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征
小學生應該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懂得基本的道德規范,同時有較高的審美能力。剪紙是我國的傳統文化,學生在學習剪紙的同時,還可以體會中華傳統美德的精髓,從而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因此,美術教師應該將剪紙課與德育相互融合。
剪紙教學的德育作用
小學美術剪紙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剪紙的過程中感受中華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德,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觀察能力。
剪紙教學中蘊含著傳統美德。剪紙藝術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也蘊含著中華傳統文化,學生可以在剪紙中體會中華傳統美德,養成良好的道德修養。
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審美是每個人都應該具備的能力。世界上的美無處不在,只是缺少一雙發現美的眼睛,所以,培養小學生的審美能力尤其重要,要讓學生學會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每一份剪紙中都有其獨特的圖形和意義,學生可以從中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在讓學生欣賞剪紙藝術品時,可以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讓學生學會觀察生活,觀察世間萬物。
剪紙教學滲透德育的措施
教師在教授剪紙技能的同時,也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做一個有道德修養的人。
1. 從審美入手,讓學生欣賞美。
小學生具有審美能力,可以發現生活中的美,然后再去創造美。在發現、欣賞、創造美的同時,培養學生的道德修養。比如,教師在講授認識顏色時,可以帶學生到生活中,觀察萬物,去尋找不一樣的顏色,觀察、體會每一種顏色的美,逐漸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2. 從過程入手,讓學生更專注。
剪紙需要耐心,需要專注。剪紙不是看一看就可以學會的,需要不斷動手練習,對學生的耐心是極大考驗,同時,剪紙是細工活,勝在細節,所以,必須非常專注,稍有不慎便會前功盡棄。在練習時,學生可能會失去耐心,此時,教師要智慧引導,告訴學生要很有耐心地完成這些剪紙作品。經過一段時間學習,學生在做其他事時也會變得專注認真。
3. 從觀察入手,促進學生全面成長。
剪紙作品中包含著很多有趣的圖形,所以在欣賞這些剪紙作品時,可以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讓學生養成仔細觀察的習慣。讓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學會保護剪紙作品,培養學生保護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意識。
(本文系湖北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基于五行教育理念下小學德育模式的實踐研究》成果,課題批準號2016JB367)
(作者單位:湖北省武漢市光谷第五小學)
責任編輯? 何欣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