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江宇
摘要:在康巴藏區高校的美術學院教學中,版畫基礎和創作作為美術學課程中最重要的構成部分,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藝術思維能力,而且還能夠鍛煉學生對繪畫材料的熟悉能力和動手能力,是進一步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和理論水平的重要保障。本文以“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藏區高校版畫教學改革探究”作為主要研究內容,結合美術學課程教學當中存在的問題以及教育教學中存在的缺陷為基礎,有針對地提出藏區高校版畫教學改革的具體優化路徑,為進一步提升課程教學效率提供重要的理論基礎和實踐經驗,努力走出一條符合康巴藏區高校實際的版畫藝術人才培養之路。
關鍵詞:應用型;藏區高校;版畫;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0引言
近年來,國家通過西部大開發等項目來大力支持西部地區的經濟建設,地處西部邊陲甘孜州康巴藏區四川民族學院的高等教育也得到了較快發展。然而,作為民族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版畫藝術教育的發展卻相對緩慢,其學科優勢還沒有得到充分展現,也無法滿足康巴藏區高校美術學學生群體的實際需求。因此,新時代下找出康巴藏區高校版畫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迫在眉睫,探索和創新改革的對策與有效途徑,發揮其在人才培養與和諧校園中的特殊作用,是當前需要解決的現實問題。
1康巴藏區高校版畫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筆者所在的四川民族學院是中央布局在康巴藏區的唯一一所民族本科院校。學校始終堅持立足康巴、面向西南、建設藏區、服務全國,始終堅守“為民族地區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促進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一”的歷史使命,努力建設充滿活力的現代化綜合性應用型民族本科高校,是康巴藏區基礎教育師資的搖籃和傳統民族文化傳承的基地。近些年,學校也越來越重視版畫藝術教育教學,分析如何進行康巴藏區高校版畫課程的教學改革與實踐是十分必要的。
(1)版畫教學資源嚴重匱乏,師資力量薄弱,缺乏統一管理,資金投入不足。以筆者所在的美術學院為例,由于歷史的原因長時間無法開設相關課程,隨著近幾年師資的引進,才逐漸從手工制作過渡到黑白木刻版畫基礎和版畫創作。目前版畫專業的教師只有2名,但需要承擔全院300余名美術學專業學生的版畫教學,教學任務比較繁重。由于本科培養計劃的修改,版畫基礎和版畫創作作為美術學專業必修課程,目前的情況是學生多,教師疲于上課,難以保證教學質量。
(2)交通不便,信息閉塞,版畫藝術教育實施環境復雜,學生入學時專業和文化素質不高。尤其是美術學專業,與其它內地綜合性大學藝術類學生相比,藏區高校藝術類學生進校前的文化和專業基礎與培養要求之間存在較大差距。學習困難學生人數增加,學生的個體差異顯著加大,也導致部分學生失去對版畫學習的興趣。
(3)部分教師的教育觀念陳舊,方式簡單,還沒有形成符合自身發展特點的辦學體系和規范。采用的教材都比較單一,學生普遍反映比較難,缺乏較強的針對性。而最近幾年新招聘進入學校的碩士和博士生老師,雖然在自己所在領域很專業,但是很少有機會深入甘孜州的民族地區進行調研,沒有掌握民族地區的相關文化知識,也沒有形成對區域及民族題材的深入研究。
2筆者針對上述明顯存在的問題,并結合四川民族學院的實際情況,對藏區高校版畫專業教學改革提出的應對策略
2.1培養“雙師型”版畫教學隊伍
版畫課程作為學科的概念引入教學是自1954年中央美術學院成立了全國第一個版畫系開始的,初建時的師資隊伍由藝術家所構成,版畫家在傳授技藝的同時,更多是利用版畫的社會功能去引導、干預社會發展潮流。如今在民族地區高校大力推進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新形勢下,我們需要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顯得尤為重要。“雙師型”教師既要具備理論教學素質,也應該具備實踐教學的能力。就版畫專業教師而言,不僅要能夠承擔版畫理論課的教學,還應該具備在工作室帶領學生實操的能力。早在1919年,德國包豪斯的第一任校長沃爾特·格羅皮烏斯就提出了“工作室”制,學生在校不僅要學習藝術史、哲學、產品設計等理論課程,還要在工作室完成諸如金屬工藝、印刷工藝等工藝技術課程的學習。在這種教學形式下,包豪斯培養出了諸如馬謝·布魯爾、馬克斯·比爾等眾多著名的世界級大師,這也說明了就版畫專業而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重要性。具體到康巴藏區版畫創作課程上,教師既要具備美學、設計學、美術史論等美術類學科的基礎知識,還應具有民族學、民俗學、人類學等相關知識的儲備。而目前存在的問題是,民族地區高校美術學專業的教師來自全國各地,同多數學生一樣并不熟悉民族地區,而且只有個別教師掌握部分手工技藝。尤其是剛剛進入民族地區高校的青年教師,需要通過大量的文獻閱讀、田野調查、技藝學習才能夠對民族地區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從而更好地為民族地區培養應用型設計人才。
正是因為“雙師型”教師在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過程中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故而民族地區高校應加大對在職教師的培養力度,從以下三個方面提升教師的能力。第一,切實提高教師自身的創作實踐能力,學院應支持教師在工作中將產學研有機結合,開設自己的版畫創作工作室,或與畫廊、企業進行合作,在擔任高校教師的同時繼續參與版畫創作活動,把握國內外版畫創作趨勢,避免脫離實際應用的教學。第二,大力提升教師的藝術素質和修養,鼓勵在職教師進行民族手工技藝的學習,例如參加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下轉第162頁)(上接第158頁)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或參加國家藝術基金的相關培訓項目,再者可以在校內聘請非遺傳承人或版畫藝術大師對在職教師進行培訓。第三,鼓勵教師扎根民族地區。學院可以通過帶領青年教師深入民族地區調研,與當地老鄉結對認親,支持青年教師在民族地區尋找研究課題等方式,幫助青年教師盡快融入民族地區,扎根民族地區。
2.2深化課程改革,豐富版畫專業課程的內容,編寫針對性更強的教材
作為立足康巴地區的現代化綜合性應用型民族本科高校,其美術學版畫課程的培養目標,與專業美術院校的培養版畫藝術家是有較大區別的,藏區高校應該是以培養學生具有較好的版畫制作技巧,特別是較強的動手能力和師范類綜合素質為主要目標。在這個基礎上,根據學生的專業能力,深化課程改革,開設更加豐富的版畫專業課程內容。開設版畫作品欣賞課,介紹國內外經典版畫藝術作品,提高學生的藝術感知能力和欣賞能力,學生的眼界提高了,才有創作優秀作品的能力。
現在藏區高校應根據學生的專業基礎比較差的實際情況,選擇與學生基礎相適應的專業教材,或者結合本校的師資力量,編寫與本校學生專業基礎相契合的教材,從而增強教材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同時,教師應該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要讓學生能夠從學習版畫藝術中獲得成就感,這樣才會產生學習的熱情,激發學生的創作欲望。
3結語
康巴藏區高校的美術學院教學中,版畫基礎和創作作為美術學課程中最重要的構成部分,是進一步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和理論水平的重要保障。隨著現代社會科學技術發展迅速,而版畫作為與科技發展最接近的美術學學科之一,民族地區的版畫教育也要緊跟時代,不斷的開拓創新。一方面大力推進和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另外一方面深化課程改革,根據自己的人才培養方案,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通過積極改革探索,讓康巴藏區的藝術教育煥發出新的活力,以此培養學生對民族及本土文化的熱愛,將康巴藏區的民族文化精神發揚光大。
參考文獻
[1]楊學志.西部民族地區高職院校公共藝術教育教學改革的困境與對策[J].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12):29-32.
[2]張漫茹.藏區高校音樂專業鋼琴教學改革探索[J].四川民族學院學報,2018(06):104-108.
[3]蔡珊珊,王俊杰.邊疆少數民族地區高校解析幾何教學改革[J].高師理科學刊,2020(05):80-83.
[4]崔國伶.版畫技法與創作[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