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嶺 劉勇鵬 宋丹陽 于蕾 朱新紅 張文斐 張卉 張戰杰 賈延釗
摘 要:該文介紹了麥套朝天椒栽培及其病蟲及其病蟲害無人機飛防技術,包括品種選擇、小麥播種、育苗、移栽、田間管理、主要病蟲害無人機飛防等,為種植戶提供參考。
關鍵詞:朝天椒;植保無人機;飛防技術
中圖分類號 S63?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20)17-0097-02
朝天椒(Capsicum annuum L.),又名三櫻椒、天鷹椒,屬茄科辣椒屬,是辣椒種類中的一種。近年來,河南省朝天椒年種植面積穩定在13.5萬hm2左右,是我國種植面積最大的省份,其與小麥間作套種占總種植面積的90%以上,在保證小麥主糧生產同時,發揮了朝天椒經濟效益高的優勢,農民種植的積極性高,增收效果明顯。朝天椒病蟲害化防主要依靠傳統背負式噴霧作業,隨著農村土地流轉,種植大戶、種植專業合作社己成為朝天椒生產經營的主體。伴隨著農村勞動力向城市轉移,集約經營勞動力成本增加,植保無人機作為我國農業航空產業的重要組成之一,在病蟲害防治方面逐步得到重視和推廣。
當前,漯河市朝天椒面積3萬hm2,臨潁縣2.33萬hm2以上,是河南省朝天椒第一縣。隨著專業化病蟲害統防統治的不斷推進以及植保機械設備和農業航空設備的快速發展,按照國家提出的“公共植保、綠色植保、科學植保”的新理念,漯河市農業航空植保無人機已達180余架,農作物病蟲害統防面積達5.33萬hm2,成為全市防治病蟲草害的重要手段。植保無人機在朝天椒等優勢經濟作物上已逐步實現安全、快捷、綠色的作業要求。本文總結了麥套朝天椒栽培及其主要病蟲害無人機飛防技術,以供參考。
1 品種選擇
選用抗逆、抗病性強、抗倒伏、優質高產的朝天椒品種,主要品種有豫櫻2號、錦霞紅艷艷、豫源紅、精品子彈頭等。
2 小麥播種
選用矮稈早熟小麥品種,按照套種帶寬模式“三三式”(帶寬120cm,其中小麥3行,60cm,朝天椒預留三個麥行背垅,約60cm)或“二三式”(帶寬100cm,其中小麥2行,20cm,朝天椒預留三個麥行背垅,約80cm)播種,小麥于10月上中旬播種,播種量在200~225kg/hm2,基本苗在270~300萬/hm2。
3 育苗
播種育苗時間為2月中下旬,播種前曬種1~2d,然后用55~60℃熱水浸種10~15min或0.1%高錳酸鉀浸種20min、1%硫酸銅浸種5min。每栽1hm2大田,需準備苗床675~750m2,用種2.25kg。每45~50m2苗床施用三元復合肥(15-15-15)20kg,有機肥50kg,肥料撒勻后翻耕20cm,耙細耙平做畦,畦寬1.2m。播種后覆土1cm左右,蓋地膜。膜面拉緊鋪平,兩邊兩頭用土壓嚴壓實。地膜蓋好后,畦上面搭小拱棚覆膜保濕升溫。白天溫度控制在25℃左右,夜間12~15℃。有60%~70%苗出土時,揭去地膜。幼苗1~2片真葉時間苗1次,苗間距3~4cm,去弱留壯,拔除雜草。定植前15d揭膜煉苗,使幼苗逐步適應外部環境,提高移栽成活率。
4 移栽
次年3月上旬,小麥拔節前期,用微耕機將預留背垅旋耕,并串施三元復合肥(15-15-15)150~300kg/hm2,并加入1%辛硫磷殺蟲劑顆粒45~75kg/hm2,進行地下害蟲處理。旋耕后直接挖排水溝,以利于后期朝天椒澆水、排水,還可減少小麥收獲時對朝天椒的影響。移栽前30d左右,根據當年天氣及草相情況,用辣椒田專用除草劑敵草胺、異丙草胺等進行除草。移栽時間通常在4月下旬到5月上旬,選60~70d苗齡的壯苗、大苗、根系發達的苗。用苗前先澆水再拔苗,帶土移栽,保護好辣椒根部,栽深5~8cm。每個預留行栽2行辣椒,行距40cm,株距15~20cm。移栽后及時澆定植水,澆足、澆透。
5 田間管理
為保證全苗,定植后3~4d及時查看苗情,查漏補栽。定植緩苗后20d內,朝天椒12~14片真葉時打頂。定植成活后淺鋤1次。澆水及雨后及時中耕除草,破除板結。進入結果期后,結合中耕培土2~3次,防止倒伏。現蕾后及時追施坐果肥,追施尿素150她~300kg/hm2、氮磷鉀(16-16-16)復合肥300~375kg/hm2。中后期進行根外施肥,可噴灑磷酸二氫鉀(0.4%)、蕓薹素內酯、植物璉蛋白(阿泰靈)、以及含有硼、錳、鋅、鈣、鉬等多種微量元素葉面肥等。施肥后及時澆水,保持土壤水分充足,隨肥促根壯苗。夏季干旱天,應小水勤澆,中午高溫時段禁止澆水,特大暴雨后及時排除積水。
6 主要病蟲害飛防
6.1 機型及操作人員 可選用電動農用多旋翼植保無人機,操作人員應經過專業培訓并獲得飛行操作資格,掌握飛行操作輔助工作流程和內容。配藥人應熟悉農用植保無人機、農藥、農藝相關知識,了解農藥制劑,掌握施藥劑量、施藥技術和操作方法。
6.2 飛防作業 作業時,最適宜溫度為18~26℃,若大氣溫度超過32℃或低于5℃應停止作業。噴霧時相對濕度在30%~90%。飛行速度,4~6m/s勻速飛行。飛行高度,作物上方1.5~2m,禁止超高空飛行。作業噴幅,3~6m。噴頭流量,800~1600mL/min。載荷:5~20L。夏季防治時間上午7:30—10:30,下午16:00—19:00;冬季防治時間9:00—16:00。作業時間應避開陰雨天,確保作業后6h內無降雨。注意風向風速,如果風力3級以上,風速超過5m/s停止作業,控制農藥飛濺到噴灑區域外。防止重噴、漏噴;禁止面向人、住宅、河流、高壓線架、電線桿等;下風地帶有敏感作物時應停止作業。作業過程中,噴頭噴霧形態出現異常時及時更換,嚴禁植保無人機電機溫度過高的情況下連續飛行。注意周邊的幼兒園、學校、醫院等公共設施相關地帶。充分注意水源地、河流、水庫等。充分注意交通繁忙路段、住宅區等。
6.3 主要病蟲害化學飛防 化學飛防藥劑應選擇安全高效、劑型合理、抗揮發和抗飄失、沉積附著性能好,耐雨水沖刷與水有著較好的互混性,劑型為水劑、懸浮劑或乳油的藥劑。可用于飛防的蟲害有蚜蟲、粉虱、薊馬以及棉鈴蟲、煙青蟲、甜菜夜蛾等鉆蛀性害蟲等,病害主要有病毒病、疫病、炭疽病、瘡痂病、白星病、灰霉病、白粉病及生理性病害日灼病等。
6.3.1 疫病 選用40%烯酰嗎啉懸浮劑300g/hm2噴霧,7~10d次1次,連續2~3次,或72.2%普力克(霜霉威)水劑150~225g/hm2噴霧。
6.3.2 炭疽病 宜選用50%咪鮮胺水劑300g/hm2或10%苯醚甲環唑懸浮劑150g/hm2噴霧,7~10d1次,連續2~3次。
6.3.3 灰霉病 宜選用50%異菌脲懸浮劑150~225g/hm2或43%啶酰菌胺懸浮劑150~225g/hm2,視病情間隔7~10d1次,連續噴2~3次。
6.3.4 瘡痂病 宜選用50%琥珀酸銅150~225g/hm2或14%絡氨銅水劑300g/hm2葉面噴霧,隔7~10d1次,連噴2~3次。
6.3.5 白星病 宜選用50%琥珀酸銅150~225g/hm2、14%絡氨銅水劑300g/hm2噴霧,每隔7~10d1次,連噴2~3次。
6.3.6 白粉病 宜選用25%嘧菌酯懸浮劑150g/hm2、10%苯醚甲環唑懸浮劑150g/hm2、25%吡唑醚菌酯懸浮劑225~300g/hm2噴霧,每隔7~10d1次,連噴2~3次。
6.3.7 病毒病 宜選用植物鏈蛋白(阿泰靈)300g/hm2、NS-83增抗劑225~300g/hm2噴霧,隔7~10d1次,連噴3~4次。
6.3.8 蚜蟲、煙粉虱 宜選用5%啶蟲脒乳油900~1350g/hm2或20%噻蟲嗪懸浮劑150~300g/hm2,交替使用葉面噴霧。
6.3.9 茶黃螨、紅蜘蛛 宜選用20%乙螨唑懸浮劑150~300g/hm2或25%噠螨酮懸浮劑150~300g/hm2、20%三唑錫懸浮劑300g/hm2,重點噴灑植株上部的幼嫩部位。
6.3.10 斜紋夜蛾、煙青蟲 宜選用蘇云金桿菌乳劑懸浮劑750~1500g/hm2、20%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75~150g/hm2、2.5%溴氰菊酯乳油600~750g/hm2葉面噴霧。交替用藥。
7 適時噴施脫葉劑、葉面肥
葉面肥選用含有硼、鋅、鉬等多種微量元素葉面液體肥,鈣為糖醇螯合態,含量不低于170g/L,300~600g/hm2,幼果期葉面噴霧防治日灼病。用于機械采收的朝天椒,可在采收前10d,選用脫葉效果好,催紅、熟能力強的脫葉劑,使用40%乙烯利水劑900~1800g/hm2、18%噻苯隆懸浮劑150~300g/hm2噴霧處理。
參考文獻
[1]朱偉嶺,蘆志紅,齊衛強,等.簇生朝天椒-小麥套種高產高效栽培技術規程[J].農業科技通訊,2019,569(05):207-210.
[2]張濤,韓婭楠,張強,等.河南省朝天椒產業現狀及發展對策[J].中國瓜菜,2020,33(01):65-68.
[3]蘭玉彬,陳盛德,鄧繼忠,等.中國植保無人機發展形勢及問題分析[J].華南農業大學學報,2019,40(5):217-225.
[4]蔣亞琴,司學剛.朝天椒規模化麥椒套種技術[J].河南農業,2018,483(31):48.
[5]陳傳亮,張政才,張煥麗,等.河南省朝天椒產業現狀及發展戰略[J].辣椒雜志,2018,016(001):1-3.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