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茜 馬艷輝
摘 ? 要: 形成性反饋有助于實現形成性評價促進學習的目標。教師在英語寫作教學過程中應采用多樣化的反饋形式以尊重學生的個性化思維;采用差異化的反饋手段以考慮學生的個體認知差異;采用多元化的反饋主體以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采用立體化的反饋內容以提高學生的寫作構思水平。
關鍵詞: 形成性反饋 ? 英語寫作教學 ? 認知差異
一、引言
英語寫作作為一門重要的修飾技能,集中體現了學習者的語言綜合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個人思維水平。近年來,英語寫作逐漸被視為英語教學中的重點。在英語寫作教學中,教師通常會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指導學生的寫作準備工作,例如,引導學生審題、構思、列大綱等,學生會在寫作前的準備工作上下很大功夫。然而,英語寫作對學生而言仍然是一項艱難又不好掌握的技能,學生的寫作效果仍然不盡如人意:或不合乎邏輯缺乏準確性,或語體詞匯選擇不當缺乏得體性,甚至有些連最基本的交流目的都達不到。究其原因,筆者認為二者都忽視了寫作教學中的“反饋”環節:部分老師根據統一的作文考試評分標準對學生作文采用評分制,匆匆看完便打個分不寫評語;部分學生由于老師未布置“訂正作文”的學習任務,每次只是看一眼自己的得分便束之高閣,很少有學生利用老師所給的反饋完善作文。
二、文獻綜述
(一)形成性反饋含義
形成性評價過程首先動態地評估學習者的學習表現和所取成績,其次動態地體現學習者在學習中出現的多方面變化情況,例如,學習態度、學習策略和學習情感等。形成性評價要求教師對學習者做出實時診斷和反饋,采取相應的糾正策略糾正學習者的錯誤并提醒學習者及時進行必要的針對性學習,促使超越最近發展區而進入下一發展區的發展水平。形成性反饋有助于實現形成性評價促進學習的目標。Shute (2008)認為,形成性反饋是教師與學生交流信息的一大途徑,是學生思維或行為模式調整的一大標準,是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發展、提高學習水平的一大關鍵。不同于終結性反饋只判斷教學活動后學生學到了什么知識,形成性反饋注重的是教學過程中的反饋,并通過教師或同伴在教學活動中的及時反饋促使學習者及時反思并調整學習策略,從而更好地促進自我發展。
(二)形成性反饋的特征
形成性反饋主要有三個特點:描述性、積極性和明確性。形成性反饋是一種描述性而非判斷性信息,教師不僅針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是否正確完成了任務,還要具體指出他們在學習中哪些部分實現了學習目標并且對未達到要求的部分進行分析,提出指導性意見;形成性反饋的積極性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認可學生的成就與努力并給予適當的表揚,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參與學習;形成性反饋的明確性是指教師提供給學生的反饋信息應以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教學目標和任務為主,盡量控制反饋數量,以避免學生面對過多反饋信息時無所適從,達不到積極的反饋效果。
三、形成性反饋對英語寫作教學的作用
由于形成性評價具有描述性、積極性和明確性,因此形成性反饋對寫作教學主要有三個顯著作用:①有利于促進學生寫作揚長避短。形成性反饋主張教師對學生進行描述性而非判斷性的反饋,教師對學生寫作的贊賞有利于學生保持寫作優點。反之,教師對學生不足之處和改進建議的詳盡闡明有助于學生今后寫作方法或策略的改進。②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寫作積極性。對任何水平層次的學生來說,教師的表揚無疑是最大的鼓勵。形成性反饋強調教師用正面的言語承認和表揚學習者的成就,激勵學生保持正確的寫作態度,涌現新的寫作熱情。③有利于教師明確寫作課的教學目標。形成性反饋要求盡量減少反饋數量且少而精地突出最重要的反饋內容,在寫作中,反饋內容應以學生的寫作思維為主。寫作課不該過多糾纏學生的書寫是否美觀、標點符號使用恰當與否、語法使用正確與否等形式上的問題,應該明確的是訓練學生的寫作思維。
四、形成性反饋在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
基于以上形成性反饋的含義、特征及對寫作教學的作用,提出對英語寫作教學過程的幾點建議:反饋形式多樣化;反饋手段差異化;反饋主體多元化;反饋內容立體化。
(一)反饋形式多樣化
在英語寫作教學中,教師通常根據考試作文評分標準對學生作文以計分形式進行批閱,隨后草草了事。筆者就形成性反饋提出,教師應采用多樣化反饋形式評價學生的作文:講評與面評相結合。講評是指教師在課堂上進行總結性講解:對作文進行集體講評,分析寫作要求和標準。講評一般發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寫作教學目的在于對全體學生作總結性題目講解,引導學生打開寫作思路。例如,在記敘文寫作教學中,傳授學生記敘、描寫等寫作技巧;在說明文寫作教學中,告知學生如何介紹或解釋事物現象、性質、功能等。然而,由于學生個體之間思維方式的差異化,可能存在部分學生對知識點難以理解的情況,因此,教師需要對這部分學生進行面評。面評的目的在于尊重學生的認知差異,針對性地解決個別學生的寫作問題。葉圣陶先生有一句名言:“給學生改作文,最有效的辦法是面批。”面評要求教師針對性地對部分學生進行重點輔導,尤其是英語基礎較差的學生。面評可以發生在課堂上:教師對學生寫作過程中的問題當場提出修改意見。也可以發生在課堂后:教師根據學生的課堂及作業反饋情況單獨對任務完成較差的學生進行輔導。對基礎較差的學生單獨輔導一方面可以照顧到該部分學生的自尊心,讓其感受到教師的關懷,從而提高學習主動性,另一方面學生可以根據老師的反饋對自己出現的問題深刻反思,從而提高寫作水平。通過講評和面評的方式,全體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得以提高。
(二)反饋手段差異化
在英語寫作教學過程中,教師反饋手段的使用應予以差異化。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教師采用的反饋手段應有所區分:首先,對于學習水平高且自覺性強的學生,隱性反饋的效果優于顯性反饋,即教師通過暗示等方式指出學生的錯誤。例如,學生在寫作中出現簡單的語法錯誤如動詞過去時誤用成一般現在時,教師只需將其錯誤用紅筆圈出而不告知正確答案。稍加提示,學生可以自行改正。對于學習水平有限,無法得出正確語言形式的學生,顯性反饋優于隱性反饋,即教師直接告知學生錯誤所在并提供正確答案。例如,學生句子編排完全不合乎語法規則,教師需要在錯誤邊上寫下正確答案,告知正確的語法規則。根據寫作層面的不同,教師選擇反饋手段時應當有所區分:在詞和短語層面,教師采用顯性反饋的方式指正學生錯誤的效果更好,即將學生作文中出現的錯誤用詞或短語直接糾正出來加以訂正;其次,在作文的篇章構思層面,教師采用隱性反饋的方式引導學生擴散思維,即鼓勵學生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例如,在說明文寫作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文章需要思考說明的主題寫在黑板上,然后讓學生討論后將說明要點寫在黑板上,引導學生根據集體所得構思將文章撰寫出來。這種尊重學生差異化的思想方式,集思廣益,大有裨益。最后,顯性反饋還應當多多用于正面評價,無論是對英語水平高的學生還是對英語水平低的學生而言,教師的正面反饋往往具有很大的魔力。例如,教師可以用波浪線將學生寫得好的觀點或句子劃出來,或給予文字鼓勵。
(三)反饋主體多元化
根據反饋主體的不同,反饋分為教師反饋、同伴反饋和自我反饋。一般的英語寫作教學以“教師教—教師改”的模式進行,未能充分發揮學生個人、同伴的主體性。形成性反饋認為反饋主體應該多元化,發揮師生、生生之間的交互作用。在英語寫作教學中,教師的反饋非常重要,教師擁有全局性目光與專業化的知識,教師的觀點是學生們心中的“權威”。然而,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指路人。教師的角色不僅是一名反饋者,更應該是一名引導者。一方面,“授人以財,不如授人以技”,學生學會評價自己或同伴的作文,不僅能提高自我思辨能力,還可能在批改過程中發現同伴寫作錯誤后,避免自己將來也犯同樣的錯誤。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提前對學生進行適當指導與示范,告知學生評價作文應該從哪幾個方面入手,同時要求他們認真寫好自己批改的作文的優缺點評語。另一方面,“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已蔚然成風,寫作反饋信息不該只局限于教師,可以是同伴之間的互評,可以是師生課堂上的協同討論,甚至可以是突破學習課堂局限的家長評閱。作為作者的學生與作為讀者的同伴進行討論交流時,由于年紀相仿,擁有許多共同語言,交流過程更簡單愉悅,學習熱情高漲。作為作者的學生與作為家長的讀者進行討論交流時,家長讀者們的人生經驗更豐富、人生閱歷更多,對學生的認知發展大有裨益,還能促進親子關系的發展。當然,一些家長忙于工作,時間有限,且培養學生的最大主體和環境始終是學校,“家長改”任務不宜過多,可作為自愿活動進行。因此,寫作教學要敢于打破常規,突破傳統教學模式,增加“教師教—學生改”的模式,培養學生的評價能力。
(四)反饋內容立體化
由于國內應試教育體制,教師過于關注學生的書面書寫情況和語言使用的正確性,留下的評語往往是關于學生語言形式的調整的建議,對學生作文內容及思想的反饋信息較少。實際上,這種批改方式是本末倒置的。寫作是學生交流溝通的一種方式,也是一個人情感思想的表達形式,而不是語法訓練。寫作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運用書面語言進行交流溝通及個人對事態看法的綜合能力。例如,在議論文的寫作批改中,對于學生出現的細微語法錯誤,教師可以較少地指出,把重點關注放在學生謀篇布局的思想層面上,關注學生對該議題的看法、態度及分論點論述是否有說服性,或對某一事件采取的解決措施是否有效合理。通過閱讀學生上交的作文,與學生保持思想層面的交流,發掘學生思想上的閃光點。反之,在寫作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過度強調語言形式使用正確與否,而忽視學生構思作文的過程和學生耗費心力撰寫的作文內容,使學生陷入誤區,即沒有語法錯誤的作文比結構安排合理的作文更好。學生會花更多的時間在遣詞造句上,追求字面形式的完美,忽略寫作的內在靈魂。長此以往,學生的寫作心理歪曲,寫作思維難以發展,應試能力增強,與之而來的是交際能力的降低。因此,教師在評價作文時,可以給出兩個層面的評語:一是內容構思層面,考慮學生的作文是否有意義,能否達到思想交流的目的,同時傳授學生正確的三觀。二是語法形式層面對其提出修改建議,當然,這一部分應當是次要的。
五、結語
英語寫作教學過程中的形成性反饋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和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本文根據形成性反饋的特征,對英語教學提出四點有效建議:反饋形式應當確保多樣化,將講評與面評形式相結合,彌補課堂對水平有限的學生的關注;反饋手段應當確保差異化,將顯性反饋與隱性反饋相結合,根據學生英語水平的不同、寫作層面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手段,達到最優組合效果;反饋主體應當確保多元化,發揮師生、生生之間的交互作用,在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時,重點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反饋內容應當確保立體化,在追求正確運用語言的同時,突出寫作訓練的初衷,即培養學生的寫作構思能力。
參考文獻:
[1]Fulcher, G.&Davidson, F.. Language Testing and Assessment[M]. Routledge: Taylor & Francis Group, 2007.
[2]Lyster, R., Saito, K. & Sato, M.. Oral Corrective Feedback in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J]. Language Teaching, 2013(46).
[3]林芳.高中英語寫作反饋研究及其教學啟示[D].廈門:集美大學,2018.
[4]王海英,吳爽.形成性評價視域下反饋在中小學教學管理中的運用[J].現代教育管理,2020(03):103-109.
課題項目:黑龍江省教育廳:“大學英語一流課堂建設的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SJGY20190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