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于蘭
(湘潭醫衛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湘潭 411104)
口腔科中牙齒錯位畸形情況較為常見,直接影響飲食狀況以及外貌情況,從而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增加患者的心理負擔。針對口腔科此類疾病患者優選正畸治療手段,為了促進患者康復,治療期間需強化護理工作。基于此,本文就我院口腔正畸治療患者為例,分析系統性護理干預輔助效果。
研究對象均為口腔正畸治療患者,排除合并嚴重牙周疾病、精神疾病患者,時間選自2018-2019 年,總計80 例。其中,男性48 例,女32 例;年齡14-36歲,平均(26.0±5.0)歲。治療基礎上進行分組護理,基線資料均衡具有可比性P>0.05。
對照組——予以患者口腔科常規護理,例如注意事項告知、飲食指導等。
研究組——采取系統性護理干預。(1)心理護理。正畸治療患者青少年居多,心理相對脆弱,影響治療配合度。護理人員需綜合正畸治療患者個人情況進行心理疏導,穩定患者治療期間心理,提高患者配合度。(2)健康教育。根據患者理解能力、文化程度介紹口腔正畸知識,強調菌斑等情況對牙周健康的危害性,予以患者正確刷牙方法以及使用口腔用具指導,叮囑患者定時復查。(3)矯治器干預。預先準備器材減少治療時間,做好口腔唾液、碎屑清潔處理以及牙面清理,以保護患者的牙齒表面。(4)生活干預。強調合理飲食的重要性,禁食/少食零食,飲食后立即刷牙、漱口。介紹吐舌等不良行為對正畸治療效果的影響,幫助患者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記錄2 組口腔正畸患者牙周健康情況以及護理滿意度、疾病認知度。
菌斑指數以及牙齦病變從輕到嚴重分別為0、1、2、3 分[1]。
以SPSS19.0 計算口腔正畸患者觀察指標,計數資料以(n、%)的形式描述,計量資料以(x±s)的形式描述,對應檢驗值為(x2)、(t)。P 值小于0.05,表示兩者比較存在顯著性差異。
研究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為100%(40/40)、疾病認知度為97.5%(39/40)。
對照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為80%(32/40)、疾病認知度為75%(30/40)。
口腔正畸患者組間護理滿意度經統計學計算,X2=8.8889,P=0.0028;疾病認知度經統計學計算,X2=8.5375,P=0.0034。
研究組與對照組口腔正畸治療患者的菌斑指數以及牙齦病變評分結果見表1。組間牙周健康評分經統計學計算,P<0.05。
表1 口腔正畸治療患者組間牙周健康情況評分對比(±s,分)

表1 口腔正畸治療患者組間牙周健康情況評分對比(±s,分)
正畸治療時間較長,治療期間患者需佩戴口腔矯治器,而飲食情況下易黏附食物導致菌斑滋生、牙周炎等,從而影響治療效果。所以,對患者遵醫行為提出較高要求。但是,正畸治療患者以青少年為主,患者心理壓力大,自我管理能力差。系統性護理干預中通過給予口腔正畸治療患者健康教育、心理干預、生活干預以及矯治器干預的基礎上可以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遵醫行為,進而促進患者牙周健康。蔡玉研究指出,予以正畸患者系統性護理干預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牙周健康狀況,減少患者病變風險[2]。
本文結果與楊麗娜研究結果有一致性,觀察組患者菌斑指數、牙齦病變情況均明顯優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以及疾病認知度均高于對照組。組間觀察指標具有統計學意義,P 均<0.05[3]。
綜上所述,正畸治療期間配合系統性護理干預對于改善患者牙周健康具有明顯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