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姣姣
摘 要:該文從教學資源、教學平臺、教學理念、教學方法與手段和考核方法等方面介紹了園林樹木學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以期為提高園林樹木學教學質量提供有益借鑒,從而為高校地方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提供參考。
關鍵詞:應用型人才;園林專業;園林樹木學;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20)17-0172-02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of Landscape Dendrology Course——Taking Landscape Architecture Major of Lvliang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GAO Jiaojiao
(Department of Life Sciences, Luliang University, Luliang 033000, China)
Abstract: Some measures of teaching reform of Landscape Dendrology about teaching resources, teaching platform, teaching concept, teaching methods and the methods of course assessment, etc. were carried out in this article. The aim was to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landscape dendrology and for cultivating of local applied tal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Applied talent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major; Landscape dendrology; Teaching reform
園林樹木學是對園林樹木的形態特征、系統分類、地理分布、習性、栽培繁殖及應用進行系統研究的一門學科,具有綜合性、實踐性強的特點[1]。呂梁學院園林專業成立于2016年,2017年在修訂人才培養方案時,明確指出應培養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在新的人才培養方案中,園林樹木學作為園林專業核心模塊“園林植物與生態學”課程中重要的一門專業核心課,其內容涉及園林規劃設計、園林植物造景及植物養護管理等方面。而園林樹木學課程教學內容冗雜,知識點繁多,信息量大,樹木種類難以理解和記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教學效果。因此,本研究針對當前呂梁學院園林專業園林樹木學課程進行了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以期為提高園林樹木學教學質量和效果提供參考借鑒,培養出能滿足社會需要的高質量園林專業人才。
1 完善教學資源建設,充分利用多媒體和雨課堂教學平臺
園林樹木學教學內容中涉及的樹木種類繁多,因而必須有豐富的教學資源,不僅包括樹種的樹形、葉、花、果、枝、干等特征及其在園林中應用的電子照片,而且相對應的樹木標本可以更直觀地加深學生對各種樹木形態識別要點的掌握。電子照片(圖片庫)的構建,可以使學生由課堂的客體轉變為課堂的主體,從被動轉變為主動收集、構建和識記園林樹木的名稱、觀賞特性和園林應用,從而提高了學生學習園林樹木學的積極性[2]。
據統計,目前在呂梁學院校園中,園林樹木種類多達50余種,其中裸子植物約10種,被子植物約40種。針對園林專業園林樹木學教學素材匱乏(尤其是樹木標本較少)的問題,為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提高其學習園林樹木學的積極性以及進行創新能力的培養[3],同時充分利用呂梁學院校園中豐富的園林樹木種類,筆者于2018年和2019年,通過將園林專業16級和17級學生以5~6人分為1個小組和成立園林植物觀察小組,組織并指導學生詳細觀察和記錄校園園林樹木樹形、葉、花、果、枝干等觀賞特性,對校園園林樹種拍攝電子照片和進行標本壓制等教學資源的建設和完善。此外,指導學生利用假期在自己家鄉(全國各地)對公園、景點或道路中各種園林用途樹種進行調查和拍照記錄,并充分利用互聯網,進一步豐富和完善教學資源。
多媒體教學具有傳統教學不可比擬的優勢,在園林樹木學中的應用有助于體現教學內容的直觀性,豐富課堂內容和增加課堂容量[4];除了多媒體教學外,我們采用了云課堂平臺——“雨課堂”進行班級創建、學生管理、教學課件共享及布置作業等教學活動,將線上與線下混合式教學結合起來,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2 更新教學理念,合理運用多種教學方法與手段
“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教學過程是教師與學生雙邊活動的過程,作為教師,不僅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而且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5]。因此,在教學中要始終堅持“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教學理念[6],促進學生由“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轉變,從而實現“知識不是老師教的,而是學生自己學會的”。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通過采用啟發式[7]、案例式和討論式[8]等多種教學方法與手段,一方面,將教學模塊中的一個小單元內容讓學生通過獨立備課、授課等環節,實現角色互換,從而養成自主學習和主動探索的思維習慣;另一方面,將學生以3~5人分為1小組,布置相關主題調研任務,如北方觀花灌木應用、呂梁生態園、蓮花池公園樹種調查等,引導學生查閱課本、參考資料、網絡等尋找答案,通過PPT課件的形式進行匯報,而后教師、同學對相關內容進行提問和討論,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交流和互動性學習。通過“互換參與式”和“互動討論式”等教學方式的探索,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思考、合作、演講等方面的能力,而且對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等綜合能力的培養均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此外,園林樹木學屬于“識別是基礎,應用是目的”的課程類型,理論性與實踐性均較強[9]。除理論講授外,實踐環節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實踐教學是將知識內化成能力的最佳途徑,除校園植物以外,呂梁學院新建了園林花木實驗室和植物標本室,呂梁市新建了如意湖公園、知春湖公園等,為園林樹木學實踐提供更多的素材。今后可充分利用好實驗實訓環節和實習環節,除了讓學生充分掌握理論知識外,更重要的是掌握園林樹木的應用,將理論應用到實踐當中,從而達到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的終極目標。
3 改革課程考核方法,公平評價學生
考核作為檢查教學的一種尺度,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可以綜合評定學生成績,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10]。根據園林樹木學課程的特點及呂梁學院2017版人才培養方案修訂中園林樹木學課程總學時為56學時,其中理論和實踐教學分別為40學時和16學時,因此,本課程使用理論課試卷考試結合實訓課綜合考核。通過選擇筆試考核占50%,實踐考核占40%(包括樹木識別與鑒定、樹木標本采集與制作、實驗報告或調查報告、實訓態度等方面),平時考核占10%(包括出勤率、上課紀律、平時作業)等多種考核形式,將考核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從而科學、合理公正地評價每一個學生。
4 結語
呂梁學院以培養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為目標,經過學生自身參與、收集園林樹木電子照片和壓制標本,教師與學生共同完成了學校園林樹木壓制標本、呂梁學院部分園林樹木和杭州植物園樹形、各種器官觀賞特性及園林應用圖片收集與整理工作,并印刷成《園林樹木識別及應用》彩色圖冊;同時,學生利用假期,完成了全國各地各種園林用途園林樹木的收集與整理工作,豐富了電子教學資源和素材。此外,通過充分利用多媒體與雨課堂教學平臺,更新教學理念,改革教學方法與手段和課程考核方法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提升了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卓麗環,陳龍清.園林樹木學[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9.
[2]趙大球,陶俊.園林樹木學課程教學圖片庫的構建與應用[J].現代園藝,2018(24):195-196.
[3]田學輝.基于自主學習和創新能力培養的園林樹木學教學改革探索[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9(02):82-83.
[4]趙大球,孟家松.多媒體教學在園林樹木學課程中的改革與實踐[J].安徽農業科學,2015,43(15):379-380,383.
[5]余紅兵,黃琛,周小梅,等.園林樹木學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學報,2009(04):73-75.
[6]徐天明.對《園林樹木學》課程教學改革的探討[J].安徽農學通報,2014,20(06):136-137.
[7]蔣亞華,謝如偉.高校園林園藝專業《園林樹木學》課程改革探索[J].現代園林,2011(8):50-51.
[8]付曉云,周廣柱,李智輝,等.園林樹木學教學改革的理論與實踐[J].沈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05):585-587.
[9]田治,楊艷.“園林樹木學”課程教學方法的創新[J].中國林業教育,2015,33(03):43-45.
[10]盧鰻,李志濤.園林樹木學教學改革的研究進展[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0,29(04):74-75.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