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松
◆摘? 要:小學階段是接收習作教育的啟蒙時期,但是學生們對習作的興趣并不高漲。而游戲化習作的教學是一種與小學生性格特點和心理特征相匹配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在小學現代化課堂教學中將游戲化習作教學與課堂基礎內容有機結合能收到良好的學習效果,針對游戲化習作教學的具體應用和策略研究,本文將進行系統的闡述。
◆關鍵詞:小學語文;習作教育;游戲元素
游戲元素的融入順應了兒童天性,符合兒童心智發展的需要,很大程度刺激了學生寫作興趣的提高。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主導者,要注意對游戲的選擇和對課堂的掌控,盡量做到把語言的學習、寫作技能的指導和游戲自然地融為一體,讓學生在游戲中更好的接受知識的熏陶。
一、激發學生習作興趣,舉辦各種習作活動
正所謂,“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币獙崿F學生的習作水平的鍛煉和提升,首先,必須讓學生燃起對習作的興趣,在興趣的驅動下,讓學生愛上寫作,避免產生對寫作的畏難心理。所以,在實際的習作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創設各種活動,圍繞學生的興趣點出發,融入游戲元素,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在學生情感產生共鳴的同時,鼓勵學生大膽寫作,提高自身的習作水平。
在教學過程中,由于學生們寫作素材儲備不夠,寫作技法尚未完善,他們習慣于在課堂被動的接受知識,然而這樣的行為只會使習作課堂變得枯燥乏味,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在授課中添入游戲元素,為課堂教學注入活力,調動學生學習寫作的積極性。
比如,在課堂上帶領學生做一些像丟手絹這一類的,增進大家互動的小游戲,在游戲過后,課堂氣氛得到活躍,這時,就由小學語文教師引導著學生回憶游戲的環節和發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讓學生們舉手發言,最后再要求學生把這次游戲寫成日記記錄下來;小學語文教師還可以借助多媒體來增加學生們的興趣,加強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就拿《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這篇習作來講,要求學生針對我國的著名的世界文化遺產進行具體的描述。然而,由于學生們的閱歷較低,無法直觀的接觸和了解這些世界文化遺產,所以就需要小學語文教師在網上搜尋相關的資料包括文字、圖片和視頻,并為學生們整理出來,在多媒體上播放。通過這一舉動,讓學生們可以真實直觀的了解到這些世界文化遺產,增加了與其相應的知識儲備,在寫作的時候也會做到“有話可說”。
二、貼近學生實際生活,合理融入游戲元素
針對于習作,舉辦一些實際的綜合性活動對學生們的寫作十分有幫助。寫作源于生活,因此在照顧好課上教育的同時,教師還應努力向課外延伸,課上課內相結合,這樣才能更好、更有效的提高學生寫作能力,所以游戲元素的融入應貼近實際生活,在實踐活動中發揮游戲元素的作用。
在學校教學中除了用課堂教育或者課堂游戲,采取具體的方式培養學生習作能力,還應利用課外時間,插入游戲元素,提高學生在生活中實踐交際的能力。雖然課堂學習是傳播寫作技巧的主要陣地,但是,在課堂外有著更廣闊的觀察空間和思維啟發。做到把課堂教學的內容轉化到社會實踐中去。
比如組織學生到公園內進行游戲,可以讓每個學生來說一說自己的心得體會,進一步激起了學生交流的意愿,在“說”的過程中,讓學生們在心里默默記下其他同學的觀點,開闊了寫作思路;教師還可以以學生的生活為基礎,抓住習作與生活的融合因素,巧妙地將學生感興趣的生活元素引入課堂,如習作《我們眼中的繽紛世界》,習作要求學生們仔細觀察生活,并把最近生活中印象最深的人或事物記錄下來,這些人和事都是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素材,所以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講十分容易,這樣可以增加學生們在課堂上的表達欲望,還增強了學生們大膽說的信心,從而打開了學生們的寫作思路。
三、開展寫作趣味競賽,注重學生的評估鼓勵
爭強好勝、喜歡比賽是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在作文教學中,我經常組織一些寫作大賽,或者比賽誰的開頭結尾寫得好,或者比賽誰的文章內容更加豐富,又或者比賽誰的想象力更加的奇特。學生們在競賽的過程中充分展示自己,體會到了競爭的樂趣,進而有效地激發學生們的寫作興趣。而且,舉辦各種各樣的競賽活動的同時,也促進了學生們對寫作素材的積累。
在趣味競賽結束之后,教師還需要對學生們的作文進行科學合理的評價,教師對學生進行評價,不是要分出學生的高低好壞,而是通過合理的評價來提高學生自信,培養寫作興趣。所以教師不要吝嗇對學生的表揚,利用評價來激發學生的作文動機。經過教師的不斷評價和點播,學生們的寫作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高,最終體會到成功的快樂和寫作的樂趣,獲得精神上的滿足。
四、結束
習作是學生最基本的一項語文技能,也是學生們必須養成的核心素養,教師要努力進取,敢于創新,與時俱進,把握學生們的訓練方法,將游戲元素有機融合到習作教育的課堂中,激發學生興趣,更加提高了課堂上的效率,二者相輔相成,相互融合,最終達到理想的效果方式。
參考文獻
[1]俞全仁.小學語文課堂多樣化教學方法的探索[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07):271.
[2]黃珊珊.基于“游戲體驗式”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設計創新研究[J].中外企業家,2020(15):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