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沛芬
繪本是一種以圖為主,文為輔,以圖言物、以圖達意、以圖傳情,利用圖畫的連貫性、靈動性、邏輯性或傳遞信息的一種圖書方式,是當今兒童文學的的一種重要的表現形式。小學語文教學中借助繪本提高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常用的一種教學方式。本文從四個方面對如何語繪相融,繪聚閱讀作了探討。
一、語繪相融,助力閱讀習慣的養成
《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指出:“九年義務教育的學生課外閱讀總量應達到400萬字以上,要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繪本閱讀是遵循學生認知規律,貼近生活的閱讀,是小學生進階到獨立文字閱讀的必經階段。根據語文閱讀教學的需要,以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為主,以及學生的認知規律,精心為學生選取適合學生年齡特點以及與統編版教材中的“語文要素”教學相融合的繪本。
以二年級為例,二上的第四單元的語文要素是“聯系上下文,了解詞語的意思”,根據其語文要素,從而結合繪本《蛤蟆爺爺的秘訣》,借助繪本的簡單文本,生動的圖畫,了解“咆哮”“饑餓”“靈機一動”等詞語的意思。二下的第六單元的語文要素是“提取主要信息,了解課文的內容”,結合繪本《風喜歡和我玩》,在繪本中通過問題“風喜歡和誰玩?”提煉內容主線,引導學生在繪本中提取信息,找到“風喜歡和我、晾衣繩上的東西、雨傘、門”等主要信息,從而了解課文的內容。從“有趣”的課文引申到繪本中的“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閱讀的積極性,為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做鋪墊。
二、繪言繪語,助力閱讀策略的習得
《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對于第一學段的“閱讀”目標明確指出:“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借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對寫話有興趣,留心周圍事物,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在寫話中樂于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5萬字。”為了加強學生的閱讀能力,讓學生獲得必要的閱讀策略,統編版教材突破了傳統語文教科書的編寫體例,專門編寫了閱讀策略單元,培養學生運用閱讀策略的意識和基本能力,促使學生成長為積極的閱讀者。
為了克服學生在閱讀中不能自發形成有效的閱讀策略和閱讀效率低下,統編版教材選用了四種最基本的閱讀策略,編寫了以幫助學生掌握閱讀策略為主要目標的單元。具體安排如下:三上的“一邊讀一邊預測,順著故事情節去猜想,學習預測的一些基本方法”;四上的“閱讀嘗試從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問題”;五上的“學習提高閱讀速度的方法”;六上的“有目的地閱讀”,旨在引導學生學習并掌握基本的閱讀策略,形成運用閱讀策略的意識。以《總也倒不了的老屋》為例,本單元的閱讀策略為“一邊讀一邊預測,順著故事情節去猜想”。《總也倒不了的老屋》課文以圖文結合的形式呈現,在閱讀策略教學過程中,師出示老屋前的小貓插圖,以插圖為線索預測,簡單明了。隨著故事的推進,以問題“老屋最后倒下了嗎?”貫穿始終,抓課文線索“‘到了倒下的時候——小貓想睡覺——一個晚上——好吧……”來預測下文,引導學生從文本尋找預測線索,最后找出了老屋因為老母雞、小蜘蛛的請求而堅持了二十一天、到現在還站在那兒聽小蜘蛛講故事。繪本閱讀是一種將深層的知識簡化的閱讀模式,繪本通常將故事情節進行了濃縮,雖然文字簡單,但是每一幅圖畫都包含著豐富有趣的故事情節,會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在不知不覺中習得自己的閱讀策略。
三、繪言慧語,助力語用能力的提升
在語文教學中的“教”,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習”與“運用”。在語文教學中,語用落實在“說”和“寫”。《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對于第一學段的“寫話”的目標明確指出,“對寫話有興趣,留心周圍事物,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在繪本閱讀中培養出的“圖感”的能力,進而接引對文字的深刻體會,為培養“語感”作鋪墊,最后的落腳點一定是“寫話”,體現其語用性。
以統編版教材為主,繪本拓展閱讀為輔的教學模式,更靈活地提高學生的語用水平。以二年級為例,二下第五單元的語文要素“根據課文內容,談談簡單的看法”,結合繪本《小房子變大房子》這個富含哲理的故事,一個老太太抱怨自己的房子太小了,一個聰明的小老頭給老太太想辦法,讓她把母雞、小豬、山羊和奶牛都弄到自己的房子里,這幾個小動物在她的房子里來回搗亂,把她的小屋弄得亂七八糟,小老太太實在憋不住的時候,聰明的小老頭讓她按著順序把小動物趕出她的房子,當屋里只有她自己時,她覺得自己的屋子大多了,再也不覺得擠得慌,從而引導學生明白一件事情可以有多種看法,也可以從很多方面去考慮,并大膽地談談自己的看法。此刻的學生,無不不是暢所欲言,“說”著自己的看法,“習”是為了“說”得清楚,“說”得具體,“說”得有條理。又如二下第四單元的語文要素“運用學到的詞語把想象的內容寫下來”,以繪本《米莉帽子變變變 》中米莉不停變幻的帽子,如看到噴泉,就變成了噴泉帽子,立足想象,“米莉還會變幻出什么樣子的帽子呢?”引導學生發揮想象,續編故事,就是落實語用的“寫”。不獨有偶,在第八單元的語文要素“根據課文內容,展開想象”,抓住繪本《小真的長頭發》中小真頭發“長”的特點,把頭發用來釣魚、拉牛、當被子、晾衣服……引導學生想象小真的頭發到底有多長,還能做什么有趣的事情,引導學生根據繪本展開想象,感受小真想象的奇妙、有趣,同時為三年級下以繪本《小真的長頭發》為課文的學埋下伏筆。
教是為了不教,在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根據語文要素,繪本不僅助力于閱讀習慣的養成,助力于閱讀策略的習得,還助力于語用的提升,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習得閱讀力。語繪相融,繪聚閱讀,聚焦語用,在繪聲繪色中引導學生學有所成,學有所獲,感受語文學習的樂趣,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林美琴.繪本有什么了不起[M].新疆: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12.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語文課程標準[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3]徐莉萍.小學低學段語文繪本閱讀教學現狀及對策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