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瑋
你相信一個在大人面前懂事乖巧、品學兼優的孩子會成為連環殺人案的幕后推手嗎?最近熱播的網劇《隱秘的角落》引發了熱議,劇中的主人公朱朝陽的經歷令人唏噓。他,就是一個典型的“小大人”。面對這樣的孩子,我們該怎樣和他好好溝通呢?
“小大人”們不是成熟,而是病態
心理學中有“小大人癥候群”,劇中的主人公朱朝陽的表現就是典型。這類孩子由于種種原因,童年時得不到足夠的關懷,被迫變成一個懂事、體諒他人的人。他們不再展現自己的真實情緒,逐漸成為一個照顧者。所謂的懂事不過是把自己的內心封閉起來,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成熟。一向隱忍懂得退讓的朱朝陽為何會逐漸“黑化”呢?“小大人”們普遍存在溝通問題,是他們長期適應并擅長隱藏自己的情緒,拒絕與外界進行心與心的溝通。他們害怕自己受到傷害,學會包裹自己,偽裝自己。他們會因環境的變化強化內心的隱忍,一旦長期壓抑的情緒得不到排解,他們會逐漸“黑化”。朱朝陽在學校成績優異卻沒有朋友,在家庭生活中拒絕和自己的父母溝通,形成了自我封閉的性格,逐漸將自己關閉在隱秘的角落。在那個角落里,隱藏著他的期許、孤獨、喜悅、憤怒等情緒,終究有一天會爆發。
單親孩子的溝通障礙普遍存在
溝通是人與人之間、人與群體之間思想與感情傳遞和反饋的過程,目的是達成思想一致和產生感情共鳴。既然溝通是雙方的,那么在朱朝陽這類性格的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是否與孩子有過良好溝通呢?顯然是沒有的。劇中的母親周春紅跟孩子基本上零溝通,只要求他學習,兩個人都有秘密在心中。比如周春紅自己和主任在一起的事被曝光后,她選擇了拒絕溝通,甚至情緒失控,厲聲呵斥:“大人的事你懂什么!”從而讓朱朝陽心中升騰起不安和恐懼。當班主任找她交流朱朝陽存在人際交往和溝通的問題時,她坦然地表示,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交朋友是以后的事,拒絕了班主任的溝通。而朱朝陽的父親,明顯是將重心放在新家庭上,不知道兒子穿多大碼的鞋,記不清兒子小時候最愛跟他一起去的甜品店,不了解兒子經歷了什么,兒子考試第一名的消息還是牌友告訴他的,可以說,父親在朱朝陽的生命中是缺席的。母親偏執陰郁,父親長期缺席,于是,不善溝通、解決問題能力不夠的朱朝陽選擇了隱忍退讓,成了一個陰鷙多疑的小孩,甚至逐漸“黑化”。
看完電視劇《隱秘的角落》,最值得思考的是單親家庭孩子普遍存在的溝通問題。《隱秘的角落》改編自《壞小孩》,作者紫金陳說,朱朝陽的原型就是自己,而其中對父母的描寫大多來自真實的經歷。他在一次采訪中說:“我已經35歲,童年經歷造成我敏感自卑的性格缺陷,我需要活得更通透一點。”父母離異、缺乏溝通,他整個初中都過得很慘。事實上,在絕大部分中國家庭中,父母的慣性思維是,孩子小,不懂事,于是拒絕與孩子溝通家庭中的變故,比如,父母婚變、親人去世等。一方面,父母不相信孩子的承受能力,刻意隱瞞、避諱事件本身,拒絕與孩子溝通,而另一方面,他們在孩子面前毫不掩飾地釋放情緒,讓孩子被動接受這種焦慮、痛苦的情緒。弗洛伊德認為,人的精神疾病與性格缺陷往往是童年時期形成的。童年時看著父母冷戰,長大后不自覺地將冷暴力帶入家庭中;童年時被父母嚴格管控,長大后不愿意與人親近,不敢犯錯、如履薄冰……
家校共育,打破溝通障礙
因此,關注青少年身心健康,我們首要解決的是溝通問題。那么,家庭和學校該怎樣為這類孩子創造友善的成長環境呢?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那么,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如何和孩子溝通呢?
學會接納自己,培養積極情緒。每個孩子心中都有一臺“錄像機”,他會把父母的一切言行都記錄其中,這些信息將會成為影響孩子成長的重要元素。如果家庭和諧、父母和睦,孩子就會記錄正能量,積極能量會使孩子堅強、自信、樂觀;而如果父母不和、家庭動蕩,孩子就會記錄消極元素,無形中給孩子帶來了負面影響。大人要接受人生的變故,盡量早些從負能量中抽身,少一些抱怨,多一些包容,不一味地把自己的想法情緒投射到孩子身上,真誠坦率地告訴孩子真相。如果一味地隱藏真相,任憑自己暴怒、壓抑的情緒四處擴散,不僅無法改變孩子,還會對孩子造成傷害,讓孩子成為性格有缺陷的人。
營造和諧氛圍,創設自由空間。心理學上有個名詞,叫心理控制。它是指父母侵擾子女內心世界、破壞孩子自主發展的空間,包括父母干涉、引發內疚感和愛的撤回等。父母不僅應在平時的生活中盡可能多地向孩子傳遞各種生活方面的常識,關心孩子的生活和學習,還必須注重交流溝通。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一切與孩子有關的事情,孩子都有知情權,甚至決定的權利。
孩子的健康成長應該是家庭和學校合育的結果,那么,學校如何引導孩子面對溝通障礙呢?
注重心理輔導。隨著社會的變革,人們的價值觀念、道德標準、欲望需求、人際關系也隨之變化,越來越多的家庭發生裂變,走向解體。對于孩子來說,父母離異帶來的創傷僅次于死亡(心理學家李·索克),這種心理創傷甚至影響人一生。學校應通過心理輔導,給予學生一定的指導,使學生對自己的行為作出正確的評價和選擇,解決在學習和生活中出現的問題,從而更好地適應新環境,增進身心健康。
注重社會性發展。從社會學角度看,社會性是人的基本屬性,孩子所進行的一切社會性活動,都會讓自己的能力得到發展。比如,與同伴一起玩耍,其實并不是單純的玩,還包括如何溝通、如何看待自己和他人、如何分工與合作、如何解決問題處理矛盾等。從學校層面看,一是要盡可能多地提供不同形式的學習體驗,為學生提供一個全面認識世界的機會,并在教育過程中提升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創新能力、溝通能力和合作能力;其次,應當通過一些有意義的文體活動鼓勵孩子表達自己,讓孩子在經歷、表達和學習中控制負面情緒,學會自我安慰;再次,通過各種有組織的活動著重培養孩子的傾聽技巧;最后,當學校觀察到孩子行為或情緒異樣時,應該及時聯合家長共同解決問題。
《隱秘的角落》讓我們看見了那些隱藏自己的孩子,以及他們內心的擔憂和恐懼。每個“小大人”心里可能都有一個隱秘的角落,只有家庭和學校聯合起來,共同打破溝通障礙,隱秘的角落才會有陽光透進來。
(作者單位:湖北省武漢市光谷第五小學)
責任編輯? 陳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