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華
治國安邦重在基層。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要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構建這一新格局,其核心是共建共治共享,根本是精準精細,路徑之一是加強網格化服務管理。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對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提出了嚴峻考驗,它是對基層網格化服務管理實戰能力的一次大考,也對加強基層社會治理網格化體系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
做實工作抓手,防止“有網無格”
網格化服務管理是對城市社會治理資源的有效整合,是將管理寓于服務的流程再造。一些地方從形式上確定人、劃分格、形成網,沒有針對不同的“格”明確重點工作任務,設計相應工作抓手,這樣的“格”就只是記載了若干住戶信息的“樓盤表”,本質上是“有網無格”。重慶市公租房小區針對服務管理需要,建立“一網五格”體系,將獨居老人、失業人員、生活困難家庭、隱形留守兒童以及精神障礙患者、社區矯正人員等重點關注人群“格”入“網”中,進行精準幫扶,兜住最困難群體生活的底,兜住社會穩定最基本的底。在這次疫情防控中,又以樓棟為網格進行聯防聯控,更加精準有效地做到了入戶排查、出入管理、聚集管控和隔離服務,筑起了防控的“銅墻鐵壁”。
做實工作機制,防止“有格無網”
網格化的目的是以單元為基礎,實行區域內的資源、信息、力量和工作統籌,而科學統籌的關鍵是機制建設。目前,一些地方的網格資源共享程度不高,各類主體“單打獨斗”,多頭走家入戶、采集信息、開展幫扶,管理碎片化。要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通過社區黨建聯席會議等方式“扎樁結網”,有機聯結社區治理、物業服務、房屋管理和業主委員會、社區組織等機構,合理統籌分配任務和力量,實現需求在網格發現、資源在網格整合、問題在網格解決。要建立網格信息化平臺共建共治共享機制,將社會綜治、公安、房管、物業、衛生等各塊數據整合,從信息采集、數據挖掘、實時比對、平臺維護等方面形成聯動機制,為城市“全周期管理”提供有力的信息系統支撐。
做實工作力量,防止“有網無人”
網格化服務管理不能唱“空城計”。有的地方按照300—500戶劃分網格,配備了1名專職網格員或幾名兼職網格員,但只見“照片上墻”,不聞“真人露臉”。這次疫情防控,戰斗力量從配備的網格員擴大到鎮街干部、業委會成員、物業人員、社區人員、志愿者等群體。要堅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將在網格內開展工作的各家力量統籌,將黨員、志愿者和住戶力量統籌,將轄區內的各個機構組織的力量統籌,編成若干小組,專業項目專業人員干,一般項目整合力量干,建立專兼職相結合的網格員隊伍,切實織牢“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網格化體系。
做實工作內容,防止“有網無活”
社會治理的重心要向基層下移,但重心下移不是簡單地將社區工作切塊到各個網格,而是要將重點服務精準入網。要讓網格的工作內容更具針對性、實效性和能動性,統籌好線上線下兩個網格陣地。重慶市公租房小區通過實施“就業創業促進計劃”,幫助8萬余名群眾在“家門口”圓夢;實施“幸福來敲門”項目,為6000余戶獨居老人解決生活照料、應急救助、心理撫慰、健康保健等問題;實施“四點半課堂”,為放學后無人照料的兒童免費提供課業輔導和興趣培養;實施對重點人員專人聯系機制,落實精準化、個性化、常態化服務管理,確保了小區平安穩定。
(作者系重慶市公共租賃房管理局黨組成員、副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