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福海
【內容摘要】高考中新材料的作文題當中增加了任務的驅動指令,也就是通過作文試題給出的材料,為考生創設出情境,以促使試題材料展現出多解性或者對立性,以此使學生在思考取舍與權衡中完成寫作?;诖?,本文主要對高考任務驅動型的作文教學策略進行探討。
【關鍵詞】高考 ?材料作文 ?任務型 ?教學 ?策略
作文教學作為語文教學中一直存在“老大難”的問題,每年的高考中,語文作文試題也是人們討論與關注的熱點,尤其是作文命題的方式產生了新變化,并成為人們討論與議論的熱點。2015年的高考語文的全國新課標作文形式產生了新變化,其有效改變了新材料作文的命題形式,在材料給定后,又給出對應的任務,其要求考生完成作文寫作時,還需完成相關任務。教育部門的考試中心把這種新的作文命題形式改成“任務驅動型的材料作文”,且得到語文教師及相關專家的廣泛認可。對于任務驅動型的作文而言,其主要強調考生根據相關任務指令完成寫作。因此,作文寫作的行文思路角度,任務驅動型的作文明顯與新材料作文存有較大的不同。
一、教學觀念的更新,明確交際型寫作
《普通高中語文的課程標準》當中明確提出:“寫作屬于應用語言文字實施交流與書面表達的重要形式。”由此可知,寫作不只是書面表達,而且還是交流溝通的主要方式。但是,由于受到傳統作文教學理念的影響,大部分教師僅呈現出“書面表達”,而忽略了寫作中的“交流”。語文寫作主要是為了交際,高中生通過寫作可回到交的際軌道上,教育部門的高考命題組需充分發揮自身的導向作用,以材料作文作為基礎,通過任務指令的增加,突顯寫作具備的交際功能,突出任務型寫作關注情境、交際的寫作觀念,以此豐富與拓展學生對寫作功能與本質的認識①。因此,語文教師在具體教學時,需注重任務驅動型的寫作具備的交流與傳達信息的教學觀念的樹立,并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有意識的指導學生以交際語境對寫作內容及體式實施分析,從而確保寫作任務的高效完成。
二、遵循寫作邏輯,整合教學的內容
學生在寫作時主要的問題就是不知道想寫什么、為什么寫、該怎樣寫。因此,語文教師在作文教學時,需注重寫作邏輯的講解,即首先需引導學生明白“為什么寫”,之后是“寫什么”,最后為“怎么寫”。根據該寫作邏輯,教師在任務型的作文教學時,需從以下幾點開展。
1.抓住材料要素
任務驅動型的作文方向主要是讓學生可以在創設的情境當中實施思考,并調動學生寫作的興趣。對于任務驅動型作文而言,其雖然禮儀角度較為廣,但通常是以提出、分析、解決問題幾個程序實施的,因此,寫作的所有信息都是在給定的材料中。作文出題者給出的材料信息中的要素屬于寫作的框架,學生準確的提取與尋找關鍵要素,通常更有助于其對情境的理解②。比如,高考中的任務驅動型的作文一般會將新聞事件當作審題材料,對該類型的材料要素實施提取時,需明確以下信息:地點、時間、事件、人物、輿論觀點等,對相關要素提取后,學生基本就能夠確定寫作框架,因此,學生只有高效的找出要素信息,才能做到下筆如有神。
2.寫作目標的確定
寫作目標作為文本的主干,只有明確寫作目標,作文才不會偏題。學生在高考作文審題的時候,題目中的情境通常有多種思考,但是,在寫作的時候并非要做到面面俱到,只要明確一個討論方向,沿著一個方向寫就不需要涉及其他,防止在寫作的時候出現文章中心思想產生改變的情況。因此,教師在具體教學時,就需要培養學生尋找與概括材料中心主干的能力,首先,教師需引導學生對題干進行仔細閱讀,并把題目當中的地點、人物、時間、事件等實施歸納總結,以提煉出材料的中心思想,并找出對觀點論述的幾個方向,然后明確寫作目標,以確保學生的可以始終沿著一個目標實施論述,使文章的寫作方向從一而終③。
3.寫作思路的確定
學生在確定寫作目標之后,就需對行文思路實施思考。文字屬于人們思想態度進的直接表達方式,而高考中,學生的作文不僅需有思想,而且還需條理清晰、結構清楚。學生在對某個事件實施分析時需做到由點及面、由淺入深、逐層分析,以此才能確保文章的深度,同時,學生在寫作的時候,需注重材料的靈活運用,這樣才能使閱卷老師在短時間內對作文的表意連貫性、邏輯性,以及考生想表達的思想具有深刻的印象,并獲得高分。
4.權衡對比實施說理
根據給出的任務開展寫作不僅是任務驅動型的作文主要特點,而且還是其難點。在給出題目后,學生可進行要素提煉、目標確定、行文思路確定之后,可對任務事件實施說理論證,并融入自身的想法與觀點,但是,因為部分學生積累的知識量不足,對于對事件進行解說的時候,只是簡單、淺顯的說明,卻無法直擊要害,這就會影響到學生對材料中心思想的挖掘,再加上在考場上,學生處于緊張的氛圍中,大部分學生都無法靈活的應用不同的論證方法,如對比、因果、多層次等相關方法④。想要使學生的知識涉獵、臨場發揮的能力得到有效提高,教師則需在教學中,加強相關內容的訓練與指導,比如,可通過模擬考場的方法,對學生自身的心理素質進行鍛煉,并分階段的訓練學生的寫作技巧,以便于學生在考場上能夠進行冷靜分析,實施權衡對比及相關技巧的運用實現作文的完善。
三、教學方法的靈活運用
任務驅動型的材料作文屬于通過解決問題為主的一種交際寫作,在具體教學中,教師需注重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積極突破灌輸式、單一的教學方法,通過不同教學法的靈活運用,促使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以促使學生在寫作的時候形成主動意義的構建。按照任務驅動型的材料作文具備的交際功能,在教學中,教師可靈活的運用不同的教學法開展教學。(1)情境教學法,其主要指教師以真實的情境創設或者擬真情境,促使學生積極的融入到情境的寫作中,以此使學生能夠在真實或者擬真的情境當中進行感受、體驗、領悟,從而使學生的寫作動力得到充分調動,以實現交際問題的有效解決。(2)任務驅動法,其主要是指導學生根據任務的完成實現學習的目的。該教學法主要包含前任務環節、任務環節、語言焦點環節。前任務環節,語文教師可以將任務介紹給學生,任務環節主要包含計劃與報告環節,該環節,學生可通過目的語言對怎樣完成相應的任務發表見解,然后對通過目的語言實現任務的完成做相應的計劃準備,最后,在報告的環節,學生需在課堂上通過目的語言實現任務的完成,最終實現教學任務的完成⑤。在語言聚焦環節,教師需對任務當中的語言點實施分析,并引導學生實施針對性練習,從而實現掌握語言點鞏固的效果。(3)語境教學法,其主要是通過各種各樣的交際情境,使學生根據交際語境當中的要素進行寫作訓練。該教學法的理論依據為寫作為特定語境下實施的意義建構,通過該理論,語文教師可指導學生根據上下文的語境、認知語境、交際中功能語境等,實現語篇的建構,從而確保寫作任務的順利完成。
結束語
綜上所述,任務驅動型的作文雖然對寫作具有較高的要求,但是只要掌握出題的方向與考查的內容,并讓學生找到能探討與論證的角度,并清楚了解到寫作意圖及方向,就能夠深刻的剖析出任務驅動型的作文材料?;诖?,語文教師在具體教學中,需注重任務驅動型的作文寫作訓練,教師自身也需注重教學理念的轉變與更新,以便于考生寫作的水平與興趣得到有效提高。
【注釋】
① 趙曉霞. 高中語文任務驅動型作文課堂教學模式探賾[J]. 成才之路,2020(06):104-105.
② 李維民. 高考任務驅動型作文發展趨勢和教學啟示分析——基于2015-2018 年全國卷高考作文的研究[J]. 語文教學之友,2019,38(05):40-42.
③ 歐陽國勝. 基于任務類型與任務指令的高考作文命題改進策略[J]. 中學語文教學,2019(03):77-80.
④ 陳隆鑫. 高中語文材料作文的教學策略探討[J]. 當代教研論叢,2017(10):33.
⑤ 王沖、張開. 高考語文作文試題的發展與改革路徑[J]. 課程·教材·教法,2017,37(10):115-121.
(作者單位:甘肅省天水市甘谷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