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風玲

【摘 要】目的:探討分析血液透析護理中不安全因素及預防對策。方法:選擇2019年1月~2019年6月期間于我院行血液透析治療的150例患者為對照組,該組實施的是常規護理,同時選取2019年6月~2020年1月期間于我院行血液透析治療的150例患者為研究組,該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制定預防對策,觀察兩組不良事件發生率,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結果:研究組不良事件發生率為2.67%,對照組為12.00%,研究組不良事件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針對血液透析護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制定合理的預防對策可顯著降低不良事件發生率,有較高的臨床使用價值,值得在臨床中應用推廣。
【關鍵詞】血液透析;不安全因素;常規護理;預防對策;不良事件發生率
【中圖分類號】R473.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9-0196-01
血液透析是臨床中常見的一種治療手段,是指將血液引流至體外,通過血透機進行物質交換,清除患者體內的代謝廢物,維持水電、酸堿平衡,并清除體內多余水分,將凈化后的血液回輸的一種治療方法[1]。但在血液透析過程中存在各種不安全因素,不安全因素易導致不良事件的發生,對患者造成了較為嚴重的不良影響,甚至可危及到患者生命安全。因此,需加強血液透析的風險防范,針對血液透析護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制定預防對策,以保障臨床治療的安全性。基于此,本研究對血液透析護理中不安全因素及預防對策進行了分析探討,現具體介紹如下。
1 對象和方法
1.1 對象
選擇2019年1月~2019年6月期間于我院行血液透析治療的150例患者為對照組(男性78例,女性72例,年齡48~63歲,平均年齡55.56±8.47歲),同時選取2019年6月~2020年1月期間于我院行血液透析治療的150例患者為研究組(男性76例,女性74例,年齡48~64歲,平均年齡55.64±8.85歲),2組的一般資料采用統計學分析后得出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組間對比。本研究經所有患者同意。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的是常規護理,即透析治療前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導,提前準備透析藥物與相關設備;透析過程中,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意識狀態,做好靜脈插管的護理,及時預防低血壓、低血糖、感染等并發癥;透析結束后,緩慢回血,告知患者平躺數分鐘后起床,起床動作應緩慢,仔細檢查患者出血情況,加強營養補充。
研究組根據血液透析護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制定了預防對策,具體如下:
(1)定期對不安全因素進行排查。護理人員定期對血透護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進行排查,以便早期發現隱患風險,積極采取措施預防。
(2)提高護理人員專業水平,強化護理人員風險防范意識。對護理人員進行定期培訓,加強護理人員的法律法規培養,提高護理人員的風險防范和護理安全意識,同時加強護理人員的專業培訓,提高其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掌握程度,并進行定期考核,確保護理質量和護理水平[2]。
(3)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和心理護理。護理人員應多與患者溝通,告知患者血液透析治療的必要性、臨床效果、注意事項以及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提高患者對血液透析認知度,耐心解答其疑問,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幫助患者緩解不良情緒,鼓勵患者積極面對治療,告知患者積極配合治療的重要性,提高其治療依從性。
(4)加強儀器設備管理。定期對血透室中儀器設備進行檢查,對故障設備進行記錄和修理;加強儀器設備的清洗消毒,避免感染的發生;加強護理人員對儀器設備使用的熟悉程度,對護理人員進行培訓,需確定其操作無誤熟悉,避免由于操作不當而誘發風險事件。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不良事件發生率,并對數據進行分析統計。不良事件主要包括感染、溶血、出血、管路異常等。
1.4 統計學分析
使用SPSS20.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若(P<0.05),則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研究組不良事件發生率為2.67%,對照組為12.00%,前者明顯低于后者(P<0.05)。詳細結果見表1:
3 討論
血液透析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腎臟替代療法,屬于有創治療方式,可對機體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傷,同時行血液透析治療的患者多數身體機能較差,年齡較大,導致血液透析護理工作難度增加,有研究表明,血液透析護理中易出現不良事件,一旦發生不良事件將增加醫患矛盾,同時也會對患者的治療和預后造成一定影響[3]。因此,需對血液透析護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進行分析,并制定積極的預防對策,從而有效降低不良事件發生率。
本院調查發現,血液透析護理過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有:護理人員方面:護理人員風險防范意識不足,缺乏護理安全意識;患者方面:患者對血液透析認知程度較低,依從性較差;儀器設備方面:儀器設備管理不當等。針對不安全因素采取了不安全因素排查、加強護理人員專業水平和風險防范意識、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和心理護理、加強儀器設備管理等預防對策,對不良事件進行了有效預防,顯著降低了不良事件發生率。本研究結果也顯示,研究組不良事件發生率為2.67%,對照組為12.00%,研究組不良事件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由此可見,本研究中制定的預防對策在血液透析護理不良事件控制中是切實有效的。
綜上所述,針對血液透析護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制定合理的預防對策可顯著降低不良事件發生率,有較高的臨床使用價值,值得在臨床中應用推廣。
參考文獻
[1] 李培侖,陳攀. 血液透析護理中的不安全因素與對策[J]. 全科口腔醫學電子雜志,2019,6(01):110.
[2] 楊靜. 血透室護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分析與預防對策[J]. 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8,5(08):96.
[3] 趙敏.血液透析護理過程中不安全因素以及針對性防范措施探究[J]. 系統醫學,2017,2(24):145-146+150.