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穎
“十三五”期間,湖北省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生態環境保護主要指標進展順利?!笆奈濉睍r期,為進一步推動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特提出以下建議:
一、深入貫徹綠色新發展理念
持續優化全省產業結構和布局。積極發展節能環保技術、裝備、服務等產業,提升環保產業對經濟發展的貢獻度。完善清潔生產審核制度,加大對清潔生產實施主體的激勵和支持力度。強化重點區域煤炭消費總量控制,推進新建項目煤炭減量替代。大力發展利用可再生能源,開發、推廣節能高效技術和產品,健全能源計量體系,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快綠色物流體系建設,大力開展綠色示范創建。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加強碳排放和大氣污染物排放協同控制,推進重點領域、重點區域低碳發展。加強“三線一單”在城鎮建設、資源開發、產業布局等活動中的約束作用,實施分區管控。
二、推進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持續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繼續在重點城市重點行業實施特別排放限值,深入推進火電、鋼鐵、焦化、工業涂裝等重點行業大氣污染治理,持續推進散亂污企業綜合治理,工業企業無組織排放系統治理與管控。加強臭氧污染防治,組織開展重點區域臭氧來源解析,開展PM2.5、臭氧等協同減排與控制研究。強化機動車污染防治,推廣機動車尾氣遙感監測。強化區域聯防聯控,完善重污染天氣應急管控體系。
推進水污染防治,實施流域環境綜合治理。強化流域(區域)統籌協同治理能力,繼續實施水資源“三條紅線”管理,推進水污染物排放清單式管理,推進長江、漢江、清江等重點流域治理,促進重點流域斷面水質穩定達標。持續深入開展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專項整治行動,推進鄉鎮和農村地區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規范化建設,有效保障飲水安全。
強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復。建立和完善土壤污染防治投入機制,創新土壤污染治理模式。著力推進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污染協同控制。大力推進鄉村生態振興,以生活污水處理和生活垃圾收運處置為重點,建立農村地區環保設施運營監管長效機制。加強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與處置,持續推進秸稈和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逐步建立農膜回收利用網絡。
推進固體廢棄物和垃圾處理制度建設。加快專項規劃編制,優化處置設施布局,提高危險廢物規范化處置水平。全面推進垃圾分類收集處理,深入開展廢鉛蓄電池收集和轉運制度試點,加快推進固體廢物管理信息系統運行運用。
三、堅持保護與修復并重
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綜合管理,探索長江經濟帶生態修復機制改革,提高長江干流自然岸線生態功能,持續實施長江兩岸造林綠化等工程,加大長江水生生物重要棲息地保護力度。加強自然保護地生態環境監督考核,做好神農架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建設。加大對各類自然保護地違法行為的查處力度,遏制各類建設活動對自然保護區及生物多樣性的破壞。組織開展生物多樣性調查、觀測和評估工作。
四、構建環境風險防范體系
加強重點領域環境風險管理,對涉及核與輻射、重金屬、化學品、危險廢物、持久性有機物等行業實行全過程環境風險管理。加強核與輻射監測網絡和實驗室能力建設,加強涉重產業規模、空間布局管控,完善環境風險預測預警體系。推進重點企業和有毒有害氣體環境風險預警體系建設,建立危險化學品突發環境事件監控預警網絡,完善移動應急監測網絡。開展環境與健康分析評價工作,探索環境健康信息公開機制,逐步建立應對損害群眾健康突出環境健康問題的管控體系。
五、強化環境監管能力建設
加強生態環保大數據在環境質量變化及趨勢預測,按照主體功能區定位和環境功能分區實施差異化的環境管理策略。加快推進生態環境系統“互聯網+監管”系統建設,推動建立政府部門間、跨區域間協查、聯查和信息共享機制,提高監督執法的精準性。
(作者系湖北省環境科學研究院環境規劃研究所所長,高級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