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無止境,勤則可達。”陳丹琳一直秉承這個原則,她不僅注重對工作管理經驗的提煉,還注重對自身專業的錘煉。以更嚴格的標準要求自己,以更高的覺悟育人,這是她給自己的重任。
2019年3月,陳丹琳調任廣園小學,任校長、支部書記。當了多年的校長,陳丹琳深知教師對一所學校發展的重要性。她認為,教師是學校的第一生產力,教師在專業成長上一個都不能少。而作為校長,她會在前面領著老師們走,也會在后面推著他們走。
來到廣園小學之后,她十分注重教師的培養。扎根課堂,推動“校長聽課”常態化,定期檢查教師備課和作業批改情況。對于薄弱老師,她還會蹲點班級,跟蹤聽課,實時反饋。她鼓勵教師們用自己的特長去開發校本課程,如果教師們對哪些方面感興趣,學校也會創造機會讓他們學習。她說:“學生能遇到一個好老師是他們的福氣,老師是學生的榜樣,因此,學生的很多表現中會帶有老師的烙印。”她還通過主題教育、師德建設、班主任技能培訓、開展德育特色活動等策略,將良好的德育理念扎根于每位老師與學生的心中,促進學校整體水平的提升。
在她的領導下,廣園小學先后獲得“廣東省少先隊紅旗大隊”“廣州市白云區品牌選樹學校等”榮譽稱號;劉希老師獲2019年廣東省優秀少先隊輔導員;胡華老師被評為2020年廣州最美教師;劉希、黃海珠、潘煥儀老師被評為“廣州市新一輪骨干教師”。而她對自己也是一向要求嚴格,一絲不茍,除了學校的教學與指導工作,她還堅持參加各種高端學習和培訓活動提升自己。參加“第四期全國優秀小學校長高級研究班”“省名校長培養對象”、首批市“教育專家”及“教育家”培養對象研修等活動。
能力有多大,責任就有多大。作為名校長,她謹記自己的責任,常通過執教專業的公開課為年輕教師做示范,與其他教師交流共成長。她多次主持校本培訓,如,《如何開展特色班級文化建設》《如何與家長溝通》等,助學校、教師發展再上臺階。目前,她已開設20余場講座惠及師生,公開發表9篇論文,3篇發表于核心刊物。出版2部專著,2部編著,成果分別獲省二等獎、市培優項目、區德育成果一、二等獎等。
此外,她長期擔任市、區督學,現被聘任為廣東省督學,受聘為“華南師范大學教育學部兼職教授”“省校長培訓中心客座教授、指導專家”“市學校校長教師專業能力提升工程實踐導師”等。她曾多次受邀為專家,參與省、市多項校長、教師培訓項目結業考核及市“班級文化建設示范班”評比等活動。主持多項省、市級課題,其中,廣州市“十一五”《“談天說地”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的研究》、廣州市“十二五”《智慧型教師的培養模式及修煉策略研究》為廣州市重點課題,《小學生社會責任感培養的策略研究》為省級課題,2項高研班課題均已結題。目前,她主持的市級課題:《通過完善校本課程體系促進學校品牌發展的研究—以廣園小學為例》影響力正在逐步擴大。
令人敬佩的是,她時刻不忘對農村學校的幫扶,多次到梅州、連州、龍門、德慶、懷集、清遠、韶關、雷州、荔波等貧困地區送教,受到當地群眾的熱烈歡迎。
“擔當不同的角色,是對我的歷練,也是對我教育生涯的外延和拓展。”陳丹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