藺小清
◆摘? 要:第二課堂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提高綜合素質的重要陣地,因主客觀因素影響,第二課堂建設仍存在很多問題,需要在共青團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指導下,科學構建課程體系,制定合理的保障機制,實現與第一課堂的緊密對接,推動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質量提升。
◆關鍵詞:第二課堂成績單;育人效果;路徑創新
2018年共青團中央、教育部聯合印發了《關于在高校實施共青團“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的意見》,明確了第二課堂的地位和意義,力在推進第二課堂建設的規范化、專業化和質量化發展。為了解該制度落實情況及各高校第二課堂開展效果,課題組以陜西高校為例,選取了西安交通大學、西安財經大學 、咸陽職業技術學院等本??圃盒?,對不同年級學生發放網絡調查問卷6232份,并部分高校相關領導進行了訪談,全面了解了各高校第二課堂開展效果,為第二課堂建設的改革創新提供了重要參考,為課程思政、協同育人理念的落實找到新的思路和路徑。
一、現狀與存在的問題
1.認識不足,“成績單”制度落實不一,育人效果有待提升
從調查結果看,在校大學生對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認識不清,有41%的學生表示對該項制度不了解。學校方面對該制度認識仍不充分,沒有實施此項制度的制度比率占到10.6%,而在實際運行中兩個課堂往往又分屬不同的管理系統,并且大多數專業的培養方案并沒有考慮第二課堂的功能和作用,致使兩個課堂脫節現象嚴重。在對學?,F行第二課堂滿意度調查中,非常滿意僅為12.9%,比較滿意為43%,一般滿意為40%,不滿意占到3.9%,第二課堂育人效果仍需進一步提升。
2.運行體系不完善,管理混亂,隨意性大
由于對第二課堂重視程度不夠,沒有系統、科學的運行機制和培養方案,活動缺乏針對性和系統性;同時,第二課堂按活動性質不同分別由學生處、團委、體育部、思政部、大學生雙創中心等部門組織安排,各部門雖精心策劃但缺乏統一協調效果并不理想;承擔活動的二級學院疲于應付學校各部門第二課堂任務,沒有時間和精力開展切合本院實際的活動,第二課堂整體隨意性大,管理欠規范。
3.培養目標不明確,與學生需求脫節,沒有吸引力
目前很多高校的第二課堂設計并沒有真正納入人才培養方案,又因各類活動隸屬部門不同,第二課堂培養目標不明確,缺乏系統性,內容重復、相互缺乏銜接與支撐。調查顯示有41.9%的學生認為學校的第二課堂活動沒有吸引力,14.43%的學生一年內從未參與過任何活動,參與2次以下的亦占到37.34%,可見第二課堂在活動設計上沒能充分調研學生需求,覆蓋面太窄,形式單調,學生參與度普遍較低。
4.缺乏考評機制,活動流行形式
因為對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落實力度不同,因此各高校對第二課堂組織管理、活動效果等評價效果不一,甚至有些沒有評價,整體來看仍然缺乏科學可行的管理機制和評價體系。而目前以競賽結果作為主要評價標準的占大多數,這既不能反映第二課堂的整體效果,也不能充分調動師生積極性,不利于教學方式的改進和第二課堂的可持續發展。
二、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的意義與優勢
1.實施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有得于第二課堂體系建設和科學、規范發展。共青團“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是充分借鑒第一課堂教學育人機理和工作體系,整體設計第二課堂的內容、項目供給、評價機制和運行模式,實現組織實施的思想政治引領、素質拓展提升、社會實踐鍛煉、志愿服務公益和自我管理服務等第二課堂活動的科學化、系統化、制度化、規范化,實現高校學生參與共青團第二課堂可記錄、可評價、可測量、可呈現的一套工作體系和工作制度,有利于推動學校教育綜合改革,促進人才培養目標全方位落實。
2.實施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有利于落實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服務理念,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提升。第二課堂成績單從內容模塊上涵蓋了學生的思想成長、社會實踐、創新創業、學科競賽、文化體育等八大模塊,按學分或積分的方式進行考核,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有效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全面提升,同時能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體現以學生需求為中心的育人理念。
3.實施第二課堂成績單,有利于推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創新,提升思政工作實效。《關于在高校實施共青團“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的意見》中明確指出這實施這一制度的重要意義在于“推動高校思政政治工作改革創新”,是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是落實“三全育人”理念的有效途徑,有利于推動學校協同育人的大思想格局建設。
三、第二課堂改革創新路徑
1.提高認識,結合實際,全面落實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
各高校應充分認識第二課堂在學生成長成材中的有效作用,深刻認識共青團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對促進第二課堂科學、規范和創新發展的重要意義,應結合學校辦學實際,立足人才培養大局,從頂層設計角度考慮第二課堂整體架構和體系建設;第二成績單作為新生事物 ,運行過程會存在教師不重視,學生不了解,運行不規范等現實問題,因此要加強宣傳,提高共識,在學校和二級學院兩個層面全方位落實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加強兩個課堂聯系,落實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教育教學理念,以適應高等教育教育綜合改革趨勢。
2.圍繞人才培養目標構建第二課堂教學體系
(1)根據第二課堂實踐性特點,將第二課堂納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實踐環節。按專業培養目標科學分配學時,給予相應學分,充分調動師生參與熱情,實現兩種課堂的有效銜接,提升教學效果。
(2)根據第二課堂功能,分類搭建實踐教學平臺。一是構建基礎實踐平臺,包括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特長興趣培養、生活技能培訓、職業規劃等模塊,分別對學生進行國情校情、形勢政策教育、心理健康輔導、人文修養、生活技能、團隊協作、職業生涯規劃等的教育和培訓,并通過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提升學生身體素質、培養業余愛好。二是搭建專業實踐教學平臺。根據各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圍繞專業特色,結合各年級專業課程設置情況,開展不同層次的技術技能型第二課堂活動,提高學生參與度,增強專業認識和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3)融合“三全”育人理念,建立協同育人框架下的第二課堂課程體系,切實發揮第二課堂成績單的“牛鼻子”作用,在各模塊中落實課程思政工程,為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新途徑、新方法、新模式、新平臺。
3.完善保障體系,確保第二課堂有序發展
(1)制度保障。完整的第二課堂管理制度包括組織建設制度、活動管理制度、財務制度、獎勵激勵制度等。通過制度建設建立起科學合理的工作協調機制,確保校院兩級順暢溝通,避免重復活動,使人力、物力等資源能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學生和教師也可以根據學校第二課堂規劃,合理安排教學和學習;各二級學院也能根據自身專業特點開展特色活動,同時有助于打破院系壁壘,實現資源和優勢互補。
(2)師資團隊保障。目前學管隊伍是第二課堂活動的主流,往往組織管理的多,指導教學的少,不利于第二課堂的質量提高。應建立專門的指導團隊,選聘責任心強、師德優良的骨干教師擔任指導老師,對納入培養方案的第二課堂內容應折算相應工作量,配合合理的考核機制,確保第二課堂質量。
4.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
一是利用互聯網+平臺進行信息化管理,對學生參與活動過程真實記錄,實時反饋;二是實行量化學分制,學生必須修夠第二課堂學分方可畢業,確保學生參與度;三是建立全校第二課堂綜合評價標準,從課程內容、活動形式、管理模式、學生參與度,競賽獲獎、學生滿意度等多方面綜合性評價,確保第二課堂的廣泛性和針對性;三是建立質量反饋系統,及時整改存在的問題,確保第二課堂質量提升和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建軍.實施共青團“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的原則與路徑[J].高校輔導員,2019(08).
[2]王雙宏.基于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育人機制變革[J].教學與管理,2014(02):55-66.
[3]邵珍珍.彭波.淺談高校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下思想政治教育[J].課程教育研究,2017(51).
課題:本文系202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專項任務項目(輔導員研究)“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下的高校思政教育實踐路徑研究”(20JDS23134)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