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秀玲

【摘 要】 目的:研究中西醫結合護理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的價值和患者滿意度。方法: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共200例,根據其入院順序對其進行分組,其中包括觀察組100例、對照組100例,觀察組應用中西醫結合護理、對照組應用常規護理,將兩組術后恢復情況、護理滿意度進行對比。結果:觀察組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腸鳴音恢復時間(6.21±1.32)h、排氣時間(11.21±1.32)h、排便時間(22.21±1.32)h均短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觀察組住院時間(8.21±1.25)d、恢復飲食時間(0.62±0.12)d短于對照組住院時間(12.23±1.02)d、恢復飲食時間(1.35±0.52)d(P<0.05)。結論: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實施中西醫結合護理方式,其與常規護理對比存在明顯優勢。
【關鍵詞】 中西醫結合護理;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滿意度
隨著我國腹腔鏡技術的不斷發展,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在臨床受到廣泛應用,其主要用于膽囊疾病的治療中,具有無創、住院時間短等優勢。而為了能夠提高治療效果,加強其護理干預十分必要,能夠促進其早期恢復,提高患者滿意度[1]。本研究通過分析中西醫結合護理的優勢,并對其效果進行探討,詳情見下文描述。
1 資料與方法
1.1 基線資料
將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列為本次研究對象,共收治200例,收治年限在2016~2018年,隨機方式分為觀察組共100例、對照組100例。納入標準:無手術禁忌證;患者和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伴有嚴重臟器功能;患者和家屬均不配合。觀察組,男性共50例、50例為女性,年齡54~72歲,平均年齡(63.21±1.14)歲。對照組,男性共51例、49例為女性,年齡55~72歲,平均年齡(63.59±1.65)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的統計學結果(P>0.05),提示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在圍手術期進行基礎護理。
1)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和健康教育,告知患者手術方式,術前告知患者禁食6h、禁水2h,術前2h給予患者采用碳水化合物口服,患者進入手術室后、手術室內溫度應控制在22℃~24℃,做好保溫措施,術中對患者體溫進行持續監測,選擇全麻加切口浸潤麻醉方式,對患者進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常規放置腹腔引流管和T管。
2)在術后對患者補液量、速度進行控制,6h后給予患者進食少量的水,手術后24h若患者無明顯不適感,可給予患者食用流質飲食,協助患者開展床旁活動,術后7d試行間斷夾畢,將其逐漸轉化成為完全夾畢,4周左右對患者進行檢查,記錄患者治療效果。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中西醫結合護理:
1)心理護理:多數患者對于自身疾病不了解,進而產生較多焦慮心理,同時伴有煩躁、緊張和抑郁情緒,上述不良情緒易導致迷走神經受到抑制,引起胃排空障礙。故此,護理人員應與患者建立良好關系,并加強溝通,告知患者有關疾病以及腹腔鏡手術的相關知識,同時叮囑其相關注意事項,并為患者講解腹腔鏡手術的優勢,比如出血少、疼痛輕、并發癥低、不會對人體胃腸功能造成影響、手術時間和住院時間均較短等,從而使患者焦慮和抑郁狀態得到緩解,增強康復自信,促進患者積極配合各項護理工作[2]。
2)穴位按摩。穴位選擇:三陰交穴、內關穴以及足三里等穴位,采用大拇指指腹對患者雙側足三里穴位進行交替揉按,并保證力度適中,每日2次,每次15~20min,以患者感到灼熱、刺痛和酸脹為宜[3]。
3)針刺:取患者三陰交穴、足三里穴、合谷穴,并采用75%的乙醇對皮膚進行常規消毒,選擇0.35mm×40mm毫針進行針刺,選擇平補平瀉手法,在拔針后在針孔部位采用消毒棉球進行按壓,預防出血,以患者感到脹感和酸麻為宜,每日1次,每次0.5h[4]。
1.3 觀察指標
觀察組、對照組各項指標進行比較,指標包含:術后恢復情況、護理滿意度、住院時間、恢復飲食時間。
1.4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數據用SPSS 26.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涉及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卡方檢驗,涉及計量資料,用(±s)表示/t值檢驗,兩組各項指標中(術后恢復情況、護理滿意度)存在差異,則P<0.05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比兩組術后恢復情況
觀察組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腸鳴音恢復時間(6.21±1.32)h、排氣時間(11.21±1.32)h、排便時間(22.21±1.32)h均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1。
3 討論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是臨床常用手術方式,多數患者在術后由于多種因素影響,比如長時間臥床、炎癥刺激、麻醉、創傷、鎮痛藥物的應用等等,易導致人體胃腸功能受到抑制,增加其不適感,對患者康復進程造成嚴重影響,使患者生活質量水平降低[5]。
常規護理為臨床基礎護理措施,具有一定的護理效果,該項方式能轉變術前禁食觀念,減輕患者由于禁食方案導致的應激反應,同時還不會增加患者麻醉風險,術前未放置鼻胃管,能預防術后口咽部不良反應,利于患者術后恢復飲食,同時還能避免肺部感染情況發生,術前未進行腸道準備,能加速胃腸道功能恢復,減輕患者術后胃腸道感染情況,在手術中進行保溫護理,能減少術中出血量,維持生命體征穩定,利于腹腔鏡膽囊切除術順利進行,同時還能將患者的手術時間縮短,利于患者在術后早期康復。但是由于多種因素影響,導致西醫護理單獨實施護理效果不顯著,而實施聯合治療,取得顯著護理效果。
在本次研究中,通過實施中西醫聯合護理方式,其主要是在西醫護理的基礎上行穴位按摩、針刺等護理內容,通過將聯合護理用于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中,不僅能夠使其術后早期恢復健康,促進胃腸功能早起恢復,還能夠提高患者滿意度,使其早期恢復健康,改善疾病預后,提升生活質量水平[6]。穴位按摩和針刺均屬于中醫療法,將其用于護理操作中,能夠促進患者各項癥狀得到緩解,使患者能夠早期排氣和排氣,促進其腸鳴音得到早期恢復[7-10]。
本文研究數據顯示,觀察組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腸鳴音恢復時間(6.21±1.32)h、排氣時間(11.21±1.32)h、排便時間(22.21±1.32)h均短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觀察組住院時間(8.21±1.25)d、恢復飲食時間(0.62±0.12)d短于對照組的住院時間(12.23±1.02)d、恢復飲食時間(1.35±0.52)d,(P<0.05)。
綜上所述,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予以中西醫結合護理方式,其與常規護理對比存在明顯優勢。
參考文獻
[1] 張郁秋.整體護理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護理中的應用評價[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7,27(13):177-178.
[2] 張延英.基于希望理論的優質護理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的應用價值[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8,37(22):3079-3081.
[3] 趙文清.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實施優質程序護理的效果觀察[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7,02(08):171-172.
[4] 加恩勒,托依勒汗.循證護理用于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效果觀察[J].中國保健營養,2017,27(03):162-163.
[5] 湯榮梅,陳光彬,陳清,等.醫護一體化模式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臨床路徑中的探索與應用[J].中國基層醫藥,2019,26(18):2286-2288.
[6] 李乃兵.老年急性膽囊炎患者應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的臨床價值探析[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7,05(32):39-40.
[7] 鐘奕,張軍花,卜文君,等.手術室護理路徑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8,24(20):2423-2426.
[8] 陶春芬.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圍手術期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5,13(02):113-115.
[9] 姬利偉.快速康復外科理念護理對腹腔鏡膽囊切除患者術后疼痛及康復的影響[J].河南醫學研究,2018,27(23):4395-4396.
[10]龐璇.快速康復外科理念護理對腹腔鏡膽囊切除患者的護理效果[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9,04(04):175-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