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訪手記
烏江河日日夜夜在唱歌
記者 宋婷婷
在進行本刊《記錄》欄目非遺系列采訪的過程中,我已經不止一次突然得知前些年還活躍在媒體的非遺傳承人離開人世。
這是令人心痛的事情。
彭水太原民歌代表性傳承人劉樂天于去年因病去世。遺憾之余,我們又意外獲知了一段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佳話。
關于劉樂天的生平往事,他的好友——彭水“玩牛”代表性傳承人肖世平記憶猶新。
其實,能采訪到彭水“玩牛”代表性傳承人肖世平也屬意外。肖老坦言:“我上了年紀,不想在媒體上露面。若不是市人大的同志偶然看到我的表演,并留下了我的聯系方式,也許就沒有此次采訪了。”那么,這段流傳在彭水青山綠水間的佳話,可能也將與我錯過了。
劉樂天與肖世平是一對共同學藝的好友、傳承非遺的搭檔。一個唱歌、一個“玩牛”,一起吃過苦、一起獲過獎,并最終成長為市級非遺項目的代表性傳承人。
在非遺傳承方面,二人都可說是不負此生,卻只是遺憾無法相伴到最后。
肖世平對劉樂天的思念,從其受訪時的字字句句中透露出來:“我真是佩服他的勤奮和才華,那些歌詞調調,他總是很快就能創作出來。”
“劉幺哥這個人就是心思太細、想得太多,不然也不至于走得那么快。”在采訪最后,肖世平埋怨道,語氣中盡是惋惜和悵然。
“烏江河啊烏江河,日日夜夜在唱歌……”這是劉樂天生前的作品,也是肖世平極鐘愛的一首歌。在采訪間隙,他總是不由自主地哼唱。如今,肖世平除了“玩牛”外,還挑起了劉樂天的擔子,整理創作民歌,并將它們傳遞給后人。
至今,我耳邊似乎仍會響起那清亮深情的歌聲。這是烏江河日夜不歇的嗚咽,也是肖老終其一生不絕的思念。
反饋
@空谷幽蘭:成渝地區歷史同脈、文化同源,自古以來就是一家親。中央在經濟發展新階段作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戰略謀劃,深刻把握了我國經濟發展空間結構變化大勢,是新時代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又一戰略之舉。這是歷史賦予成渝地區的一個機遇、一個重任,我們有責任和義務把中央這篇戰略布局的大文章做好。
@ 劉一諾:一雙公筷、一只公勺撬動一場“餐桌革命”,倡導健康、衛生、文明的用餐方式,防范交叉感染和食源性疾病傳播,是持續做好疫情防控,提升社會文明程度的有力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