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瑤
◆摘 ?要:《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提出:幼兒園應該給每一個幼兒提供健康、豐富、有趣的生活和活動環境,要給予他們健康、語言、社會等多方面、多領域發展需求的滿足。同時,更要注重幼兒發展的個別差異,使得每個幼兒都得到個性的發展。區角活動的組織,無疑可以給幼兒帶來這方面的提升。在區角活動中,在教師的指引下,幼兒可以進行學習、探索、發現,得到成長體驗。教師的角色定位顯得十分重要:創設者、觀察者、組織者、參與者、指導者。
◆關鍵詞:區角活動;教師;多重角色
一、活動內容的精心創設者
對3~6歲兒童而言,班級區角活動環境都離不開教師的精心創設。班級區角活動的創設要經過嚴謹的思考。每個年齡段的幼兒活動、學習都不一樣,所以都必須根據其年齡特點來設計安排好班級中區角活動。教師要思考以下問題:教室中需要創設哪些區角活動?該怎么利用教室和現有材料來布置與設計?創設的區角活動對于幼兒有什么作用與意義?
1.區角活動區域的創設
在幼兒園的教室中,可以看到有好多的區角活動區域,比如美發店、圖書館、娃娃家、銀行、超市,還有數學角、智力角、藝術區等等。教室中的區角活動區域都是獨立存在并且互不影響,區域之間都放著每個區角活動所需要的道具。教師利用道具的隔開,使得每個活動區都能清清楚楚地展現在別人面前,每個活動區都有標志性的區角文字或者圖片。每個活動區都可以有3~4個幼兒一起進行活動。
在教室創設活動區,可以使幼兒接近社會,了解社會,促進幼兒的社會性發展。創設治理區、藝術角等,更可以使幼兒展現出他們所應有的天性。
2.區角活動材料的選擇
角色活動區區域的材料選擇,需要對應每個區域的需求,并且要安全、健康、新奇,符合兒童的口味,這樣才能物盡其用,才能讓幼兒活動時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活動區的材料還要讓幼兒通過親身體驗,學習到平時學不到的知識。比如,他們可以利用銀行的“錢”去各個商店進行購物,在娃娃家利用各種道具燒飯做菜帶寶寶,這些都促進了他們對生活的進一步體驗。有些活動區可以有遞進關系的材料,比如像在智力區,可以從簡單的算術慢慢加大難度,從簡單的模仿到復雜的模仿等等。
活動區的材料可以是老師們的創設,更可以和幼兒一起創設。
二、活動對象的細致觀察者
幼兒自主選擇區角后開始活動,教師就需要認真觀察每個區角的每個幼兒。
在幼兒進行活動的過程中,教師首先得通過觀察保證每個幼兒的安全問題。在幼兒有紛爭時,教師需要調節他們之間的矛盾,讓幼兒快樂的進行活動。教師還需要觀察幼兒們對活動區的創設是否感興趣,是否還要對活動區進行改善。通過觀察,看看幼兒所喜歡的所需要的,重新安排新的區角或者改變原有區角的材料,做到促進幼兒身心發展。每個幼兒都有差異性,在活動的觀察中教師去幫助記錄,并在活動后盡心盡力幫助拉小幼兒之間的差距。尤其是幫助弱小的孩子,讓他們一樣可以在活動中尋找快樂,在活動中成長發展。
三、活動規則的認真組織者
1.制定規則
在剛開始的區角活動中,教師需要制定好一些規則,如要求在固定崗位工作的一些幼兒在活動中不可以擅自離開自己的崗位,否則會取消本次活動的資格。這樣可以讓幼兒從小建起他們的責任心,培養他們端正的工作態度。
2.規定時間
教師需要規定好活動的時間,給幼兒一個心理暗示——需要在規定的時間內進行活動。這樣可以培養幼兒守時的好習慣。
3.給予選擇
在老師按照教學需求規定好時間和活動區的前提下,教師可以讓幼兒自行組織活動。幼兒可以自己選擇活動區進行安排,按照自己的意愿進行活動,教師只有在幼兒真正需要幫助時出面進行組織與幫助。慢慢地,等幼兒適應了活動規則,老師可以聽取幼兒們的建議,組織幼兒對活動區的內容和材料進行改變,從而提高幼兒的動手、動腦的本領,讓幼兒漸漸變得有主見。
四、活動項目的積極參與者
區角活動有別于集體活動,集體活動是幼兒與幼兒之間、幼兒與教師之間的互動活動,但是區角活動主要是幼兒自己動手操作的。教師除了成為創設者、組織者、觀察者,也可以適時參與進活動中,成為活動的一分子。教師參與活動不能用教師的身份,應該和幼兒平等,把他們當成朋友。當然,教師應該找到適合的時間和機會去參與活動,和幼兒一起去調節、探索、發現,而不需要從頭到尾參與進去。
比如,“美發店”區角活動中,有兩個幼兒因為都爭做美發師,導致美發店不能正常營業,教師便以顧客的身份進入,讓兩個幼兒分工給她理發,一個洗頭發,另一個吹頭發,最后要求兩個美發師一起想辦法做一個漂亮的發型,最終解決了問題,并讓兩個幼兒和好如初。
在美術區區角活動中,可以看到幼兒們低頭認真畫畫的場景,也能看到教師參與其中與幼兒一起齊心協力完成畫的場景。在活動結束后,教師和幼兒相互交換作品,相互點評,說說自己內心的感受。這樣,對培養幼兒藝術興趣和審美情趣大有好處。
五、活動個體的悉心指導者
幼兒存在差異,對于某個區角活動,教師一樣要悉心指導,努力讓每個幼兒感受到區角活動的樂趣。
有這樣一位小朋友,在教室里和別的小朋友有“距離感”,不管是集體游戲還是區角游戲,都是“獨行者”。一次區角活動中,她擔當了娃娃家中的主角“媽媽”,可她照樣是自顧自玩耍,“爸爸”和“寶寶”還有客人都無法和她說上話。教師以客人身份進入他們家做客,主動和“媽媽”友情對話,對她多次進行提示。第一次交談后,“媽媽”能出門去超市買東西,并和超市營業員對話。后來,“媽媽”又可以和家中的爸爸寶寶們對話。第三次,在教師“客人”暗示和鼓勵下,“媽媽”比較大膽地和其他人進行交流了。此次區角活動后,這位幼兒漸漸可以和班里其他的幼兒玩起來了。
當然,除了對個別幼兒精心呵護與指導以外,教師要注重把控全局,讓幼兒們在活動中都能得到成長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