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艷霞
摘要:在終身教育視角下,國外部分教育專家開始意識到學前“保育”與“教育”二元制的弊端,試圖將“保育”和“教育”等概{進行整合,而后出現了融合“保育(care)”和“教育(education)”的新詞“educare”——保教。國內也有相近表達,比如“保教合一”“托幼一體化”等,其內涵側重于幼兒園教育中“保育”和“教育”的統一。日本從戰后開始通過整合保教服務的共給者、師資培養設施標準以及保教內容等措施,試圖將幼兒園與保育園兩種機構合二為一,并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關鍵詞:日本,保教一體化,經驗
1 何謂”保教一體化”
“保教一體化”是指以“科學保教”為基礎,以兒童整體健康發展為目標,將學前教育機構與家庭、社區進行連結,為0-6歲兒童提供“保育”和“教育”一體化的服務。
“保教一體化”的目標是運用學前教育機構“保育”和“教育”的功能,實現嬰幼兒時期保育和教育的統一,讓0-6歲的兒童能夠得到良好的、科學的成長環境。它以兒童為中心,追求生活和教育的統一,保障學前教育中“保”與“教”的平等,為幼兒提供完整的可持續發展的教育。
2 日本“保教一體化”發展狀況
日本0-6歲兒童的學前教育存在“保育園”和“幼稚園”的二元制,這兩種機構分屬厚生省和文部省管轄。日本于1946年初次提出“幼保一體化”的設想,試圖解決二元制所帶來的弊端。1994年由文部省、建設省、勞動省、厚生省聯合出臺了《安琪兒計劃》,提出了“多樣保育服務”的具體措施。日本中央教育審議會在2004年12月發表了《關于幼兒教育、保育一體化的綜合機構》,其中闡述了“保教一體化”的意義與理念。2006年10月,設立“認定児童圜”,這是具有幼兒園功能的保育園和具有保育園功能的幼兒園的統稱,這可以說是日本首次將“幼保一體化”付諸于實踐當中。2009年,當時的鳩山內閣提出促進“保教一體化”的發展,實現“政策、政府機關的一體化”。2015年實施了《兒童及育兒援助新制度》,其目標是站在兒童視角,以兒童為中心的,致力于建立以實現“兒童利益最大化”的社會。并在“認定児童圜”的基礎之上推行“総合幼稚圜”制度,即整合現行的認定幼兒園、保育園和幼稚園的功能,建立將“保育”和“教育”合二為一的綜合幼兒園。
3 日本“保教一體化”改革的經驗
“二元制”是困擾日本學前教育發展的老問題,長期以來“保育園”和“幼兒園”的并存帶來很多的弊端,例如:二元制的不同管理機構導致保教內容上的差異、財政的雙重投資導致資源的浪費等等。日本經過多年的改革與實踐,已取得了顯著得成效,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3.1擁有統一的管理體系
“保教一體化”的實踐過程是“管理體系的一體化”和“實施體系的一體化”。首先,從國家層面制定方針,再由市町村根據當地保教需要完善“保教”計劃;另外,強化“一體化”共給體系,避免長期以來因“二元制”的雙重行政管理在財政上的互相干涉。
“實施體系的一體化”是日本學前教育改革的過程也是重要目標,從保育園和幼兒園的完全分離,到兼有保育和教育功能的“認定児童圜”,再到旨在實現教育、保育和家庭撫養支援的“総合幼稚圜”,可以說將“實施體系一體化”的綜合幼兒園既是遵從學校教育法的學校,也是符合日本社會福利法以及兒童福利法的福利設施。
3.2整合課程內容,確保0-6歲兒童獲得系統一體化的教育內容
“保教一體化”的最終目標就是要實現“保育”和“教育”的一體化,本各地在推行“保教一體化”過程中,根據文部省的《幼稚園教育要領》和厚生省的《保育指南》,整合了課程活動綱要一一一《兒童指南》(《二P屯指針》),這成為日本各類幼兒園開展課程活動的指南。
3.3統一保教人員的培養路徑
在日本,保育園和幼兒園分屬不同的政府體制管轄,所以保育士資格和幼兒園教師證有不同的取得途徑。2006年,擔負著“保育”和“教育”兩大職能的“韶定呢童囡”政策出臺之后,面臨著如何培養新的保育體制下的師資隊伍。
2012年,日本文部省和厚生省聯合成立了“幼保銜接推進辦公室”對《認定幼兒園法》進行修改,規定了“認定児童圜”的老師的職稱為“保育教倫”,并確定了“保育教倫”資格的取得方式,并在2014年開始實施。通過資格考試的內容,可以發現日本非常重視教員素質水平和專業水平的提升。他們認為保教人員的倫理觀念以及對保育工作的理解和責任是一切學前教育工作的基礎,嬰幼兒時期又是人格形成的關鍵時期,所以作為保育工作的踐行者一一一保教老師擁有正確的道德觀和倫理觀顯得至關重要。
4“保教一體化”對我國學前教育發展的啟示
4.1增加多層次共給側
日本的學前教育改革經歷了保育園和幼兒園的二元制,到試圖將二元并軌的“認定児童圜”,再到現行的將保育園、幼兒園和認定幼兒園三者合一的“総合幼稚圜”。在改革實踐中遵循的原則是在整合現有教育機構,拓展多層次共給服務。在我國對于公共兒童學前服務的供給由地方財政的負擔,造成投入不足設施不夠,而且這只是針對3-6的幼兒園教育,0-3歲的保教服務還未納入公共服務體系。但隨著我國人口紅利的消失,國家已全面實施全面二孩政策,需要發展0-3歲嬰幼兒的保教服務,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多層次的推進服務供給:①在現有的公辦幼兒園增設“托班”,增加幼兒園的“保育”功能;②鼓勵私立幼兒園設置“托班”且給與財政支持;③在現有的早教機構教授特色課程的基礎上,政府利用這部分資源,鼓勵其與幼兒園結合,增設“托兒班”,增加其保育功能;④鼓勵現有的幼兒園、早教機構相互結合取長補短,開展多樣化的保教服務,來滿足不同群體的需要。例如:為短時間利用者提供保教服務;提供休息日、早晚的保教服務等等。
通過以上方式,我們能為不同家庭的保育需求提供更加靈活、多樣化的服務形式。借鑒日本的政策和方式,保教機構都由中央或地方政府制定統一的設置標準、課程設置、收費標準、保教人員素質、硬件設施等制度,加強對保教機構的統一規劃和統籌管理,以期為0-6歲兒童提供公益性與惠普性的服務。
4.2制定前后連貫一致的保育教育課程標準。
前后連貫的課程根據不同年齡段的兒童特征、性格特征,將教育理念延申到教育活動中,讓兒童能夠得到具有延續性的學前教育。日本將0-3歲嬰幼兒的《保育所保育指南》與3-6歲幼兒的《幼稚園教育要領》相互融合,研發“保教一體化”的課程,并有相應的監管部門和管理規范,提高前教育機構的教保質量。所以,我們可以嘗試將公私立幼兒園以及早教機構的課程(包含特色課程)進行整合研究,制定符合幼兒發展的具有銜接性的課程。
4.3統一“保教一體化”的師資隊伍的建設。
“保教一體化”實施環節的重中之重應該是師資力量的培養。因為“重教輕保”思想的影響,世界范圍內幼兒教師的資格認定要比保教員的認定嚴格很多。目前,我國公立、私立幼兒園均實施“兩教一保”模式,即每個班配備兩個幼兒園教師和一個保育員,無論是幼兒園師資隊伍的建設還是幼兒的教育,都傾向于對教師的關注,缺乏對保育工作和保育員的重視。
“保教”不僅僅是保育員對嬰幼兒生活的照顧,更是教育與教養的融合,“保教一體化”的實施,會對保育員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應該將保育員和幼兒教師的制定統一的職前培養課程,統一培養路徑。日本的幼兒教師和保育員雖然分屬不同的管理部門,但是2006年“認定児童圜”的出現,使得如何在新的保教體制下培養師資人才成了急需解決的問題。2012年,日本文部省和厚生省聯合成立了“幼保銜接推進辦公室”對《認定兒童園法》做了修訂,規定了“認定児童圜”的教師職稱為“保育教倫”,其實質就是要求老師要同時具有保育員保育士資格和幼兒園教師資格。
5 結語
關于“保教一體化”的研究,在理論與實踐上均處于起步階段。本文結合日本學前教育“保教一體化”改革與發展的經驗,為我國學前教育一體化的實現路徑提出了建議。總的來說,“保教一體化”的教育模式有據可依,“保教一體化”是將幼兒教育從橫向和縱向進行全方位的融合滲透的新理念、新狀態,必然會成為科學保教的新目標。其核心在于保教觀念和保教行為的一體化,二者缺一不可。保教一體化的實施首先需要幼兒教育參與者保教觀念的改變;其次需要管理體制的變革做保障,由此才能實現從保教觀念到保教行為的轉變。
參考文獻
[1]田中宴冬子,保育i=書付為饕葭世教育:戟後④保育所形成期e=注目L-C [J].名古屋學院大學揄集,2017.
[2]保育吵一匕叉事柴④現狀蘭今後④展鞠·裸題一一新制度④解說之展望[c].稔合。=j厶子育【支援事柴化針畫·逞嚳寞憋資料集,2013.
[3]野邊英俊,保育制度④現狀巳裸題[J].調查芑情鞭第667號,2010.
[4]劉小青,日本學前教育[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17.
[5]曹能秀等,美英日三國學前教育改革的比較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6]金扣干,文春玉.0-3歲嬰幼兒保育[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2.
[7]胡洪強,日本“幼保一體化”的發展及其啟示[J].基礎教育,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