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云 黃長林 宋小民

摘要 通過對江西省各地區開展實地調研,總結出江西省草花生產現狀,并為此提出了相關優化對策,旨在為江西省花卉產業發展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和參考。
關鍵詞 草花;生產基地;江西省
中圖分類號 S681.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20)18-0056-03
Abstract Based on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in various regions of Jiangxi Province,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herhaceous flower production in Jiangxi Province, and put forward relevant optimization countermeasures, aiming to provide certain theoretical basis and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flower industry in Jiangxi Province.
Key words Herhaceous flowers;Production bases;Jiangxi Province
草本花卉,簡稱“草花”,指沒有主莖,或雖有主莖但僅基部木質化的花卉。它們的壽命較短,但種類繁多,且植株矮小。一般分為一年生花卉、二年生花卉和多年生花卉[1]。草花具有造景迅速、效果突出的特點,應用前景愈發廣闊。在城市綠地中常用來布置花壇、花境、花叢、立體綠化和綴花草坪,增加了植物間的色彩和層次[2],并廣泛應用于休閑農業與美麗鄉村景觀的打造和布置,以花海景觀為主要吸引物[3],使休閑農業與美麗鄉村觀光旅游發展勢頭迅猛。
江西自提出“中部崛起”“后花園建設”“創建花園城市”等[4]有關精神以來,對花卉產業發展的重視度日益提升。草花亦依靠其自身的優點,在城市園林綠化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極大地豐富了城市園林景觀的多樣性。為了解江西省草花生產現狀,筆者以江西省各地區具有代表性的花卉生產基地、相關政府機關為對象開展實地調查,在此基礎上分析存在的問題,以期為江西省花卉產業的科學發展提供理論依據和參考。
1 調查內容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
對江西全省各地區的花卉生產基地(企業)和政府機關以及周邊花卉大省的大型花卉生產基地(企業)進行實地走訪,調查省內各地市(南昌、贛州、吉安、九江、撫州、鷹潭等)的花卉生產基地(企業)、政府機關和周邊草花生產發達省份(廣東、浙江等)花卉生產基地(企業)。
1.2 調查內容
調查內容主要是針對草花品種、育苗、栽培、采購及銷售等方面展開的訪談和實地考察,并針對草花生產概況以及存在的問題等進行詳細的咨詢和記錄。
1.3 調查方法
2019年1—12月,分別到具有代表性的省內各地及省外草花生產基地進行上門訪問、實地調查,詳細記錄每個基地中生產的草花種類、種苗來源、播種期、花色花期、盆直徑、銷售情況等,并拍攝照片,以便于存檔參閱。
2 結果與分析
2.1 草花栽培基本情況
調查發現,江西省草花生產基地培育種苗以扦插為主,其次采用種子播種,少部分從省外采購小苗進行繁育。在南昌市、吉安、撫州、鷹潭地區,極大部分草花生產企業為節約成本,基本采用“就地取土裝袋”的方式,稍加拌少量草木灰或泥炭土進行花苗栽培。而栽培容器基本采用7、8、9 cm直徑的黑色營養缽,從小苗到成苗期間一直擺放緊密,造成花苗植株嚴重生長不良,形成草花普遍生長瘦長花少的情況。總之,整體呈現為容器小、裝土少、質量差的現象,嚴重影響了江西省花卉產業的發展。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靠近經濟發達省份的上饒和贛州地區,草花生產基地生產的草花質量較高,株型遠比省內其他地區的飽滿,生長情況良好。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受發達省份的影響,使得該地草花生產企業生產的草花質量整體較南昌市及其周邊區高,但與發達省份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草花品種尚不夠豐富。調查發現,當地草花生產者依托本地優勢,用本地田土或黃泥土摻雜豬糞、谷殼、木屑等進行發酵作花苗的栽培基質,大大豐富了花苗生長所需的營養物質。草花生長容器采用了黑色營養缽(8、9、10 cm)、雙色盆(12、15 cm)育苗相結合的方式,并在花苗生長一段時間后進行移盆操作,充分給予了草花一定的生長空間,草花的質量和價值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2.2 草花采供銷現狀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江西省內對花卉需求量逐年提升。調查可知,江西省草花生產企業數量較少,又由于各草花生產基地(企業)生產的基本是中低端常規草花品種,從而導致江西省各地生產的草花數量并不能滿足本省需求,經常需要從外省(主要是浙江、江蘇、廣東、福建、山東等地)采購品質優良、品種新穎的草花種子或花苗來填補內需,因而往往花銷巨大。
目前江西省尚無完整的產供銷一條龍服務供應鏈,仍停留在傳統營銷模式上。全省草花生產企業仍是“各自為營”,基本依賴各自的訂單業務,主要供應于當地及省內周邊地區園林綠化工程用苗和盛大節日用花,只有贛南草花生產業務能輻射至周邊外省如廣東韶關等地。
在調研過程中,企業老板普遍表達了生產新型草花品種存在難銷售的顧慮,其主要原因是江西省內各地人員存在固化思維,習慣了傳統草花的生產和養護模式,對新型草花品種缺乏把控其繁育技術和養護技術的信心;另一方面,政府采購部門依然按照傳統思想方式,不論產品的質量和是否新品種,只按最低價位采購。省內各地人員的傳統思想和政府的這種采購思維模式導向,既不利于草花的標準化生產,也不利于草花新品種的應用,從而導致草花產品質量低下、觀賞效果差、觀賞期短,高品質草花和新型草花品種難以進入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