服務員”。組建由區委書記、區長以及全體區領導任組長,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企業一線服務隊34個,實行包企到人責任制,逐一入企問需解難。
二是全程幫辦當好“店小二”。組建巡回審批隊,市場監管、稅務、住建、規資等涉企事項較多的13個部門下沉園區、企業、村居審批5890件次。組建大學生志愿者代辦隊,在各級服務大廳提供表單填寫、電腦錄入、證照打印等“一對一”全程代辦服務。組建重點項目幫辦隊,從招商環節提前介入。
三是政郵合作當好“減負員”。巴南區于2019年在全國率先采取“政務+郵政”合作方式,在全區郵政網點設立351個政務服務廳(點),財政劃撥160萬元專項資金用于為全區各級政務服務大廳免費郵寄市場主體的審批件,實現了市場主體無論在區級政務服務中心窗口辦件、鎮街公共服務中心窗口辦件、村居便民服務中心窗口辦件,還是家里網上辦件,均由郵政免費寄送辦件人。
程序做“減法”,增強市場主體獲得感
一是加大“五減”力度。持續加大減事項、減材料、減環節、減時間、減跑動力度。
二是大力推進“一窗綜辦”。運用區塊鏈技術,通過互聯網平臺,開發“一窗通辦”信息共享系統,將除稅務、市場監管、建設領域以外的26個政務服務部門的1200個事項、85個窗口整合為13個“綜合窗口”,實行“前臺綜合受理、后臺分類審批、統一窗口出件”,減少窗口84.7%,提高了審批效率。
三是推進“一件事一次辦”。推出“我要開飯店(公司)、我要開理發店(公司)”等107項“一件事一次辦”高頻事項,優化辦理流程、開發信息通道、設置辦理窗口,設置專門取號類別。
稅費做“乘法”,幫助市場主體減負擔
一是降低融資成本。出臺《巴南區關于進一步加強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做好實體經濟金融服務的實施方案》,建立強化資金支持等6個方面23項具體措施。
二是提供貸款幫助。制訂了《巴南區“工易貸”貸款業務操作方案》,設立1000萬元企業貸款風險補償金,為急需融資貸款的工業企業提供融資支持。通過延期、展貸、續貸、降息等方式,幫助77家中小企業獲得貸款2.12億元,4家企業通過轉貸,應急周轉金平臺獲得8筆貸款1.13億元。
三是降低經營成本。制訂承租直管公房非住宅中小微企業租金減免方案。
監管做“除法”,促使營商環境法治化
一是全面開展“四項清理一規范”行動。在全區持續開展“規范土地征收出讓、稅收規費征管、招商優惠政策、重大工程領域(招投標)程序、全面清理閑置土地盤活土地資源”專項行動,糾正拿地企業“圈而不建”、“囤而不動”、“爛而不退”和“假項目、假開工、假投入”等浪費土地資源、擾亂土地市場,從而影響地方經濟發展的行為。
二是全面開展“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將全區30個部門650余項檢查事項納入“雙隨機、一公開”清單。600余名執法人員納入隨機執法人員名錄庫,18000項監管對象納入隨機檢查名錄庫,實現部門、事項、領域隨機抽查100%。
三是多管齊下抓實“好差評”制度。運用電子設備開展現場評價、網上評價;聘請20名紀檢監察、人大、政協等單位的退休人員、企業代表和村居代表,組成營商環境社會監督員隊伍,對區政務服務大廳、5個分中心、22個鎮街和300個村居服務中心開展暗訪監督;組建由10名政務服務管理辦公室和行政服務中心領導及科室負責人構成的大廳巡查隊,每天在大廳實地巡回督查,抓實各級服務大廳“好差評”工作。今年以來,市場主體非常滿意率提高44.5%,有效促使大廳工作人員改進了服務態度、提高了服務水平。
(作者系巴南區政務服務管理辦公室黨組書記、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