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妍 馬犇
摘 要:大學生目標教育是大學教育階段的重要任務。通過分析大學生目標教育的現狀及實際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探討了開展大學生目標教育的過程中的路徑實現。當前,開展大學生目標教育應注重以生為本,強化學生主體地位;因時而動,分階段有重點開展目標教育;豐富載體,積極搭建教育平臺,從三個關鍵點出發,多層面、分階段共同推動大學生目標教育實現。
關鍵詞:大學生;目標教育;實現路徑
大學階段是人生的關鍵期,是確立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最重要的階段。習近平總書記曾將這一階段比作“扣扣子”:青年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成十分重要,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樣,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錯了,剩余的扣子都會扣錯[1]。大學階段正是青年階段的關鍵時期,是學生步入社會前的最后一個階段,同時也是最為關鍵的一個階段。同之前的學習階段相比,大學教育除了傳授學生專業知識,更承擔著培養學生獨立處理生活工作能力的責任。
美國著名的職業心理學家薩伯(E.super)從人的終生發展的角度出發,把人的職業生涯發展分為成長、探索、建立、維護以及衰退等五個階段[2]。探索階段大約發生于一個人15-24歲這一年齡段上,可見大學階段正處于探索的關鍵期。隨著探索階段的深入,人往往會確立一個看上去比較恰當的發展方向或目標職業。因此在大學階段開展目標教育具有指導性和引領性的意義。
一、大學生目標教育的主要背景和現狀
(一)學生對于大學生活理解存在偏差
目前,00后學生已經成為了大學生群體的主要構成部分。00后學生綜合素質高、主體意識強,自信張揚、思維活躍,接受新鮮事物能力強,但缺乏辨別能力[3]。在實際工作中發現,學生入學之處往往對大學活動積極性強、好奇心重。隨著課程學習的深入,學生逐漸認識到大學學業任務仍舊繁重,學生在經歷了高考后的長時間放松后極易出現不適應的情況,加上各類媒體、影視劇及人們固有印象中對于大學生活存在著不準確印象。理想與現實差距讓學生產生心理落差,課業學習、學生工作、文體活動、科技競賽等各項活動的密集開展,使學生疲于應對,進而產生抵觸心理。在此階段,學生往往迷茫無措,進而產生焦慮、低落、自卑等不良情緒,甚至有部分學生會由于無法及時調整心態和目標而喪失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面臨更多的選擇,因此不僅要確保學生做好選擇,更要教會學生做選擇。
(二)傳統的目標教育存在局限性
傳統的目標教育往往重點著眼于幫助學生樹立大學期間的目標,幫助并指導學生進行學習生涯規劃,對于學生目標規劃、反思與調整的能力培養重視程度不夠。在傳統的模式下,短期內確實能夠幫助學生確立符合主流觀念的大學規劃,但學生由于沒有經歷完整的確立目標的思考過程,對目標的規劃和實現路徑并不清晰。而缺失的目標規劃意識和目標規劃能力的培養恰恰是整個目標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環,也是大學目標教育中最關鍵的一環。
二、大學生目標教育的基本思路和主要目標
基于以上現狀,在大學生目標教育的過程中,可以確定基本思路為:以幫助學生確立大學整體規劃和階段性規劃為目標,進而幫助學生掌握制定合理目標能力、規劃目標路徑能力,提升核心競爭力。從根本目標出發,全面教育與重點教育相結合、師長教育與朋輩教育相結合、引導教育與自我管理相結合、日常教育與特殊教育相結合。
同時,按照大學生成長發展的需求情況可以將大學生目標教育劃分為以下四個目標。一是幫助學生迅速適應大學生活,找到適合自己的生活節奏。二是,引導學生在了解的基礎上確定適合自己的目標并逐步調整完善。三是,為學生搭建實現目標的平臺,擁有自主選擇的權利。四是,延伸教育手臂,從幫助學生樹立目標,到教會學生確立目標的方法和實施途徑。
三、大學生目標教育的實施重點
(一)以生為本,強化學生主體地位
目標教育的根本是培養和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意識和習慣去實現自身的個體價值和社會價值。目標實現過程可以大體分為目標制定和反思調整兩個階段,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個體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和客觀因素的變化不斷多次重復兩個階段,最終實現目標。由于每名學生的成長生活環境、興趣愛好、個性特點、特長能力都有很大的差異,在目標制定和反思調整過程中的方法和思路千差萬別。因此在進行目標教育的同時應充分考慮個體因素,進行個體個性化指導。
(二)因時而動,分階段有重點開展
按照大學生成長發展的特點,遵循教育規律,可以將大學目標教育分為以下幾個階段,在不同階段確立不同的指導重點,推動目標教育分解分步驟實現。
(1)適應期
這一階段為新生入學報到前至大一上學期中,應在把握好價值目標的同時引導學生盡快了解、適應大學環境。一是搶占新媒體陣地,暢通發聲渠主渠道,確保學生掌握官方消息的同時,給予學生歸屬感,盡快消除陌生感,更快進入大學生角色。二是開展愛校榮校教育,依托入學初期的軍事訓練、集體學習、主題活動等,幫助新生盡快了解學校歷史,進一步幫助學生增強校園歸屬感、榮譽感、使命感,立獻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遠大理想。三是樹立規則意識,根據年級實際確定行為規范守則,引導學生遵規守紀,嚴格遵守學校及年級的各項管理規定。
(2)嘗試期
這一階段為大一上學期中至大一結束,逐漸掌握大學生活節奏,完成從高中生到大學生的轉變。一是抓好學風建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掌握學習方法、提升學習興趣、嚴守學習紀律、營造學習氛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提升時間管理能力。二是充分發揮朋輩教育的先進作用,發揮典型的先進模范作用,幫助學生盡快確立成長目標方向,適應大學的學習方式、生活方式和行為方式。三是專業思想教育,幫助學生了解專業發展概況及專業學習情況,幫助學生盡快了解自己所學的專業概況和未來的發展前景。
(3)定向期
這一階段為大二至大三上學期結束。應以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為主要目標,引導學生在了解所學專業和自身條件特點的基礎上,建立符合實際的學業發展目標和職業發展目標,并學會有效地將長期目標轉化為多維的階段性目標。這一階段應從集體教育和個體指導兩方面入手,面向學生開展“一人一策”式的個性化目標規劃指導。在整合目標選擇菜單的基礎上,通過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及個體方法指導,建立學生目標檔案隨訪機制,進而幫助學生確定整體目標方向,同時提升掌握目標確立和規劃的能力。
(三)豐富載體,積極搭建教育平臺
推動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銜接融合,對學生成長發展過程中的重點領域目標進行分解,對應不同領域方面目標,進行所需能力分析。同時針對各項能力提升途徑,進行針對性指導和幫助。從學院、年級層面應積極搭建、整合各項能力提升平臺,形成菜單式指導手冊,幫助學生進一步分析了解目標;從學生個人層面,提供有針對性的指導,制定個性化成長培養方案,更好更有針對性地達成目標。
參考文獻:
[1]習近平.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N].人民日報,2014-05-05(002).
[2]劉曉君.試論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人生發展[J].高教論壇,2005(03):121-124.
[3]張欣.“00后”大學生群體特點及教育管理模式探究[J].才智,2019(08):32.
[4]馬新廠.如何做好大學生培養中的目標教育[J].科技信息,2010(13):580+598.
[5]湯幫耀.大學生職業目標教育實施方略研究[J].高等農業教育,2012(06):63-65.
作者簡介:
李欣妍,女,助教,東北大學軟件學院輔導員,研究方向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馬犇,男,講師,東北大學軟件學院團委書記,研究方向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