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俊輝 魏孟 王士琳 鄭一瑾

摘要:目的:探討城市務工青年壓力、基本心理需求與焦慮、抑郁之間的關系。方法:運用偶遇、熟人滾雪球抽樣法選擇年齡在35歲以下的城市務工青年274例,運用壓力-焦慮-抑郁量表、基本心理需求量表(BPNS)對其進行問卷調查,采用SPSS21.0、AMOS22.0進行數據分析。結果:(1)不同戶籍的城市務工青年在自主需求(F=4.542,P=0.034)、基本心理需求(F=3.972,P=0.047)中存在差異;不同文化程度的務工青年在壓力(F=4.096,P=0.007)、焦慮(F=4.001,P=0.008)、抑郁(F=3.177,P=0.025)中存在差異;不同性別的務工青年在自主需求(t=-3.635,P=0.000)、基本心理需求(t=-2.175,P=0.031)中存在差異。(2)基本心理需求與壓力、焦慮、抑郁之間均呈顯著負相關;壓力、焦慮、抑郁之間均成顯著正相關。(3)基本心理需求在壓力與抑郁之間呈中介效應。結論:要關注城市務工青年面臨的各種壓力,提高其基本心理需求的滿足水平,從而減低負性情緒的危害。
關鍵詞:基本心理需求;壓力;焦慮;抑郁;城市務工青年
中圖分類號:G444 ????文獻標識碼:A
20世紀90年代以來,外來人口的增多是大城市人口增長快速的主要原因,因各種客觀壓力使其普遍處于弱勢群體。本文考察城市務工青年的壓力與焦慮、抑郁之間的關系以及基本心理需求在其中的作用,以期為改善務工青年的壓力,以及焦慮、抑郁的預防與改善提供建議。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2019年10-12月,采用偶遇、熟人滾雪球抽樣法,選取年齡在35歲以下、戶籍為非城市(農村和城鎮)、當前在大城市工作且工作時間半年以上的務工青年為對象,通過問卷星和現場發放問卷進行調查,當面填寫紙質問卷100份,問卷星填寫174份。本次研究共發放問卷300份,回收有效問卷274份,有效率91.3%。
1.2工具
(1)一般人口學資料。包含年齡、性別、婚姻狀況、文化程度、戶籍、月收入、職業、現工作地8項。
(2)基本心理需求量表選用劉俊生等人在2013年修訂的基本心理需求量表。(Basic Psychological Needs Scales, BPNS) 共19個項目,分為自主需求、勝任需求、歸屬需求三個維度,采用三級評分制 。本研究中量表Cronbach ;總系數為0.76,95%的置信區間是[0.72,0.80],調查表信度良好。
(3)壓力-焦慮-抑郁量表。本量表由文藝、吳大興等引進中國大陸,分為焦慮、抑郁、壓力三個分量表,共21題,每題設有0、1、2、3,四個評分等級,分別計算各個量表總分,各個量表得分越高,代表焦慮、壓力、抑郁越嚴重。本研究中量表Cronbach ;總系數為0.93,95%的置信區間是[0.91,0.94],調查表信度良好。
1.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和Amos22.0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
2結果
2.1不同人口學資料城市務工青年基本心理需求、壓力、焦慮、抑郁的特征
274名調查對象中,年齡18-20歲有21人,21-25歲有100人,26-30歲有81人;男性113人,女性161人,未婚156人,已婚114人,離異4人,小學文化4人,初中76人,高中89人,大專以上文化105人, 戶籍為農村為197人,城鎮為77人;月收入2000元以下為42人,2001-4000元為113人,4001-6000元為77人,6000元以上42人。專業技術人員74人,公務員及事業單位工作人員22人,廠礦企業工作人員23人,農業勞動人員9人,商業零售或服務人員52人,其他職業94人。
調查結果表明,不同戶籍的城市務工青年在自主需求(F=4.542,P=0.034)、基本心理需求(F=3.972,P=0.047)中存在差異;不同文化程度的務工青年在壓力(F=4.096,P=0.007)、焦慮(F=4.001,P=0.008)、抑郁(F=3.177,P=0.025)中存在差異;不同性別的務工青年在自主需求(t=-3.635,P=0.000)、基本心理需求(t=-2.175,P=0.031)中存在差異。
2.2各變量的描述性統計和相關性分析
基本心理需求與壓力、焦慮、抑郁之間均呈顯著負相關;壓力、焦慮、抑郁之間均成顯著正相關。(均P<0.01)。
2.3中介模型效應檢驗
本研究采用Amos22.0軟件,以焦慮和抑郁為因變量, 壓力為預測變量,基本心理需求為中介變量,運用極大似然估計法進行模型構建,并采用Bootstrap 法對中介效應進行估計和檢驗。發現,基本心理需求在壓力與焦慮之間起不到中介效應,其在壓力和抑郁中起到部分中介效應,模型擬合結果為:2/v=2.045,GFI=0.903,AGFI=0.872,CFI=0.938,SRMR=0.045,95%的置信區間為[0.014, 0.074]不包含0,說明部分中介效應顯著。模型結構及非標準化路徑系數見圖1。
3討論
3.1不同性別、文化程度、戶籍的城市務工青年的基本心理需求、壓力、焦慮、抑郁存在差異
本研究結果表明,女性務工青年的自主需求和基本心理需求滿足程度顯著高于男性,這可能與女性內心更細膩更容易敞開心扉,同時在中國傳統觀念中女性比男性承擔更少的家庭和生活壓力,在物質和心理上更容易滿足有關。戶籍為農村的務工青年自主需求和基本心理需求較低,以往研究發現農村戶籍人口往往會被壓制于城鎮勞動力市場的最底層,發生“同工不同酬”的現象和受到的不公平待遇的現象頻發,更容易出現剝奪感,需求滿足較差有關。不同文化程度的務工青年,其壓力、焦慮、抑郁水平呈現出:小學學歷的壓力和焦慮、抑郁均值最高,然后依次為高中、大專及以上,初中文憑的壓力、焦慮、抑郁水平最低。這可能是因為小學學歷的務工青年在人力資源市場處于劣勢地位,多數只能從事不穩定、工作時間較長且收入較低的工作,而且工作能力較低,極大的影響其工作感受,使承擔更重的經濟、工作社會壓力。而高中及以上學歷的務工人員,可能會出現工作匹配度不佳的情況,過難或過易的工作使其出現工作倦怠、工作動機下降的情況致使該群體產生負性情緒。
3.2壓力、基本心理需求、焦慮、抑郁之間的關系
本研究重點考察了壓力、基本心理需求與焦慮、抑郁之間的關系。首先,相關分析顯示壓力與焦慮、抑郁呈顯著正相關,為務工青年的壓力影響焦慮、抑郁水平提供了直接證據。提示我們要關注務工青年承受的壓力水平對其正常社交、情緒和心理狀況的影響。此外,相關分析還顯示,基本心理需求與壓力、抑郁、焦慮呈顯著負相關,表明基本心理需求的滿足對務工青年的負性情緒有一定的緩沖作用,能夠緩解其對壓力的感知和對不良情緒的反應。基本心理需求還可以在壓力與抑郁之間起到部分中介效應,其介導的中介效應為4.0%,提示在壓力和抑郁之間,可能存在其他中介效應。基本心理需求與壓力、抑郁的路徑系數均為負值,說明壓力越大、基本心理需求滿足越低,其抑郁情緒就越強,當需求滿足不良時,不利于個體情緒的調節,更容易因為應激產生心理健康問題。
總之,本研究發現城市務工青年的壓力與焦慮、抑郁密切相關,且基本心理需求在壓力和抑郁之間呈部分中介效應,啟示社會各部分要關注當代務工青年的面臨的壓力,提供更多條件促進其基本心理需求的滿足,這對其心理健康的發展有重大的意義。
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打擊“毒品下鄉”背景下農村青少年禁毒社會工作的實證研究”(項目編號:18YJAZH143)。
作者簡介:黃俊輝(1998.3-)男、漢族、湖北襄陽人、武漢科技大學醫學院(武漢科技大學黃家湖校區)、本科生,研究方向:預防醫學、心理健康。
參考文獻
[1]王春蘭,查波.大城市外來人口分布態勢的分析與啟示——以上海為例[J].城市觀察,2013(02):159-165.
[2]潘艷麗,胡義秋,劉銜華.青年農民工心理探析——自我效能與領悟社會支持、總體幸福感的關系[J].學理論,2014(10):108-109+127.
[3]劉俊升,林麗玲,呂媛等.基本心理需求量表中文版的信、效度初步檢驗[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13,27(10):791-795.
[4]文藝等.抑郁-焦慮-壓力量表中文精簡版信度及效度評價[J].中國公共衛生,2012,28(11):1436-1438.
[5]林贊歌,連榕,鄧遠平等.制造業員工社會支持、職業倦怠與生活滿意度的關系[J].心理與行為研究,2017,15(01):108-112.
[6]楊青,唐璐,張小娟.移民城市居民生活壓力與相對剝奪感的實證研究[J].特區經濟,2015(07):80-83.
[7]馮一丹,李愛梅,顏亮,王笑天.工作時間壓力對主觀幸福感的倒U型影響——基本心理需求滿足的中介作用[J].中國人力資源開發,2017(08):2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