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霞
“老師,我的學習成績是班上最好的,而且我也積極參加學校的各項活動,可同學們為什么不選我當班長呢?”看著小詩那委屈的樣子,我也感覺難以理解。
每年開學一個月后,我都會組織班干部競選活動,同學們根據這一個月的觀察以及競選人的演講公開投票。小詩二年級時是班長,開學這一個月是代理班長,性格外向,愛好廣泛,成績非常優秀。而小方相對比較內向,話不多,在擔任代理小組長的這一個月中總是默默做好自己的事情。演講時,小詩激情澎湃,小方語氣平和。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小詩當選的可能性都高于小方。難道小詩因為工作原因得罪了同學?為此,我以“說說我的投票理由”為題開展了一次不記名的問卷調查。
孩子們很直接地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原來大家認為小詩鋒芒太盛,每每有人犯了錯誤,她總是一通指責,不給人辯解的機會。即便對待朋友,她也讓人有一種“都得聽她的”感覺,她的出現甚至比老師的出現更讓人緊張。而小方則不然,她總是笑瞇瞇的,有人犯了錯誤,她也是笑瞇瞇地幫助改錯,再輕輕地說一句“下次不要再這樣了”。小詩澎湃熱情的演講不僅沒給自己多拉幾票,相反,同學們馬上想到的就是她的“自以為是”。
我把調查結果說給小詩聽,小詩更加委屈了:“如果我不嚴厲點,他們能聽我的嗎?”看著激動的小詩,我知道此時再多的說教都不會有任何的效果。我建議她先靜下心來,從班長的光圈中走出來,用心觀察一下小方的工作方式。
兩天后,小詩再次找到我,她告訴我,她發現小方對待同學確實總是笑瞇瞇的,可同學們就是聽她的話,她很想知道其中的原因。
我沒有直接告訴她原因,而是給她講了一個小故事:從前,有一個小世界,這個小世界里的所有東西都可以講話。山甕聲甕氣地說、河用唱歌般的調子說、花與草嘁嘁喳喳地說……為了讓大家都能清楚地聽到自己的聲音,它們只好越來越大聲地說話。直到有一天,一個小姑娘告訴它們:“從現在開始,請你們換一種方式來表達你們的意思。”從此,這個小小的世界每天都發生著神奇的變化:花學會了用香氣談話,草把想說的話凝結成了晶瑩的露珠,河開始無休無止地制造浪花,樹用脈絡表達它們的思想,山沒有找到自己的方式,就選擇了沉默……小世界變得更加和諧了。
聽完故事后,小詩沉默了。
我以此為契機開展了“這樣相處我喜歡”的主題班會活動。活動中,我請同學們圍繞“日常生活與學習中最喜歡交往的人”和“我喜歡與××交往的原因”兩個方面進行了暢談:“我最喜歡的是××,無論做什么事情,他都會想著我。”“我最喜歡的是××,她會非常熱情地幫助我。”“我最喜歡的是××,她和我說話總讓我感覺非常舒服。”……交流中,孩子們也談到了不喜歡交往的人,比如,自以為是、傲慢無禮的人等。
“與人交往是有技巧的,交往中溝通的方法很重要。比如,傾聽別人的心聲,因為傾聽才能真正了解別人的需求;比如,適時的鼓勵,因為賞識可以讓彼此的心貼得更近;比如,溫和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因為尊重可以讓相互的關系更加融洽……如果溝通簡單粗暴,那么,即便你的出發點是為了別人好,別人也不會感受到你的好。”小結時,我看到小詩的頭慢慢低下了。
嚴厲可能讓同學們害怕,若只為了管理,人心就會漸行漸遠。贏得人心不能靠強制,溫情的溝通才能讓彼此更溫暖。
(作者單位:山東省榮成市第十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