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夢儀
群文閱讀教學是目前新穎的學習形式,重視對學生的閱讀量和閱讀速度的把握,促使學生開闊視野、增長見識,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大膽猜想,提出質疑,主動發現規律性認識,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手段去提升閱讀教學效率。因此,群文閱讀的介入也使得課堂教學簡化教學環節,應對新時代的教育,教師應學會選擇核心教學內容,突出學生的閱讀實踐。
在《語文課程標準》中也有關于閱讀教學的建議,在閱讀教學中,為了幫助理解課文,可以引導學生隨文學習必要的語文知識,但不能脫離語文運用的實際去進行“系統”的講授和操練,更不應要求學生死記硬背概念、定義。在選好文章的基礎上,相應設計合理的閱讀教學活動,有步驟、有程序地實施閱讀策略進行教學,真正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在教學實踐中,我運用兩種群文閱讀的方式進行探索,第一種就是1篇精讀課文拓展閱讀課外文本,以部編版四年級上冊18課《牛和鵝》為課例:
《牛和鵝》這個單元要素是用批注的方法學習課文,而本課中抓住關鍵語句進行批注。文中“我”很怕鵝,怕鵝的我偏偏就遇上了鵝,課文的5-7自然段寫的就是我見到鵝和被鵝襲擊時的情景。我們一起來讀讀看。
1.默讀5-7自然段,根據批注,用“——”畫出表現“我”動作、語言、神態、心理的詞句,體會“我”見到鵝和被鵝襲擊時的心情。
2.從這幾個具體的動詞,體會作者的作者恐懼的心理,再找找描寫我的句子。
3.請一位同學扮演作者,老師扮演配角大白鵝,演一演。
4.體會讀者讀這一段的感受,分析批注:批注中寫“逃跑-被鵝咬住-呼救”,好像讀者也經歷了這些似的,這就是感同身受并且記錄下來。讀者不僅記錄了感受,還用了個詞“寫得很真實”,讀者在評價作者寫的文章,也可以這樣說,讀者是從評點寫法的角度進行批注的。作批注也可以這樣評點幾個詞,或是評點一段話,遇到好的,我們可以評點,遇到不好的,也可以評點。
5.學生再讀《蘆雞》試著在旁邊空白處用簡潔的文字作批注。
最后講述完重點之后,借助群文“X”《蘆雞》成了學生的練習場,它不僅是對閱讀內容補充的了解,也是表達方法的一次再實踐。這樣補充訓練式閱讀,讓群文“X”真正促進課文“1”的學習。
第二種群文閱讀的方式就是以單元議題為線索,組織學生進行課外文本的閱讀,以部編版第七單元及課文《22文言文二則》《23“諾曼底號”遇難記》《24黃繼光》為課例:
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從人物的語言、動作等描寫中體會人物的品質,21課《古詩三首》是第七單元主題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這是一組精讀詩文,教學難點在于引導學生走進詩境,想象故事描繪的畫面,從詩句中感悟詩人所具有的精神品質。22課《文言文二則》讓學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語言特點,了解古人的思想感情,并為初中學習文言文打點基礎。23課《“諾曼底號”遇難記》就需要抓住人物的對話,通過對話了解課文主要內容,再從哈爾威船長的動作、神態、語言感受到他的人物品質。24《黃繼光》是一篇略讀課文,開展學生自主學習活動,綜合運用本單元學過的方法,通過描寫語言、動作的語句體會黃繼光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英雄氣概。
本單元涉及體裁有:詩歌、文言文、小說,范圍面較廣,但主題很明確,就是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感受人物精神品質,因此,按照本單元的語文要素和班級實際情況,我進行推薦讀物《水滸傳》,此書中涉及人物較多,通過閱讀《水滸傳》,可以更好的感受作者如何將書中如此多的人物寫得各不相同,各具特色,通過閱讀和批注、積累,學生可以增長閱讀量的同時,掌握寫人的寫作方法。
以上就是我對“1+X”群文閱讀在課堂教學中的初步探索,而“1+X”群文閱讀教學將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一個趨勢,它就是要變單篇的課文教學重視掌握知識、學習技能的模式,為關注閱讀能力的培養、閱讀方法的模式。雖然嘗試的時間不長,但是略見成效,使我能夠有策略、有目的閱讀,激發學生閱讀的熱情,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讓學生在閱讀中學會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