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授人以魚,更授人以漁,終生之用”,在提升自己的同時,她也盡心盡力幫助其他老師共同進步。比如,培養陳靜老師為省特級教師,蘇彩霞、李瑩老師為省骨干教師,陳靜、羅先進、呂小芳、周冬青、鄭姬、李長根老師分別為市骨干教師、市特約教研員,鄭姬、周冬青老師獲省教師技能競賽二等獎。
她長期擔任區德育研究會理事、管理組組長和永平片德育研究會會長,充分發揮輻射引領作用。通過德育工作診斷、特色活動觀摩、專題研討等措施積極推進白云區德育隊伍建設,培養譚燕清、王耀佳、胡慶生等教師成為市名校長培養對象及區名校長,胡慶生老師成為白云區德育研究會副會長、專業委員會負責人。
作為省、市、區名校長工作室主持人,陳丹琳培養了陸建新為新一輪省名校長工作室主持人,梁乃德為肇慶市名校長,林偉良為清遠市名校長,蘇偉忠為湛江市名校長工作室主持人,張文晉為“全國好校長”等。
說起學生,陳丹琳認為,每個學生的起點和發展方向都不一樣,學校要做的就是有目的、有計劃地助力他們找到個性化的發展路徑,促進每個生命的不斷成長和完善,為未來發展積蓄能量。學生的性格、氣質和良好習慣形成應該在小學教育階段就打好基礎。在課堂上,應該引導學生們認真傾聽、大膽發言;在日?;顒又?,要給學生更多的空間,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
“給學生最美好的童年,給人生最堅實的起步,這是我的教育理想。給孩子們搭建一個平臺,讓他們自己去實踐、去探索,或許會失敗,但在失敗中也能學到東西?!标惖ち照f。
被陳丹琳幫助過的老師和學生有不一樣的感悟,共同點在于他們慶幸并感激能遇到陳丹琳這樣一位樂于助人,無私奉獻的引路人。
“人生路上有一個合適的引路人,我們會少走許多彎路,感恩陳校長?!?/p>
“我們讀過的書,遇到的事,見過的人會特別影響自我的高度,慶幸能被陳校長點撥?!?/p>
“在她身上看到的是努力,是親和力,是發自內心對學生的關愛,對老師的幫助。有陳校長的地方,就有溫暖,就有明確的方向?!?/p>
……
在陳丹琳眼里,學校就是一個生命場,教師、學生和家長是一個教育共同體,需要一起發展,共同成長。一所好的學校是一片成長的樂土,教師、學生與家長能夠彼此進步成長。
回顧自己的教育生涯,陳丹琳初心不改,一往無前。她說:“教育工作者要有教育情懷和教育智慧,二者缺一不可!”
通訊員/溫鐵雄 ?胡春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