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慧敏
(河南省新鄭市第二人民醫院麻醉科 新鄭451199)
近年來,隨著二孩政策的開放,剖宮產率呈逐年增長趨勢,而剖宮產術后產婦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急性疼痛,主要是因剖宮產術具有一定侵入性,損傷產婦機體組織,給產婦生理及心理均造成不同程度影響,因此臨床針對剖宮產術后及時給予有效鎮痛,以緩解產婦術后疼痛[1~2]。阿片類藥物是目前用于剖宮產術后自控靜脈鎮痛的常用麻醉藥物,其中以舒芬太尼應用最為廣泛,具有較強鎮痛作用,且其在乳汁中含量較低,不影響正常哺乳,但易出現惡心嘔吐、瘙癢及呼吸抑制等不良反應[3]。納布啡也是常用的一種阿片類鎮痛藥物,但針對舒芬太尼聯合納布啡用于剖宮產術后鎮痛相關研究較少[4]。因此,本研究探討舒芬太尼復合納布啡對剖宮產產婦術后鎮痛及不良反應的影響?,F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 年 5 月~2019 年3 月在我院行剖宮產產婦96 例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雙盲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8 例。對照組年齡20~38 歲,平均年齡(29.24±3.14)歲;孕周 37~42周,平均孕(39.87±1.25)周。觀察組年齡 21~38 歲,平均年齡(29.31±3.20)歲;孕周 37~42 周,平均孕(39.76±1.23)周。兩組產婦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入組標準 納入標準:均為單胎足月妊娠產婦;孕周 37~42 周;美國麻醉醫師協會(ASA)分級為I 級;均行腰硬聯合麻醉;術前肝功能、血常規等各項檢查均正常;產婦及其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伴有高血壓、糖尿病史者;精神異常者;伴有前置胎盤、子癇、先兆子癇者;對本研究所用藥物藥敏試驗過敏者。
1.3 治療方法 所有產婦術前6~8 h 禁食,術前4 h 禁水,進入手術室后,監測心率、血氧飽和度、血壓等各項生命體征,面罩吸氧,建立靜脈通道,均采用腰硬聯合麻醉,取L2~3為穿刺點,穿刺至蛛網膜下腔,待出現腦脊液后注入0.5%布比卡因2 ml,而后進行硬膜外腔置管,完成麻醉后,取左側臥位,并測量產婦麻醉阻滯平面,保持阻滯平面控制在T6水平。術中產婦若收縮壓<100 mm Hg 或血壓下降為原基礎血壓的20%,則給予靜脈注射2~3 mg 甲氧明,所有產婦剖宮產術式均相同。術畢,對照組給予舒芬太尼鎮痛,將2 μg/kg 舒芬太尼(國藥準字H20054171)+10 mg 鹽酸托烷司瓊注射液(國藥準字H20163117)注入100 ml 生理鹽水中,進行自控靜脈鎮痛。觀察組給予舒芬太尼復合納布啡鎮痛,將1 μg/kg 舒芬太尼 +10 mg 托烷司瓊注入 100 ml 生理鹽水中進行自控靜脈鎮痛。靜脈注射0.2 mg/kg納布啡(國藥準字H20130127)在10~15 min 內完成。兩組自控靜脈鎮痛參數設置:背景劑量2 ml/h,首次劑量2 ml,單次給藥劑量2 ml,兩組鎖定時間均15 min,最大劑量12 ml/h。
1.4 觀察指標 (1)兩組術后鎮痛效果比較。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價剖宮產術后 2 h、4 h、8 h、12 h、24 h、48 h 宮縮疼痛及切口疼痛程度,分值 0~10分,評分越高疼痛程度越嚴重。(2)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包括惡心嘔吐、呼吸抑制、皮膚瘙癢等。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術后宮縮及切口VAS 評分 術后對照組4 h、8 h 宮縮及切口VAS 疼痛評分均高于觀察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術后 2 h、12 h、24 h 及48 h 宮縮及切口VAS 疼痛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術后宮縮及切口VAS 疼痛評分(分,x±s)
2.2 兩組術后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2。

表2 兩組術后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例(%)]
剖宮產術后疼痛主要發生在術后48 h 以內,主要表現為切口造成的軀體疼痛及子宮收縮疼痛,給產婦產后精神及機體上造成雙重創傷,影響產婦術后身體機能的恢復,臨床中較為理想的術后鎮痛方法應兼顧軀體疼痛及宮縮疼痛[5~6]。因此積極探討一種科學、安全、有效的術后鎮痛方式尤為關鍵。
阿片類鎮痛藥物是目前臨床中最常用的有效鎮痛藥物,其中以舒芬太尼、納布啡應用較為廣泛,舒芬太尼屬于芬太尼衍生物,具有強效鎮痛作用,且對機體心血管系統影響較小,無組織胺釋放,因此成為臨床廣泛應用的鎮痛藥物,但應用過程中易誘發呼吸抑制、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7~8]。納布啡是一種新型阿片類藥物,具有鎮痛及鎮靜效果,但當成人用藥劑量增加30 mg 時易誘發呼吸抑制[9]。因此如何在保證有效鎮痛的同時,預防不良反應的發生是目前臨床中廣泛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本研究結果顯示,對照組術后4 h、8 h 宮縮及切口VAS 疼痛評分均高于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高于觀察組(P<0.05)。說明較舒芬太尼單一鎮痛相比,舒芬太尼復合納布啡用于剖宮產術后具有良好鎮痛效果,且不良反應少。究其原因為舒芬太尼復合納布啡鎮痛過程中,舒芬太尼用量減少,所以舒芬太尼造成不良反應也會因劑量依賴性的降低而減少,且納布啡的應用對產后宮縮具有獨特的鎮痛效果,而舒芬太尼在軀體鎮痛方面具有一定優勢,因此兩者復合應用可有效起到抑制宮縮及軀體疼痛作用,且利于降低藥物不良反應[10]。綜上所述,舒芬太尼復合納布啡可有效緩解剖宮產產婦術后宮縮及切口疼痛,降低不良發應發生率,安全性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