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強

辰辰身高超過一米六,大大的眼睛,臉胖嘟嘟的。他的父母都在菜市場賣肉,每天早出晚歸,主要靠爺爺奶奶照顧著他的生活。從小到大,他在家就像是小皇帝,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時間一長,辰辰變得我行我素。
一天,衛生委員跑來告訴我,辰辰沒掃完地就回家了。聽到這樣的事,我很奇怪,心想:辰辰雖然調皮,但老師布置的任務他還是會完成的。這次他怎么了?帶著疑惑,我來到教室,原來,辰辰只打掃了他所在小組的地面,前面講臺沒有打掃。按照值日要求,打掃衛生的同學不僅要把自己小組的地面打掃干凈,還要打掃前面的講臺。
看到辰辰今天的表現,想到平時他的父母也反映辰辰在家對爺爺奶奶不是很尊重,不聽家長的話,也從不做家務。這些壞習慣對學生進入社會后的發展尤為不利。怎樣讓他認識到這些壞習慣帶來的不良后果,并能主動改掉這些壞習慣?我認為,重要的是教會學生認識“真”“善”“美”,讓他們學會做人做事。
我一直在尋找合適的教育契機。正好,學校正在大力推行傳統文化特色教育。于是,我決定利用班會的時間,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載體,對學生進行教育。這節班會課以“汲傳統文化之精髓,學會做人做事”為主題。在我的引導下,同學們分享了很多傳統文化中的經典語句和故事,如“宰相肚里能撐船”“以真誠之心,行信義之事”“弟子規,規弟子,先做人,后成人”“中華美德行于世,仁義禮信記心中”“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等。
我特意讓辰辰分享他搜集的有關傳統文化的資料。辰辰分享了關于“六尺巷”的故事。講完以后,我問他:“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呢?”他想了想說:“大學士就是了不起,做事不斤斤計較,我們要互相禮讓,鄰居之間要團結。”我又問辰辰:“上次打掃衛生,你沒掃完就回家了,其他同學留下來幫你打掃講臺,你那樣做對嗎?”辰辰搖搖頭說:“不對。以后我要熱愛勞動,多掃一點地也沒什么的。”他想了想,又說:“我還要幫他們倒垃圾,要團結同學,等大家把衛生打掃完了,一起回家。”辰辰說完,同學們都為他鼓掌。辰辰害羞地坐回了座位上。
我補充說:“我們不僅在學校里要和同學共同勞動,在家也要尊敬家長,孝敬父母,熱愛勞動,做力所能及的家務。”辰辰看著我,堅定地點點頭。我笑著對他豎起了大拇指,教室里再次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這次班會課后,同學們對傳統文化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在這之后,我時不時地會聽到有學生說“誠是心也,信是本也”這樣經典的句子,班級少了一些矛盾,多了一些歡笑,變得更加團結、融洽了。
(作者單位:湖北省谷城縣城關鎮過山中心小學)
責任編輯? 陳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